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家洲村的村民在工作人员的协助下,将所有物品搬下船,准备装车,然后运往安置点。8月29日,湖北省十堰市郧县迎来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移民搬迁。
|
一位村民站在灶台边,说他想起了妈妈。这些旧房子即将被拆除。 |
|
村民在学校临时集中点就餐,这顿方便面餐被村民们戏称最后的晚餐。 |
|
开往安置点的车队在集结。两位戴红花的老人聊起离开故土,一脸惆怅。 |
|
为迎接郧县南水北调移民,随县特地建设了新村。三位工作人员站在每间新屋的门口,迎接新村民入住。 |
韩家洲村位于汉江,四面环水,远看水天一色。相传大将军韩信的母亲出生于此,当地老人都认为此地是风水宝地。
75岁的韩老太从出生到现在,从没有离开过韩家洲村。受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影响,她要外迁到随县,对此她很是伤感。
“你们走吧,就让我老死在这。”虽然这样说着,但她还是在儿孙的搀扶下上了船,“几辈儿人都生活在这,走了,可惜啊。”站在船上,她仍然使劲直起佝偻的背部,不住回头望着已经空荡荡的山村。
8月29日,湖北省郧县迎来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移民搬迁,方圆15公里内,3个自然村1352位村民通过水路和陆路两次搬运,迁至随县安置点。郧县是丹江口、黄龙滩两大水库主要淹没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重要水源地。
60多岁的韩有存指挥家里的老少将家当装上船,桌子、凳子、缝纫机、粮柜、门板,一件都不能少,“房梁也要拿上,那是老父亲留下的”。
一阵鞭炮响起,四个壮劳力将一副寿材抬起,沿着船板小心翼翼地放在船后部的正中央。韩有存顾不得满头的大汗,拿起一块布擦拭着寿材的表面,“这可不能刮花了,年前花5000块钱请大师傅做的。这是上好的黑漆寿材,百年后,用得上。”
当地政府尊重农民六月和腊月不搬家的风俗,此次水上搬迁特别考虑到气候、汛期时间、船只与人员的配合等问题,尤其是人员随船的安全。乘船采取“随湾就片”原则,相邻几家移民的家具放在同一条船上,安全重量控制在150吨之内,移民和自己的物品一同乘船到集中点。
郧县移民局局长邓兴忠说:“此次搬运与以往不同,先要将物品运至船上,到下游集中点后,卸船装车,然后用汽车将物品继续运至安置地。”两次装卸都要经专门的工作人员对移民的物品进行分类、整理、打包、编号,大到家用电器,小到锅碗瓢盆,都要严格按照两次登记的具体信息造册。
由于时间有限,政府组织的工作队实行每两人一户的对应方式,包括县移民局局长在内,也必须做到“包保到户”。在规定时间内,负责的家庭必须安全准时的装车完毕。
随县安置点专门为此次搬迁的移民建设了新村,每家都是南北通透的复式小楼,包括院子、晒衣的功能区、洗澡间、厨房一应俱全。
【数据链接】 据郧县移民局介绍,截至8月30日,郧县南水北调移民外迁已成功组织移民搬迁19批次,累计外迁移民2896户12476人,占整个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移民外迁任务量的41%。目前全县各种实物指标补偿、补助签字率已达到100%。搬迁前已将移民群众的户籍、学生的学籍、医保、低保等各类手续交接到位。
本报记者
赵亢 通讯员 杨文华 摄影报道
(责任编辑:杨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