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调控新政进入百日之际,楼市的观望气氛让开发商们感到寒意阵阵。然而,久违的抢房潮上周却在主城重新上演,上千市民冒酷暑,熬通宵,只为抢购一处名为“太阳园”的经济适用房。
3900元/m2的套内价格,让太阳园的房价比周围新盘低了40%以上,这成为购房者抢购的主要原因,此外,“这将是最后一个经济适用房项目”的传言,更是让购房者蜂拥而至。
上千市民通宵排队
昨日,记者来到位于位于冉家坝春风城市新筑大门对面,“太阳园”售楼处已是一片静寂。大门外贴有告示,称领表已经结束,只负责收回购房者的申请表。
曲终人散之后,路边的清洁工对当日的抢房潮还印象深刻。“周三下午,就有市民在门口开始排队。对面的住户见此情景,也加入到排队的行列。排队的人越来越多,到晚上便排了近千人的长龙。”当天气温达到34℃以上,但市民们却没有散开,一直坚持了一个通宵。到第二天早上,排队的人达到巅峰。
售楼处的保安向记者证实,周三晚上购房者排起长队后,售楼部便开始发号。到周四早上八时,购房者便凭号领取申购表,1000张申购表很快就领完。
在售楼部现场,记者碰到了两位从杨家坪赶来的市民,询问还有没有申购的可能。这两位市民表示,此前没有见到这个经济适用房项目销售的公告,知道已经是两天后的事了。而工作人员表示,这只能等1000张申购表反馈的结果,“如果有购房者不符合购房条件,也有可能会有漏出的房源。”
面积都未超60平方米
太阳园项目位于渝北区冉家坝核心区域,规划建筑面积约14万㎡。项目由5栋简洁、时尚的现代风格高层建筑沿用地周边围合而成,中间形成一个10000㎡左右的超大内庭院。
户型由套内29~60㎡的单间配套、一室和两室组成。我市2007年出台的新办法明确规定,经济适用住房建筑面积控制在60平方米左右,而户型设计必须为平层。
购房者青睐的,还有该项目的配套及环境。项目紧邻冉家坝市政广场、景观大道、大龙山公园,除此之外,项目周边交通条件便利:轻轨5、6号线和轻轨环线冉家坝站近在咫尺,多条公交线路可方便到达主城各区,北环高速出口为项目交通更添便利。周边多个成熟高档的大型社区,成熟的居住氛围,教育、购物、休闲、娱乐各种配套设施一应俱全。
房价比市面低四成
据记者了解,太阳园经适房项目一部分用于安置职工,3、4、5栋的部分房屋对外销售。销售价格由市物价局根据开发商的成本,以及合理利润确定。
在售房部,记者看到了物价部门于6月21日出具的房价核定通知。明确房屋的售价是2914元/m2(建面),套内价格是3547元/m2,同时表示开发商可以在此基础上浮10%,下浮则没有限制。
开发商最终采取3900元套内价格销售,是物价部门核定价的上限。“就是这样的价格,比起周边的商品房,也要低四成以上。”随后赶来的一位购房者正好住在冉家坝附近,他告诉记者,周围的二手房,如天一东苑、龙腾新苑、龙德商住楼、武警花园等,建筑均价在5000~5500元/㎡之间,套内均价在5500~6200元/㎡之间。而新开盘的商品房,均价一般都达到了7000元/㎡以上。
并非“最后”的经适房
1000套经适房横空出世,让许多人都措手不及。因为自2009年下半年以来,市面很少有经适房出售的消息。所以,网民“陶陶126”才在天涯“重庆楼盘会”上提醒购房者:“重庆最后一个经济适用房22日上午8:00开盘。机不可失,失不再来。”
市物价部门表示,从2009年下半年起,经适房供应确实大幅度减少,其中主要一个原因,就是很多地方都由政府出面,回购经适房作为危旧房改造的安置房。而负责经适房建设的有关部门则表示,从2010年起,我市的保障性住房开始实施“5+1”模式,即过去采用的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危旧房改造、城中村改造、农民工公寓五种保障方式,与公共租赁房这种新的保障方式并举,全力满足群众基本住房需求。
记者从市场上了解到的情况是,在太阳园之后,经适房项目仍将零星出现。如位于北碚区渝合高速三溪口下道旁同兴园区B区的“江山假日”,也是一个经济适用房项目。“今年年底,二期项目将开盘,套内均价大约在3300~3400元之间。”其置业顾问如是称。
小贴士
购买经适房
申请条件
供应对象认定标准: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无房(无房屋产权)或现人均住房建筑面积未达到本市人均住房建筑面积60%的家庭,可申请购买一套经济适用住房。
1、家庭人均年收入未达到市统计局向社会公布的上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标准的本市城镇居民家庭;
2、家庭年收入未达到上一条标准的进城务工农村家庭以及外地来渝常驻人员;
3、驻渝部队和人武部、预备役部队等符合购房条件的人员。
经适房交易限制:
不满5年禁上市
只能卖给政府
最新的《重庆市经济适用住房管理暂行办法》规定,购买经济适用住房不满5年,不得直接上市交易,但购房人因各种原因确需转让经济适用住房的,由政府按照原价格进行回购。购买经济适用住房满5年,购房人要出售经济适用住房的,政府可优先回购。
本组稿件 记者 陈富勇
(责任编辑:张春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