网帖贴出的图片。发帖人称看到“肌肉结实,神情自然”的校长,自己脸红了。
|
杨林川接受记者采访。 |
由于预约的模特没有到场,南京中山文理学院院长、艺术家杨林川便宽衣解带,客串了一回“裸模”,此事经网络向平面媒体扩散后,引起了轩然大波。杨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自己对此事绝不后悔,也绝非炒作。(7月17日《河南商报》、18日《扬子晚报》)
院长亲自上阵当“裸模”,的确是新闻;且网上曝光的帖子绘声绘色,称看到杨院长裸身亲自上阵,“女生们花容失色,兴奋不已”,又赞其“一身结实的肌肉看得我们如痴如醉”。难怪帖子一经现身论坛,立即引起网友热议。
杨院长的惊天一脱,赢来的大多是赞誉与好评。有人从艺术至上的高度,将其上升到色情论与艺术论的交锋,赞其“同传统的封建思想作抗争”“刺激教育革命的新探索和新开端”(红网:《校长充当人体模特:是色情还是艺术?》);也有人认为“院长当人体模特与其他人当人体模特没什么区别”,我们没有必要拿世俗或者心里装的“非艺术”东西来看待艺术家的执著行为(东方网:《给“院长当裸模”一点掌声》)。
不过,我作为一位“世俗者”,一位艺术的门外汉,却有一点腹诽。这倒不是我有多少“封建思想”,时代发展到今天,社会舆论看待“裸模”,已不再戴上所谓的“有色眼镜”,鲁迅先生所批评的一看到裸体就联想到色情,联想到性,这样的伪道学家在当今也已成为少数派。但是,杨院长作为高校最高领导,为了对得起学生的学费,舍身为“裸模”,这到底值得还是不值得?院长化身“裸模”,这究竟是中国教育之幸,还是教育方式娱乐化之悲?
“裸模”易找,院长难寻,所有的院长都可以做裸模(如果他们愿意的话),但没有几个“裸模”可以做院长,这是现实。我们无需从色情还是艺术的角度来争论是非,而是说,院长当“裸模”,从管理学、教育学、伦理学的角度来看,是否妥当适宜?因为一介院长,他并非一位普通平民,也不是一位普通的艺术家或大学教员,他是一所高校的最高管理者,其作为学校最高权威的形象和价值,远远地超出一个“裸模”的价值。如果成为一个成功的“裸模”,而有失院长的形象,那可能就是得不偿失了。
也就是说,我们所应当提出探讨的是,作为一个学校的院长,是否非得用“裸模”这种方式,来倡导艺术的纯洁和伟大?
从媒体的报道中,我们就看到了这种现实的尴尬。比如说,《河南商报》记者随机对10位美术专业的学子做了调查。其中,只有2人表示可以理解,而其他人都觉得不可接受。郑州大学美术系大二学生李亚楠介绍,他们的人体写生课都是学校从模特公司雇用的职业模特。“这些模特可能一辈子只见一面,所以还可以接受。”,但老师平常都很熟悉,要经常见面的,她实在不知道该怎么相处。华中师范大学美术系的丁梦丽则认为,他为艺术献身可以理解,但作为一个老师,应该引导一个学生怎么去欣赏他,而不能太“暴露”。
再比如说,关于现场究竟有没有女生,杨院长的前后答复不一,在接受《河南商报》采访时称“现场20多个男生,七八个女生”,而过了一天的《扬子晚报》报道中,则称全是男生并无女生。我并不想追究到底有无女生在场,这无关要旨,但这至少说明,在杨院长心目中,还是有传统的男女观念的,知道裸模的“暴露”与院长的“暴露”并不一样。这是否说明,杨本人也认同女生在场时,他这个院长客串“裸模”并不适宜?
我们已超越了见裸色变的历史,但并不是所有的裸,都能以艺术的大旗,阻挡来自道德和伦理方面的质疑和非议。社会有一定的道德和伦理秩序,正如校有校规,教师有师德准则,学生有道德规范,所谓师道尊严、为人师表,就是这个道理。正如去年同样闹得沸沸扬扬的女儿给画家父亲当“裸模”事件,本人也并不认同,因为他们超越了这个社会所能接受的伦理底线,引起的社会性伦理效应是负面的。艺术有艺术的标准和逻辑,但不是因此就可以挑战和突破公众道德观、伦理观。这无关思想是否解放,而关乎社会观感和伦理秩序。
所以,我并非质疑“裸模”行为本身,而是质疑“院长当裸模”的角色错位。院长甘为艺术献身,这种精神值得肯定,杨院长称“我非艺人何须炒作?”,也不是为招生而炒作,我也可以相信他辩解的真诚。当裸模是杨院长的个人权利,但作为一介院长,其主要精力和价值体现,还是在教育和管理上,所以最好还是穿上裤子。这一点,在经历了“院长当裸模”争议的烦恼后,杨院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体认到了“下次上课时,我会尽量给自己找条裤子”。(周寿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