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环球人物》专区 > 《环球人物》最新

奋斗中的贫困母亲

来源:《环球人物》杂志
2010年07月20日10:42

  王家五妯娌大巴山里的“女愚公”

  《环球人物》杂志记者 张雷 刘雅婷

  在千山起伏、万壑纵横的大巴山里,唐朝“诗仙”李白曾留下“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长叹。

  大巴山能难倒李白,却难不倒现在山里的女人们。2000年,大巴山南麓,重庆巫溪县中梁乡星溪村,一支由母亲组成的修路队,用手凿、铲挖,修出一条15公里的山区公路。10年过去了,这群创造奇迹的女性如今境况如何?2010年7月初,环球人物杂志记者专程赶赴巫溪县,对她们进行了采访。

  嫁妆翻进山沟里

  巫溪县素有“秦楚咽喉”之称,境内山高坡陡、大宁河蜿蜒湍急。这片青山绿水的土地,由于道路太艰险,外面的货物运不进来,山里的资源运不出去,村民们长期过着极其贫困的生活。

  星溪村是中梁乡面积最大的村,全村140户,散布于20多平方公里的大山里。记者从巫溪县城驱车到中梁乡,30多公里的路,竟用了3个多小时。从中梁乡再去星溪村,20多公里的路,车子又走了3个小时。去星溪村的路,在城里人看来根本就不是路,碎石和大坑,让汽车几乎是一路“跳”着前行。很多路段“挂”在陡壁上,下面就是悬崖。有的地方只能过一辆车,如果遇到错车,谁的喇叭先响谁先过。

  “这种路况是不是很容易出现翻车事故?”记者问。“要是司机走神就危险。去年,我丈夫的车在前面翻到河沟里,被淹死了。”陪同记者采访的巫溪县妇联的邱才秀女士平静地说。

  2000年,巫溪县开展了一次名为“百村千公里”的“修路战役”。当时,星溪村的多数男性劳动力外出打工,剩下的都是有小孩的妇女。100多位女性成了那次“战役”的主力军。白天,她们要像男人一样去修路,晚上还要做家务。今年35岁的万其芝和4位妯娌,就是其中的代表。

  记者见到万其芝时,她正背着竹背篓往半山腰运木柴,黝黑的脸颊上,挂着几滴汗珠。听说记者特意从北京赶来采访她,万其芝有些不知所措,喃喃道:“找我干什么?” 但一说起“百村千公里”修路的事,她一下子来了精神,说话的声音也高了八度,仿佛又回到了修路时热火朝天的场景。

  以前村里人出山,只能沿着一个小河谷往外走,途中要过很多悬崖,稍有不慎,就有可能摔进深不见底的山谷。路上都是碎石,有时出一次门,就能走坏一双鞋。雨季遇到山洪暴发,村里人只能窝在家里,“半个多月去不了乡里,吃饭都成问题”。

  “没有路,想买点东西,可困难了。山下小卖部离我家15里路。我买瓶油,早上出发,下午3点才能回到家。要是瓶子碰在石头上碎了,男人会跟我吵翻天。我出嫁那天,为我抬嫁妆的人差点掉山底下去。我的嫁妆全翻山沟里了,你说气人不?我哭了一天哟。”万其芝至今耿耿于怀。

  路不好走,挣钱更是不容易,万其芝饱受其苦。她家养了猪,但卖猪往返县城要两天时间。每头猪要雇4个壮劳力抬。搬运费加住宿费要100多元,相当于一头猪的一条腿价钱。“少挣点也就算了,最要命的是,活猪经常在路上被颠死,死猪能被颠散架了,掉下一条腿来。”县里的猪肉贩子常讥笑她家的猪是“三脚猪”。如果再赶上县里下雨,在县城多住几天,一头猪的利润基本上就没了。“想卖鸡蛋,也很难。别说去县城,就是去乡里卖,走不到半程,篮子里的鸡蛋就得碎一多半。”

  说到当年生活的不易,万其芝眯着眼睛,幽幽地哼起了一曲当地民谣:“二十四道湾哟,二十四道拐哟。山陡弯拐多,出门就下坡。住的茅草屋,吃的三大坨(巫溪特产红薯、土豆和玉米)。肥猪坐轿子,产品卖不脱。姑娘都远嫁,媳妇难得说。”打万其芝记事起,当地人的日子就一直过得紧巴巴的。“我们几乎天天吃红薯和土豆。吃不饱肚子是常有的事。”

  “为了女儿也要把路修好”

  星溪村的母亲们很有魄力,别的村子修小路,她们从一开始就决定修一条能走汽车的大路。

  万其芝的丈夫在王家兄弟中排行老二。村里修路时,兄弟5人均已成家,但都在外乡打工。几个媳妇中万其芝最有主见,她带着大嫂吴光英、三弟媳钟庭香、四弟媳朱春萍、五弟媳于顺能4个妯娌一起参加了修路。

  修路的原则是“自力更生为主,政府补助为辅”,所需资金主要靠当地群众集资。星溪村每家既要出160天的工时,又要出200元钱,用来购买炸药和锤子等。200元对年收入不到千元的万其芝家来说,可是一笔不小的数目。但万其芝和妯娌们知道修路的好处,毫不犹豫地出了。开工后,万其芝带领“突击队”冲在最前头。由于山势太险,她们一般都是先慢慢匍匐到施工点,用锤子和铁棍一下一下地在峭壁或巨石上打洞,俗称“打炮眼”。然后她们小心翼翼地半蹲着身子,安上炸药。“轰”的一声巨响,岩石被炸开,碎石乱飞。为了节省两毛钱,她们把导火线弄得很短。这样,点着引线,就得拼命往回跑,慢了就会被炸着。一次,由于躲闪不及,一位年轻妇女被炸成重伤,两年后就去世了。

  爆破后,她们先用背篓一趟趟地把碎石背出去,再用锤子和铁棒把岩壁和路凿平。“稍不留神,就会砸到自己的手。”一个冬天下来,万其芝浑身都是伤。双手感染导致流脓。

  有外村人嘲笑她们:“你们这些女人,恐怕一辈子也难在山坡上抠出一条路来。”可她们硬是在一年时间里,修了一条15公里的山路。

  “那时候,条件很艰苦。从天亮一直干到晚上10点多,回到家里还有一大堆事等着,哄女儿睡觉、准备猪草……都忙完了,已经到凌晨1点多。我累得手指头都不想动,但早上天不亮就要起床,准备上工的东西。我也哭过,也抱怨过,因为太累了。但我每次还是准时上工,没迟到过一次。”万其芝回忆说。

  午饭是村里统一安排的,多是玉米饭和青菜汤。“这样的伙食,饿了,吃起来特别香。”

  修路时,万其芝最担心的,就是刚1岁多的女儿。她每天背着孩子上工,有时甚至是背着她干活。村里还有五六个差不多大的孩子。他们也常常会被母亲带到工地上,并排放在一起。还不懂事的孩子们就这样在尘土飞扬的工地上好奇地“见证”着这一切。

  孩子饿哭了,母亲们就飞奔过去喂几口奶,然后继续干活……

  有一次,万其芝一直干到深夜。那天,她的脚被石头砸了,好在只是轻伤;女儿却冻病了,一直高烧不退。她没有时间带孩子去县城看病。收工时已是深夜。她独自背着孩子,深一脚浅一脚、一瘸一拐地往家走。路两边是山间野地,黑漆漆一片。她非常害怕,边走边抹眼泪。进家门后,她再也忍不住了,瘫坐在地上,放声大哭。

  “为了女儿,我也要把路修好。不能总让她窝在这山坳坳里呀。”万其芝说。当时,村里有一个姓赵的老奶奶,不但交了200元钱,还把给自己准备好的棺材卖了,换了30元钱,颤颤巍巍地交到乡政府支援修路。她还到工地给大家送过饭,并对大家说:“也许到我死的那一天,也看不见这条路修好,但你们一定要把它修好,让孩儿辈受益。”

  拄着拐杖上工地

  和万其芝相比,三弟媳钟庭香的身体强壮得多。在村里的妇女中,钟庭香算是见过世面的人——她曾三次去东北挖铁矿石。

  回忆起当年修路的事,钟庭香也很感慨:“还是修路那会儿累。挖矿石至少还可以轮班。修路就靠我们这些女人,不能耽误工时,有小病也不敢歇。我们这些妇女,觉悟也挺高的,知道修路是好事。”说罢,性格豪爽的她咧开嘴,哈哈大笑。

  2000年12月28日傍晚时分,钟庭香像往常一样在检查刚开的山路,看是否有遗失的工具。突然,一堆泥石从上面掉下来,将她砸倒。40多分钟后,一个从县城返家的村民发现了她,赶紧把她送进了县医院。经诊断,钟庭香双腿严重受伤。尽管伤势不轻,但她只休息了几天,就又拄着拐杖出现在工地上。

  星溪村的母亲们,就是靠着这样的坚韧、勤劳和勇敢,改变着自己的命运。

  如今,因为有了这条路,星溪村的村民们开始脱贫致富。万其芝靠积蓄和贷款,盖起了一座二层小楼,还经营着一个小卖部。情况好的时候,她一天能赚300多元,一年至少有上万元的收入。当年“陪着”母亲修路的婴儿,如今已经长成一个懂事的少女。看到记者来访,她关掉电视,还把妹妹带了出去。

  记者离开星溪村时,万其芝和钟庭香沿着她们修成的路,一直把我们送到村外。在她们的脸上,分明写满了自豪和希望!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责任编辑:高莹)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