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建设和文艺生活,从来没有像现在这么繁荣、这么富有生机。文化产品从来没有这么多过,光一个电视就多大的产品!我现在发愁是看不过来了。过去我在新疆的时候,文革后期,1977年的时候开始有电视了,只有一个台,这个台经常出现的几个字是“停电”、“故障”,看着看着没有了,过了很久出现两个字“停电”或者是“故障”。我女儿当时还小,她最早学会的字就是“停电”、“故障”。 文化硬件、文化设施更不用说了,现在中央有一个大鸭蛋式的国家大剧院,各地方的剧院也是花样翻新,不都是立方形的了,有的是带角的,有的是星状的,有的是圆的,各式各样,硬件的发展也非常快。
文艺从业人员,数量到收入、生活方式、运作方式的多样,这都是与过去完全不能比较的。另外,参与形式,过去参与的形式很少,多数都是接受的形式。从这些方面来说,人们有更多的选择,现在从中央和国家的提法上来说,我们在文艺的问题上、文化的问题上,更强调的是满足人民的文化需要,把这一点放在首位。这个圈子大得不得了!因为文化需要包含的内容太多了,唱歌跳舞也是文化需要,学习、提高也是文化需要,休闲休息也是文化需要,或者为了怀念古人、怀念自己的祖宗,有思古之幽情,有念旧之心还是文化需要。
有一个小事给我的印象非常深,80年代的时候,北京市的张洁写的《沉重的翅膀》,当时有人就批评这个小说,后来小平同志还看了这个小说,小平同志就保护这个小说,他说了一句:“我有的时候也看看小说,我要换换脑筋。”别人听这个话可能无所谓,但是我听这个话,我非常重视。我觉得小平同志特实在。他不说“我看看小说,我看看思想动态”,他也没有说“看小说受受教育”,他没有这样说,他说“换换脑筋”,就是人的思想需要有多方面。像小平同志这么伟大的人,他也需要换脑筋、需要休息休息,不能一天到晚都是研究一些重大问题。
从这些方面来说,你要满足人民的文化需要,你就要满足各个方面的需要,而且首先是消遣的需要,是休闲的需要,而一些素质比较高的人,他还有提高、学习、钻研方面的需要。这些再加上我们很多东西的变化,使我们的文化生活的状态、形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责任编辑:reny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