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09年10月24日16:43:35,王守海(白衣者)等坐在船上等着钱到位 |
2 2009年10月24日16:50:46,看到学校来人了,王守海和其他打捞者开始向学校的人说钱还没到位之类的话。此图为获得金镜头奖的作品 |
3 2009年10月24日16:50:51,与上一张图片相差5秒钟 |
羊城晚报记者 洪启旺
今日看点
“挟尸要价”赢金镜头
大学官员质疑真实性
疑问核心在图片解读
作者回应称细节无误
获“金镜头”年度最佳新闻照片奖的《挟尸要价》受到长江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李玉泉刊文质疑(见本报昨天报道)后,该照片作者张轶和将该照片“引进”到华商报首发的华商报记者郝建国昨晚接受羊城晚报记者采访,一一作出回应,并称李玉泉的质疑仅凭“主观臆断”。
接受采访时,张轶正在举行颁奖典礼的青岛的机场候机,准备携奖回湖南家中。张轶表示,他的奖已在18日拿到手,李玉泉的质疑广受关注后,“金镜头”组委会并没有中止或收回《挟尸要价》所获的奖项。张轶说,该奖在去年就已揭晓并公示,当时就有人提出疑问,大赛组委会经过了调查,最终确认了结果。张轶说,他在现场拍摄了一组照片,如果还有人质疑,他将公布这些照片。
羊城晚报图片总监、摄影界知名人士颜长江认为,《挟尸要价》照片拍摄技巧并不出色,该照片能获奖是题目和说明起了决定作用,因此现场真相是关键。照片是真实而非PS的这一点没有疑问,有疑问的是关于照片的解读。
探究真相,且看双方“对质”。
为自保,发表时化名“真真”
李玉泉质疑:该照片在《华商报》和《新京报》发表时署名为“真真”,现在获奖人为“张轶”,“我们有理由怀疑,这两个名字可能用的都是假名”。
郝建国回应:照片的作者是时任《江汉商报》(荆州日报社主办)摄影记者的张轶。我在大学生救人遇难的第三天到达现场采访的,碰到张轶后听说他手中有这些照片,在当地不便发表,便建议他到华商报发表。因怕实名发表给他带来不必要的麻烦,于是用了化名“真真”。
张轶回应:我1985年出生,曾在武汉大学就读,摄影是我的爱好,大学毕业后便当了《江汉商报》的记者,拍摄这组照片时任摄影记者8个月。《挟尸要价》发表并且后来他的真实身份暴露后,当地一些官员认为它“给荆州抹了黑”,使报社受到了一些压力,而且当地有黑社会更扬言要杀死我,于是我只好离开。
“挟尸要价”有图为证
李玉泉质疑:两条船共同作业打捞,捞到后要迅速地用绳子拴着手或脚,避免再次滑落水中,船太小,在深水处不容易把尸体捞上船,要牵引到岸边再捞起。着白色衬衫者手牵尸体挥舞手臂是指挥岸上的人们配合将尸体打捞上岸。但“牵尸靠岸”被误读,在《华商报》和《新京报》的报道中变成了“牵尸谈价”。
张轶回应:当地政府在立案的时候,已经承认“挟尸要价”。那位部长说“牵尸靠岸”我就不明白了,明明每具尸体他们说的就是要收取1.2万元啊,而且这种事在那个地方已经形成了一种行当。我拍的一组照片十分明显:钱没到位,他们停留了很长时间,就是不肯靠岸,包括当时渔民在船头抽烟的图,老板要1.2万元的图,渔民要烟要矿泉水的图。如果有需要,我可以公开这一组照片,就再清楚不过了。
得奖那张照片,大学生方招的尸体在送上岸之前,一直被置于水底下,没有往上提,因为钱没有到位。基本上老板钱一收到,很快十来分钟,最多不超过二十分钟尸体就提上来了。我不知道李玉泉是否在现场,是否看到了每个细节。
郝建国回应:有渔船参与了救人,但捞尸船是另外的,不可混淆。捞尸阶段,本人通过现场学生、冬泳爱好者、现场目击者张轶和警方等信息源了解到,捞尸者赶到现场后开口就要钱,称捞一具遗体12000元,钱不到位不捞。
图片定格瞬间画面是,捞尸者以答应的36000元还没有全部到位为由“罢工”,一个叫王守海的捞尸者,把打捞上来的方招的遗体用绳子绑住右手(图片上绳子打结很清晰),用另一条带铁钩的绳子钩住T恤,久久将遗体横在水中,而不是拖到船上。当时岸上的同学们哭喊着抗议这样的行为,但王守海摆手不动。捞尸者完全有条件把遗体拖到船上,不存在岸上配合的问题,所以李玉泉把王守海的手势解释为“指挥岸上的人们配合将尸体打捞上岸”显然是错误的,纯属其个人主观臆断。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