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综合 > 山西日报

打造高产稳产的“三晋粮仓”——就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访省农业综合开发办主任赵建生(组图)

来源:山西日报
2010年07月20日06:58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的机耕路和防护林工程。

高标准农田建设为项目区农民带来丰收的希望。

  省农业综合开发办主任赵建生(右四)在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区检查工作。

  (栏目图片由省农业综合开发办提供)

  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大力建设高标准农田。按照统筹规划、分工协作、集中投入、连片推进的要求,加快建设高产稳产的基本农田。重视耕地质量建设,加大投入力度,安排中期政策性贷款,支持农田排灌、土地整治、土壤改良、机耕道路和农田林网建设,把800个产粮大县的基本农田加快建成高标准农田,建立稳固的商品粮基地

  为贯彻国家关于高标准农田建设的相关政策,从2009年开始,我省农业综合开发启动了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到今年将打造10个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区域。在农业综合开发实施20年之际,国家为什么又提出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这一工程对于我省的农业发展有何意义?和中低产田改造有什么不同?又有哪些关联?记者为此专访了省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赵建生主任。

  记者:赵主任,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和我们之前进行的中低产田改造有什么区别?

  赵建生: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是指通过田水路林山综合治理这项系统工程,将中低产田建设成为高标准农田,从而优化配置和合理开发利用水、土、肥等农业资源,以更高的标准对农田进行修复、整治和改良,有力地促进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是在改造中低产田的基础上,对农田建设的一次升级换代。

  具体地说,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比中低产田改造的亩投入标准和建设标准都有较大幅度提高,例如今年初步确定亩财政资金补助标准为1200元,同时还要大幅度降低农村集体及农民筹资投劳的配套比例。

  高标准农田不是简单地提高农田基础设施标准,而是在现代农业管理理念的指导下,配套水平较高的农田基础设施、先进的农业技术措施和经营模式等要素的集成,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水平的系统工程,也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标志性工程”。

  记者:为什么要启动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

  赵建生:农田是农业生产最基本、最重要、不可再生的资源,是人们获取粮食和其他农产品不可替代的生产资料。它的数量和质量关系到国家的粮食安全和经济发展。农业综合开发提出建设高标准农田这一重大发展战略,对于保持和提升农业综合开发的核心竞争力,充分发挥农业综合开发集中资金办大事的推动作用,进一步彰显农业综合开发的综合优势,加快推进项目区农业向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现代农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记者:高标准农田建设对于我省的农业生产有什么重要意义?

  赵建生:山西耕地资源紧缺,人均占有耕地仅1.8亩,而且中低产田面积占耕地面积的71%,全省有70%以上的耕地分布于山地、丘陵,中低产田粮食生产水平平均低于200公斤/亩。长期以来,由于投入不足,建设标准较低,有相当一部分中低产田的生产条件没有得到根本改善,基础设施差,配套不齐全,土地利用率较低,无法实现机械化耕作;电力供应不足,防护林网薄弱。加上我省旱涝霜雹灾害频繁(其中以旱灾为主),导致作物产量低而不稳,对全省粮食安全形成了较大影响,同时也制约了现代农业的发展。

  要想不断提高全省人均粮食占有量,保障粮食安全,实现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只有通过建设高标准农田,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商品化、产业化程度来实现。

  记者:我省从去年开始的高标准农田建设,做了哪些工作?给项目区农民的生产和生活带来哪些显著变化?

  赵建生:2009年,我省在运城市夏县、忻州市定襄县、临汾市襄汾县启动实施了3个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项目,建设高标准农田3.14万亩。项目总投资4250万元。

  实施后,项目区生产基本条件及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农业竞争能力有所提高,水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新增灌溉面积0.25万亩,改善灌溉面积2.75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2.66万亩,新增粮食生产能力971.33万公斤,新增种植业总产值1723.37万元,项目区农民增加收入总额908万元;优质农产品播种面积达1.88万亩,年可节约用水量148万立方米。项目区人均年收入增加339元。

  今年,我省又新增7个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计划投入资金1.4亿元,开发建设10.29万亩高标准农田。

  通过项目的实施,预计可新增灌溉面积3.76万亩,改善灌溉面积5.74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8.49万亩,扩大良种种植面积2.59万亩;优质农产品种植面积4.45万亩;新增粮食生产能力2279.58万公斤。新增种植业总产值5422万元,项目区农民收入增加总额3354万元。

  记者:我省关于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有什么的规划?你觉得应该如何在体制和机制上保障工程的顺利推进?

  赵建生:我们计划充分发挥国家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上加大投入的政策优势,力争在2011年建设30万亩高标准农田,在2012年以后每年建设50万亩以上。

  在体制和机制上,首先应该强调农业综合开发与各级政府、各部门、各行业共同参与,通力合作,统一制定建设标准和技术规范,保证项目建设的均衡发展,协调推进。

  抓紧制定和完善相关技术规范和建设标准,建立健全高标准农田建设技术服务体系,全面提高基层农技人员技术素质和管理水平。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技术创新,提高项目建设的科技水平和工程效益。严格按照项目建设标准、工程监理制度、质量保障要求进行全程监督。

  以市场化、产业化为导向,抓好高标准农田的总体规划和布局,力争高标准农田项目区展现出大农业、现代农业的风貌。要实行更加严格的项目招投标制、资金公示制、工程建设监理制、资金报账制、绩效考核制,竣工验收制、产权登记制等,以科学、规范的项目和资金管理,促进管护经营体系的良性运转,提高项目区自我发展创新能力。

  严格按照批复计划和工程设计落实资金投入,由过去注重部门监督、内部监督,更加强调政府监督、财政监督和社会化、专业化监督。提高项目建设的公开度和透明度,充分发挥社会舆论监督和当地农民群众的监督作用,真正把国家财政对农业综合开发的倾斜和扶持落实到田间地头、农民手中。

  本报记者 白续宏

  

  什么是高标准农田?

  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关于开展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的指导意见》指出: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总体目标是“土地平整肥沃,水利设施配套,田间道路通畅,林网建设适宜,科技先进适用,优质高效高产”。
(责任编辑:Newshoo)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