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综合 > 山西日报

“领跑”的奥秘——我省首批党员教育培训示范基地阳城县皇城村转型跨越发展启示录

来源:山西日报
2010年07月23日05:21
  一个“吃饭靠老天,花钱靠猪鸡”的穷山村,用了15年时间,完成了农业转工业、地下转地上、黑色变绿色的惊险“三级跳”;一个户籍人口只有770多人的小山村,却拥有晋城市最大的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总资产达20亿元,吸引了5000多名外来人口……这就是中国十佳小康村之一的晋城市阳城县北留镇皇城村,村党总支由此先后被评为省、市、县红旗党组织和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今年6月22日,该村又被命名为我省首批党员教育培训示范基地之一。

  省委建立党员教育培训示范基地,重在“示范”,藉此带动和产生更多的能够产生教育作用的培训基地。皇城村在领跑新农村建设中创造了哪些可资借鉴的经验和做法呢?近日,记者走马皇城村一探究竟。

  启示一:没有实力的村子站不起来,一棵树上吊死也不行

  其实,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皇城村与大多数中西部贫困山村别无二致。“青年跑光,田地撂荒,老人心慌,干部难当”,就是皇城村那时的真实写照。

  “空着的袋子立不起来,没有实力的村子站不起来。”1995年,以张家胜为班长的新一届村“两委”班子甫到任,就痛下决心发展经济。他们把村里的山山水水细细滤了一遍——地下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地上有清代名臣陈廷敬故居皇城相府。端着这么大个金饭碗,怎么能讨饭吃呢?于是,他们紧紧抓住结构调整这一主线,大力实施 “煤炭工业立村、文化旅游兴村、人才科技强村”战略,通过3次转型,走上了工业化、城镇化的康庄大道。

  第一次转型是农业转工业,发展起煤炭产业。目前,该村原煤年生产能力已达315万吨,年销售收入18亿元。为了提高煤炭产品附加值,他们又新建煤化工项目、筹建年洗煤能力达210万吨的洗煤厂,全部建成投产后,每年可增加销售收入10亿元。

  第二次转型是地下转地上。村党总支一班人意识到,煤炭产业能做强做大,但很难做长做久。周边就有一些村煤炭资源挖完后很快由富返贫。为了避免重蹈覆辙,他们确立了依托煤炭资金积累,进行陈廷敬故居旅游开发的战略方向,最终打造出一个年接待中外游客100万人次、综合收入3亿元的著名旅游景区。

  第三次转型是进军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旅游产业能做长做久,但就一个景区而言,却很难做强做大。为此,该村与多所高等院校合作,陆续上马了生物制药、节能电池和煤化工等项目,开始了向高新技术产业进军的征程。

  “要发展经济,就不能在一棵树上吊死,资源型地区尤其如此。必须未雨绸缪,加大调产力度,在资源枯竭期到来之前,能有强大的替代产业顶上去。”村党总支书记张家胜如是说。

  【记者感言】“手中没有米,唤鸡都不来”,这句谚语形象地说明了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重要性。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得不好,村级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就无从谈起。如何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探索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的有效途径,是摆在广大基层干部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启示二:做大“蛋糕”还要分好“蛋糕”,不能让群众“被富裕”

  既要有本事把“蛋糕”做大,还要有智慧把“蛋糕”分好。村党总支一班人形成发展共识:不能让“平均数”掩盖了“大多数”,在皇城村奔小康的路上,一个村民都不能少。

  基于此,皇城村的企业全都是集体经营,集体企业每年实现的收入占全村经济总收入的98%,村集体也因此能拿出大量资金实行“供给制”。在皇城村,孩子们不仅可享受每人每年600元营养补贴,而且从幼儿园到大学甚至研究生的学费均由村集体承担;60岁以上的老人可享受每人每年1200元至1680元的养老补贴;村民病了住院,除医保报销外,其余由村集体支付;粮油肉蛋、水暖电气以及各类生活必需品,全部由村集体“埋单”。一年下来,村民人均享受的福利待遇高达6000多元。

  在实践中,村党总支摸索出一套既能调动生产要素积极性、又能让村民共同富裕的分配制度。在初次分配时,村党总支注重效率,采取工资、奖金、股金分红相结合的办法,从管理层到普通员工一律实行 “基本工资+绩效工资”;二次分配则体现公平原则,把村集体的可支配收入分为3块,除了扩大再生产之外,全部用于村级公益事业和增加村民收入。

  【记者感言】网上流行一段顺口溜:“张村有个张千万,九个邻居穷光蛋。平均收入算一算,人人都是张百万。”这段顺口溜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只有共同富裕,才能真正调动村民的积极性,形成发展共识。

  启示三:把党建 “软指标”量化为“硬杠杠”,为党员发挥先进性搭建平台

  有人说,党建工作看不见、摸不着,没有一个量化的标准。鉴于此,村党总支从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入手,制定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和考核办法,使党组织和党员知道应该干什么、干成什么样,解决了新时期党建工作存在的失之于软、失之于宽、干好干坏一个样的矛盾和问题。

  搞培训。正如村党总支书记张家胜所言,企业做大以后,如果还用生产队长管理农民的方式去管理企业,注定要栽跟头。为此,村党总支通过送出去学、请进来教和利用远程教育网络等形式教育培训党员,进一步增强了党员干部想干事的理想、敢干事的勇气、会干事的本领。

  抓落实。村党总支通过事前制定目标责任、事中跟踪检查督促、事后进行奖惩兑现,促使党员干部的执行力有了新提升。

  建平台。企业党支部实行领岗定责,党员结合自身特点负责1至2个岗位的工作;农村党支部实行“党员联户”责任制,帮助群众创建十星级文明户。此外,村党总支还加强了对流动党员的管理,规定凡流入村集体企业工作超过半年的流动党员,均要转来组织关系,编入所在企业党支部。

  定制度。村党总支为所有党员制定了3项制度。一是党员承诺制度,党员每年都要公开承诺为村民办几件好事实事,并签订责任书;二是好人好事登记制度,并定时公示;三是党员服务点制度,在皇城相府等景区设立了党员服务点,党员全都挂牌上岗,景区投诉事件由此绝迹。

  【记者感言】创新机制天地宽。党建工作机制建设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基石和重中之重,如果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党建工作就会缺乏活力。皇城村的做法值得称道。

  启示四:抖明集体“家底”,亮明干部 “箱底”,才能敞亮群众 “心底”

  家大业大了,需要办的事儿也多了也大了。主意怎么拿,项目怎么定,钱该怎么花?成为摆在村党总支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村党总支一班人严格按照“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对村务进行全方位公开,使党风廉政建设取得了新进展。

  由单纯的财务公开转为所有公共事务全面公开。皇城村村务公开不仅公开财务,还把公开内容扩大到一切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比如,集体经济项目和公益事业的立项和建设、重要固定资产的购置与处置、集团企业占用土地补偿金的分配、全年预决算执行情况和年终收益分配方案等等。

  由事后公开转变为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公开。村党总支书记张家胜常说,如果只公开办事结果,让群众监督实际上就是一句空话。为了便于群众监督,村党总支还实行网上公开,做到了“鼠标轻轻一点,村内大事一目了然”,特别是“书记信箱”等栏目,更成为干群之间的“连心桥”。

  由企财企管转变为企财村管,体现在煤炭销售集中结算、工程建设集中招标、物资供应集中采购“三集中”,从源头上堵住了干部“吃回扣”的漏洞。

  村党总支抖明了集体“家底”,亮明了干部“箱底”,也敞亮了群众“心底”。许多难题迎刃而解——当村集体新建第一座煤矿时连一万元都拿不出来,党员干部振臂一呼,村民群众踊跃参与,很快筹集了近百万元的资金;当村里修复皇城相府时,急需100多户群众往外搬迁,党总支一声令下,党员干部全都搬进帐篷和工棚,群众紧紧跟上,景区得以顺利修复……

  【记者感言】皇城村村务全方位公开的做法令人赞许。村务公开就是要给群众一个明白,还干部一个清白。如果仅仅停留在“墙上公开”,就难以赢得农民群众的信任和拥护,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促进农村改革发展稳定就成为一句空话。

  本报记者田建平
(责任编辑:Newshoo)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