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最新要闻 > 世态万象

为了孩子升学 夫妻置业河北燕郊当陪读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10年08月31日16:49
  刘健生是一家央企工程单位的职工,2002年,常年在外施工的他终于带着孩子、妻子回到阔别已久的北京,在顺义安家落户,他曾发誓,再也不离开北京了。然而3年前,为了孩子上学,他又不得不离开顺义,带着妻子、孩子搬到河北燕郊。

  说服孩子

  为了升学 全家搬离顺义

  法晚记者(以下简称FW):你好不容易才带着妻子、孩子回到北京,为什么又要离开?

  刘健生(以下简称健):完全是为了孩子。3年前,孩子眼看着就要上初中了,由于孩子和妻子的户口一直没能迁入北京,根据高考政策,孩子即使在北京上了高中,也不能在当地参加高考,还要回到原籍。

  就在我和妻子发愁孩子的上学问题时,单位一个同事告诉我,不少人都搬到了燕郊,在燕郊买房还可以解决户口。最主要的是燕郊有河北省重点高中,大学升学率一点儿不亚于北京的重点高中,很多北京的家长都把孩子送到这里来读高中。

  FW:在搬到燕郊之前你来过燕郊吗?

  健:来过一次,是探望妻子的一个老乡。当时,我们一家3口是开车来的,老乡住在燕郊镇东边一个刚刚建成不久的小区,途中有一段路,坑坑洼洼,尘土飞扬,要多难走有多难走,见面后妻子就埋怨老乡:“你怎么住在这么个地方?”这也是燕郊给我的第一个印象。

  FW:对于你搬到燕郊的决定妻子同意吗?

  健:第一个反对的就是她,我记得当时她哭了,说自己的命苦,好不容易回到北京,又要离开,当时她赌气说要带孩子回老家,永远也不回北京,后来又说:“要去燕郊你一个人去,我和孩子不去。”不过,很快妻子就冷静下来,最终同意搬到燕郊。

  FW:孩子同意吗?

  健:当然不同意了。他从小就在顺义上学,现在让他到一个陌生的地方,他当然不同意了。为了抗议我的决定,他向我声明,如果搬到燕郊,他就再也不好好学习了,成为班里的落后生。(说到这里刘健生一脸的自豪)不是吹,我的孩子在顺义时,学习是全年级第一,到了燕郊还是全年级第一。

  当时为了做通孩子的工作,我采取威逼利诱各种手段(有点不好意思),如孩子当时特别想要一双耐克牌的旅游鞋,二话不说,买!他一直想去欢乐谷,去!过了一段时间,我发现孩子突然不爱说话了,而且在给同学打电话时还偷偷的落泪,看到这种情景我心软了,甚至不打算再去燕郊了。

  一天,孩子放学回家,我刚问他今天怎么样,他就哭了,我赶紧安慰他,并说我们不去燕郊了。

  可孩子突然说他想通了,不过我必须保证,他考上大学,全家还搬回顺义。

  竞争激烈

  自感压力 学习不用再催

  FW:你们是什么时候来到燕郊的?

  健:2006年底,我们在星河皓月小区,以每平方米3800多元的价格买下一套二手房,2007年春节过后我们就搬到了这里。

  FW:孩子的学习怎么样?

  健:刚来的时候不适应,没有伙伴也没有朋友,显得有些孤独,我和妻子想办法哄他开心,到了双休日,我们就带他回顺义,让他会朋友。

  在顺义时,我们严格规定,不准他上网玩游戏、聊天,到了燕郊,在不影响学习的情况下,我们每天准许他上网一个小时,通过半年多的调整,孩子逐渐适应了燕郊的学习和生活。现在,孩子已经顺利地考入河北省的一所重点高中。

  FW:孩子和你谈过在燕郊上学与在顺义上学有什么不同吗?

  健:我们之间谈论最多的恐怕就是这个话题了。

  孩子说,在顺义,他们班有30名学生,基本上都是北京的孩子,来到燕郊,一个班40多个孩子,80%都是来自全国各地的,从这点上也体现出燕郊现在已经成了移民城市。再有,就是 竞争激烈。

  由于孩子来自全国各地,别看年纪还小,可是都有考上大学的远大志向,学习根本不用老师督促,全然不像北京的孩子,推一推,学一学。

  FW:看来他感到了学习压力!

  健:是的。以前,我和妻子也试着给他请过家教,可每次都被他拒绝,说他根本用不着。到了燕郊,他竟然主动提出请家教,这让我们吃惊不小,原来,燕郊采用的是河北教材,与北京的教材有所不同,为了保持学习成绩,他让我们给他请家教。 FW:他和其他同学的关系怎么样?

  健:开始不行。他们班一共有4名北京学生,由于来自北京,自然而然地成了好朋友。一次老师找到我妻子,说几名北京来的孩子看不起其他同学,特别是一些说话带口音的同学,只要在课堂上发言,就会遭到几名北京同学的嘲笑。

  听到老师的这个反映,我们找孩子进行了认真的谈话,问他“知不知道我们为什么来燕郊?还不是因为你的户口不是北京的无法在北京参加高考吗?”从这以后,孩子再也不嘲笑其他同学了。

  姓名:刘健生

  年龄:42岁

  居住地:河北燕郊

  离京原因:为孩子上学

  置业情况:已在当地购房

  人物档案

  “牺牲”妻子

  专职陪读 接孩子成工作

  FW:你们全家离开北京搬到燕郊谁的“牺牲”最大?

  健:妻子。她在搬到燕郊以前,在我们单位后勤部门工作,每个月收入2000多块钱,搬到燕郊后,妻子的工作没有了,成了专职太太,每天面对的是没完没了的家务,搁在谁身上谁都会烦。

  FW:妻子搬来后有落差吗?

  健:妻子是个明事理的人,什么事都是这样,一旦想通了,就会义无反顾的去做。没搬到燕郊时,她跟我闹,当她知道这一切都是为了孩子后再无怨言。

  以前,她每天早出晚归,既要工作又要照顾家庭,虽然累,但是很快乐,现在,一下子失去了工作,没有收入,肯定很难过。

  妻子这个人不需要安慰,她会自我调整。我的工作总是走南闯北,到全国各地施工,妻子嫁给我后,带着孩子跟我去了七八个地方,长的住一年,短的住几个月,每到一个地方都要适应,所以,我相信她会很快适应的。

  FW:她是怎么适应燕郊生活的?

  健:到了燕郊每天接送孩子成了她的主要工作,可是接送孩子是有钟点的,于是,逛街就成了她打发时间的主要活动。行宫大街一带,算是燕郊的商业街了,在不到3个月的时间里,妻子竟然将所有的商店都转遍了。有一次,我的手机电池丢了一块,我打算到北京配一块,谁知妻子说,不用去北京买了,燕郊就有,我问:“你怎么知道?”

  她说,燕郊的商店没有我没去过的,什么地方卖服装,什么地方批发蔬菜。什么地方卖杂粮,什么地方卖当地的特产“三河豆皮”她全都知道。我当时听完后感到一阵难过。

  在顺义时,妻子从不逛商店,买东西都是直来直去,买完就走,到了燕郊,竟然要靠逛商店打发时间。

  FW:现在还这样吗?

  健:早就不这样了。

  现在,她每天开车接送孩子,然后做志愿者工作。

  最近这些日子,南方等地发大水了,她和一些志愿者积极组织捐赠,参加捐赠的不但有本社区的居民,还有其他社区的居民,她是负责登记的,每天忙得不亦乐乎,经常是把孩子接回家,安排好饭就走了,很晚才回家。

  重返北京

  不当客人 筹划再回“家”

  FW:为了孩子你做出了什么“牺牲”?

  健:我叫付出吧。我在单位是搞工程预算的,也是单位的后备干部,2008年,单位在贵州接下一个工程,打算派我去,担任工程预算的负责人,如果在这项工程中不出差错,回来后我会被提拔成预算室副主任,凭我的学历和工作能力,几年后就会扶正,成为预算室主任,可是,为了孩子,我去不了。

  在我说明情况后,单位领导又另行安排了其他人,我因此丧失了一次绝好的晋升机会。我懊恼过,也沮丧过,可想想孩子,想想妻子做出的牺牲,自己还是平静了下来。

  FW:你现在做什么?

  健:我现在改做行政工作了。我们在顺义有个基地,有大量的行政工作要做,为了往来单位与燕郊的家,我特意又买了一辆二手车,每天6点出家门,晚上7点进家门,一天往返120多公里。

  要说辛苦,确实很辛苦,但是我还是在照顾好孩子和家庭的同时,努力做好本职工作。

  不久前,单位又在湖南承接了一项工程,孩子已经考入重点高中了,在征得孩子和妻子的同意后,我主动找到单位领导,要求派我参加工程预算方面的工作,并说自己的请求得到了家人的支持,领导表示可以考虑。

  FW:你们会搬回北京吗?

  健:肯定,因为我的单位在北京,还有孩子,按他现在的学习成绩,回北京上大学一点问题都没有。不过,最主要的还是难以融入当地的生活,总认为自己是北京人,不是燕郊人。

  FW:你接触的来燕郊的北京人都有这种感觉吗?

  健:在燕郊的北京人被当地称作“燕郊北京人”,我接触的人中60%以上都有这种想法。还有的人,盼望燕郊能够尽快划归北京,让大家尽快回家(北京)。

  FW:为什么“燕郊北京人”找不到归属感?总是身在异乡为异客?

  健:主要是燕郊没有把大家当成自己人,而是当做了客人。许多“燕郊北京人”认为北京与燕郊的关系是旅客与旅馆的关系,燕郊就是旅店,“燕郊北京人”就是住宿的旅客,睡醒一觉,结账走人。(记者 秦胜利) (来源:法制晚报)
(责任编辑:黄珊)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