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高学历者多移居国外 人才流失危及国家未来
环球时报特约记者李雪报道 据以色列《国土报》8月25日报道,长期以来,埃及政府一直施行鼓励移民出境的政策,通过汇款赚取收入。但是其结果正在导致大量人才流失,甚至已经威胁到国家的未来。
埃及650万人移居国外 硕士生去开餐馆
三年前,阿瑟•谢赫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火车站附近开了一家小餐馆。更精确地说,那实际上就是一个小亭子,你可以在欧洲心脏买到正宗的埃及沙拉三明治和鹰嘴豆沙。但是阿瑟的梦想是进阿尔阿赫利足球队踢球,但是他没有钱贿赂足球队经理。踢不成足球,阿瑟开始在尼日尔三角洲地区的坦塔大学学习,以期获得英语硕士学位。此后,他等了几年,希望能进埃及教育部门工作。但是他期待的任命一直没有到来,最后阿瑟搬到法国,并再次来到比利时。几周前,他又离开了那里回到法国,并且开了一家更好的餐馆。
谢赫只是650万前往其他阿拉伯国家、欧洲或者美国试试运气的埃及人中的一个。埃及当地媒体上周报道称,今年至少70万埃及人申请向欧洲和美国移民,其中97%的人大学毕业,包括700名有博士学位和4000名有硕士学位的高学历人才。
埃及鼓励向外移民 主要向阿拉伯国家和西方
在埃及,人才流失不是新现象,但是近年来其流失速度已经达到令人担忧的地步,甚至威胁到埃及科研部门的未来。埃及人力和移民部正在努力游说埃及科学家回国,但是有限的资金阻碍了埃及创造适合这些高端人才的新工作。对于那些想要移民的大学毕业生来说,这种情况更加严重。人力和移民部网站上有大量求职者的个人简历和资料,该网站的访问者数量超过1450万人,包括已经在那里注册过的25万求职者。人力和移民部的主要努力似乎都集中在帮助埃及人在埃及之外,找到更好的工作。
的确,人力与移民部并未隐瞒其鼓励移民处境的雄心壮志。在其目标名单中,比较靠前的一个就是“制定计划和政策鼓励埃及人移居国外,并且为他们的成功提供机会,他们相信移民是自然而连续的现象。”
在埃及,与工作相关的移民已经分成两大类:向阿拉伯国家和向西方移民。向阿拉伯国家移民的人被告知,他们没有永久居住权,也没有与该国公民相同的权利,他们的雇佣条件受制于埃及政府与那些国家签署的协议,属于“临时移民”。但是向西方国家的移民,没有多少人愿意回来,但却属于“永久性移民”。
埃及将来可能要从国外进口专家
2005年,埃及是世界移民第十二大国,政府信奉通过外汇产生收益,因此鼓励向外移民。但是埃及专家说,通过移民产生的收入实际上是输出国的巨大损失,因为埃及将来可能需要从外国进口专家,而埃及本国专家却只能从事“没有前途的工作”。国际劳工组织的卢卡•阿左尼说:“埃及劳工移民的主要原因是缺少工作机会,而且该国的生活水平低下。埃及大学的学生也能享受国际标准的高等教育,但是劳动市场满足不了毕业生的期望。”
全球金融危机也影响到富裕的阿拉伯国家,导致这些国家的埃及劳动移民数量下降。为此,埃及政府已经开始针对20个职业展开训练,目的是教授新毕业生如何满足欧洲标准,以便于他们能在欧盟内找到合适的工作。
政府还与“信息时代”组织签署协议,在全世界寻找有才能的埃及人,并且劝说他们加入提高埃及知识水平和科技水平的计划中来。根据该组织公布的报告,西方国家已经从阿拉伯国家吸收了45万名科学家,这些人占了发展中国家向西方移民的31%。儿子在开罗的美国大学读书的欧迈说:“这些都是好的计划,目的也都是好的。但是我们知道埃及的现实,那些获得政府支持的人首先都是有关系的人,他们不必担心生计或者没钱抚养孩子。对于政府来说,失业专家的数量太过庞大,已经超过了政府的处理能力。我担心,儿子毕业后可能这些问题还得不到解决。我已经开始在欧洲为儿子找合适的工作”。
同样的问题,我们也存在
据环球时报2010年07月10日报道 美国世界新闻网转引《彭博商业周刊》文章称,美国移民企业家和技术人才对助长经济繁荣和创造就业机会功不可没。文章称,美国的高科技经济能够蓬勃发展,主要是大批受过高等教育的外国移民的功劳。世界各地有许多最聪明的人和尖端创新人才到美国深造和创业,并就此留在美国。例如,2007年,在其他国家出生,可是在美国拿到科学或工程博士学位的人,有62%完成学业后留在美国至少五年。中国留学生这种比率高达90%,印度留学生也超过80%。[详细]
知识精英的流失意味着什么
据国际先驱导报2010年07月12日报道 去年出版的《人才战争》一书认为,中国“绝对是目前世界上数量最大、损失最多的人才流失国”。虽然官方没有给出一个准确的数据,但根据行业内的一些统计显示,单是中国富商聚集地浙江,每年至少有1500人成功办理移民,并以每年10%到20%的速度增长。在这些人中,大多数人的职业一栏填的是商人。在这个保守的数字背后,还有大量的人跃跃欲试。
但更具争议的还不在此。自1978年以来,有106万中国学生留学海外,仅27.5万人回国。流出海外的78.5万青年才俊,相当于30所北大、30所清华的所有在校本科生。
也许,甚至焦点不在于“精英”或其“综合的理性”,而是,他们的离去,带走的是一个国家在其成长过程中所不可缺少的技术、能量、财富,乃至变革中再出发的信心。[详细]
精英在流失,我们如何挽留
据新华网2010年06月06日报道
中国大陆自改革开放以来,陆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国际移民,其中不乏作为社会中坚的精英阶层,通过留学、技术移民或投资移民等方式移居海外,大多前往欧美澳加等西方发达国家。
人们不禁产生疑问:这些高素质人才往往都是耗费了本地社会十余年,甚至数十年的资源才培育出的精英,恰是当下稀缺的人力资本,如此轻易就流失海外,中国怎么办?其实,早在我们遇到这个问题之前,亚洲的不少后发国家和地区,如印度、新加坡和台湾,都曾经历社会中坚阶层大流失。[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