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开展的科学生命研讨会上,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院长张辰宇教授提出,应用微小核糖核酸技术,可以提前3年诊断肺癌。军区总院分子影像研究室博士后王建东则表示,利用分子影像学原理,可以让所有的疾病都能在无症状的时候就开始治疗。
微小核糖核酸对癌基因敏感,可助诊断
这几年,张辰宇教授等一批科学家研究发现,血清中的微小核糖核酸对癌基因的变化非常敏感,被称为“信号分子”。
张辰宇和他的团队曾对800例不同时期的肺癌进行试验,提取患者血清,观察血清中微小核糖核酸的变化。试验发现,98%的肺癌患者血清中的微小核糖核酸发生了有规律的变化。“保守地说,通过血清里的微小核糖核酸变化,肺癌诊断至少可以提前3年。”张辰宇说。
经过大量的试验,现在,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已经有了9种肿瘤微小核糖核酸的变化图,包括食道癌、肝癌、肺癌、胰腺癌、乳腺癌、宫颈癌等。“目前,这些研究还未真正应用于临床。如果应用到临床,那么,大多数癌症在‘未发病’时就可以消灭了。”张辰宇说。
分子影像学除了发现疾病还会治疗
“很多人认为,癌基因是绝对的“敌人”。“这种说法是错误的。”王建东说,“人类从胚胎到成人,靠的就是癌基因。”
王建东说,每个人的体内都有癌基因和抑癌基因。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癌基因,人从小到大,都是靠癌基因促进细胞分裂,这样细胞才能增殖,人才能不断长大,而抑癌基因则用于平衡癌基因。等到我们长大成人,癌基因就“隐居”,处于静止状态。但如果癌基因再次被激活,而且激活得过多,那么,癌基因就变得有“攻击性”,它就会导致其他基因突变,出现癌症症状。
“现在的影像学光用于诊断,也就是说,看看骨头有没有断、体内有无肿瘤。但以后,分子影像学不光会诊断,还会治疗,而且治疗的是无症状疾病。”王建东说,比如癌症,以后的分子影像学可以检测癌基因,一旦发现癌基因增加得特别厉害,那么,就可以预先治疗,及时阻断癌基因继续被激活,也可以检测被癌基因“攻击”了的基因。
“按照这样的方式,所有的疾病都可以在发病之前发现和治疗,那么每个人都可以活到理想的120岁。”王建东说,“这样的时代什么时候会来到?这也正是我们学科研究要解答的问题。”
本报记者 顾雯
本报通讯员 高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