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天气 > 中国多地遭暴雨洪水袭击 > 甘肃舟曲泥石流 > 最新动态

舟曲特大泥石流灾害透视 绝境生机永不言弃(图)

来源:南方日报
2010年08月13日09:15
12日,解放军战士在雨后清理泄洪道。
12日,解放军战士在雨后清理泄洪道。

  消防官兵在泥石流现场进行救援。
  消防官兵在泥石流现场进行救援。

  救援前线

  8月12日上午,舟曲的天空又下起了雨,从三眼峪到白龙江的几公里区域再度泥泞。

  泥土比干土沉重,一锹一锹挖掘比昨天更吃力;泥地比干地湿滑,一步一步前行比昨天更艰辛。

  一步一跌跤,幸存的人在废墟上摔碎悲伤;雨水打湿了眼眶,泥水浸透了废墟,救援官兵脱下钢盔,一勺一勺舀干泥水———救援仍在继续。

  于绝境处寻生机,没有人选择放弃。

  军民一心

  众志成城创造奇迹

  8月7日下午5时,刚刚完成青海抗震救灾任务的兰州军区“邱少云部队”撤回到位于甘肃武威的驻地,这个旅在青海灾区奋战了115天,是最后一支撤出高原的救灾部队。

  仅仅12个小时后,他们接到了中央军委的指令———急行军800公里,驰援舟曲。

  刚刚回到驻地的战士,迷彩服还泡在脸盆里没洗,接到驰援命令后,他们从盆里捞出湿透的迷彩服,拧几把穿上就走。

  8月8日下午5时,急行军800公里的“邱少云部队”抵达舟曲,投入抗洪救灾的战斗,从三眼峪到白龙江的几公里区域就是战场。截至9日22时,军队和武警部队出动兵力5344人,动用飞机14架、冲锋舟35艘、工程机械121台(套)投入甘肃舟曲特大泥石流灾害抢险救援。

  8月10日,军民一心,完成了一次拯救生命的接力。

  “我们挖了两天,实在挖不动了。”8月10日上午,城关镇北街157号的废墟上,5名肤色黝黑的汉子再无力气掘开脚下的土地,那厚厚的淤泥下面埋了他们的亲人,一位52岁的残疾老人刘马姓代。

  见身边有一支民兵队伍正在挖土,他们上前求助。这支队伍是四川省广元军分区青川民兵应急救援小分队,他们曾奋战在“5•12”抗震救灾一线。

  90分钟后,民兵们凿开了一条通道,接近了刘马姓代被埋的地方,一位战士爬进通道,向前摸索的手碰到一只尚有余温的脚———“活着,他还活着!”围在附近的救援人员听到了刘马姓代微弱的呻吟。

  11时20分许,楼梯间上方的土层被渐渐挖出一个长约1.7米宽约1.2米的口子。顺着这个口子,几名救援人员从刘马姓代床上方小心下到屋内,被泥石流埋了60个小时后,刘马姓代奇迹般获救。11日,被困于楼内80多个小时的王电岚被兰州军区某舟桥团官兵成功救出。

  一个个救援奇迹,如一盏盏长明灯,顽强地在灾难中点亮希望。

  顽强自救

  扛起悲痛拯救家园

  “见到爸妈的一刻,那是旁人无法理解、我也无法用语言表达的痛苦。”8月10日晚8时,张俊英父母的遗体被“邱少云部队”工兵防化营的战士挖出。

  张俊英,家住舟曲县城关镇,今年刚考上兰州大学中西医临床医学的博士,8月7日的泥石流灾害夺走了她的父母、她大伯全家4口和她四叔全家3口的生命。

  风雨兼程36个小时后,9日上午,张俊英才赶回了家。但她的家已经不在。见到父母的那一刻,张俊英已经没了眼泪,回乡的一路上眼泪已经哭干。

  但悲伤最终化成了倔强。托亲戚办好父母的身后事,张俊英加入了“舟曲县救灾党员突击队”,用自己学到的医疗知识为现场的救灾人员提供服务。

  舟曲灾区,“张俊英”还有很多,他们汇成一股力量,拯救亲人,拯救家园。

  毛志龙,城关镇党委秘书,家里10位亲人遇难,如今领着“党员突击队”战斗在救灾一线。他说,灾后舟曲县19个乡镇党员齐动员,光是城关镇就有300多名党员响应号召;

  袁严明,大川镇居民,从8月9日上午开始,自己花钱加油,驾车往返于两河口与舟曲之间,接送灾民与救灾人员,他的儿子袁江龙、袁江英都在舟曲县城做志愿者;

  谈峰妍,舟曲县第一中学高三毕业生,灾后报名做志愿者,8月10日灾区的医疗卫生重心转向防疫后,她与其他30多名志愿者一起,负责从灾民安置点到县政府一路沿途的垃圾清理;

  城关镇南门经营面馆的马师傅免费给救灾的解放军做烙饼,“要把家里屯的面全部做完”……

[1] [2] [3] [下一页]
(责任编辑:news8)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