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经济

网友质疑油价外跌内升 发改委回应称观点有误

来源:西部商报
2010年08月17日10:36

  近日,有一个帖子在天涯社区一度火爆:《 2年前的油价是74美元,现在还是74美元,可是汽油价却涨了2630元一吨》。这个帖子引起了众多网友的共鸣:“用石油的价格算算通货膨胀率和统计局公布的一致吗?”、“大幅度涨,小幅度跌,要不中石油咋能市值第一。

  网友质疑:

  “涨快跌慢、涨多跌少”

  在帖子里,网友列出了从2008年6月至2010年6月,每一次国家发改委对油价的调整,得出结论是涨7次,降4次,每吨汽油的涨幅总额为3390元,而每吨汽油的降幅总额为760元,于是得出计算结论:2年前的油价是74美元,现在还是74美元,可是汽油价每吨却涨了2630元。

  根据这个帖子,记者查阅了国家发改委的网站,发现网友所列举的油价变化有所遗漏,但在结论上却是一致的。根据资料,2008年6月20日国际油价为每桶132美元,目前为80美元,与此同时,我国的油价却每吨上涨了1710元。

  “对国内三大石油集团而言,每一个集团的产业链都是一体化的,炼油亏了,上下游开发和零售都可以赚回来。2007年,中国石油、中国石化和中国海洋石油三大石油公司销售收入合计达2.37万亿元,实现利润总额3242亿元。现在把炼油厂单列出来,亏了由消费者买单,其他赚了就归自己,这日子也太好过了吧。”一位网友给三大集团算了笔账。

  发改委回应:

  油价观点有误读

  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司有关负责人对网友提出的质疑进行了解释。

  该负责人指出,社会上流传的国内油价“涨快跌慢、涨多跌少”的观点也是一种误解。2008年底国家出台新的成品油价格机制以来,国际市场原油从每桶45美元左右震荡攀升至目前的76美元左右,累计涨幅近70%,而同期国内油价经过六升四降十次调价后累计涨幅不超过30%,将国内成品油价格还原为原油价格,则由2008年底每桶45美元左右升至目前的68.3美元,累计涨幅为50%左右,实际上要低于国际市场原油价格涨幅,因此,不存在国内油价“涨快跌慢、涨多跌少”的情况。

  业界呼吁:

  更新调价机制

  “多位业内能源专家断言称,明显存在缺陷的成品油定价机制如果继续使用,中国成品油价格市场化改革的路径很可能会被利益集团绑架,最终流产。”作为市场主体,各能源企业肯定会有自己的利益考虑,这才是业内专家对调价机制进行反思的根源。

  一些专家认为,经过这么长时间的实践,本就属于“试行”的定价机制显露出了一些缺陷,发改委此前也表示将会调整,但相应举措尚未出来,整个产业链条上的生产、流通等各环节都已经瞄准缺陷下手了,这对普通老百姓来说,很不公平。

  最典型的就是,饱受批判的囤油现象愈演愈烈,很多流通商发现,只要踏准两大石化企业的步伐,“掐点囤油”肯定赚的盆满钵满,这也就成了业内公开的秘密。问题是,产业链条上的各方皆大欢喜之后,相应机制如果不能及时堵住他们的嘴,原本属意良好的改革,就会演变成“大户吃肉、小户喝汤、穷人买单”的局面。

  

(责任编辑:news7)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