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国际要闻 > 时事快报

国际观察:中国如何应对甩掉伊战的美国(组图)

来源:新华网
2010年09月05日16:39
  8月31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白宫发表讲话,宣布驻伊拉克美军作战任务结束。新华社/法新

  8月31日,美国正式宣布结束伊拉克战争。这是继医保改革、金融监管法案通过后,奥巴马政府对美国的又一重大“改变”。20个月前,不少中国人曾怀疑这位年轻的美国总统是否有能力收拾前任留下的烂摊子,现在看来,他至少部分做到了。一个初步甩掉伊拉克战争包袱的“新美国”正在站起。

  过去十年,反恐、伊拉克战争、金融危机一度将美国拖入冷战结束以来最糟糕的国际处境。尤其是近两年,从中国到欧洲,不少人怀疑美国进入了持久的衰落,甚至断言“美国国运到头了”。

  十年的视距是装不下一个大国的命运的。美国的自我纠错能力与它的犯错能力究竟谁压过谁,还需要更长的历史去证明。但8月31日这个日子告诉我们,美国在“改变”,两年前奥巴马竞选时说的话并不全是吹牛。这个国家不会自甘衰落,为避免这一命运,它会在重要关头爆发出一些力量。

  中国要与之长期打交道的,就是经过伊战教训可能会更加冷静、更肯向国内发展投入力量的美国。中国要努力避免与这样的美国“交手”,同时要实事求是地处理与美国的“竞争”。
  资料图片:2003年5月1日,布什总统站在美国海军“林肯”号航空母舰甲板上宣布:“伊拉克主要作战任务行动已经结束。”布什身后悬挂着一面红、白、蓝三色相间的横幅,上面写着“任务完成”的标语,如今这已经成为巨大讽刺与笑柄。

  美国在把“竞争”强加给中国。中国虽不情愿,但很可能将不得不接受这个词。不过我们必须清楚,大国的竞争历来是耗时费力的,它绝不会像中国GDP向前奔跑所展现的那样神速。首先,尽管大国的竞争通常包括不犯或少犯错误的竞争,但对于美国,我们不能指望它会通过一个又一个错误给我们创造无穷的机会。美国当年是通过远离世界纷争、埋头搞好国内脱颖而出的,中国也必须通过不断发展国内,让力量从内向外自然流溢,逐渐赢得世界的尊重。

  美国从伊拉克抽手后,对付中国的战略资源将变得宽裕。我们很容易想起越战后美国发起的针对苏联的星球大战计划,海湾战争后出现的世界格局变迁。但只要我们自己保持足够的战略清醒,中美的战略对抗就不会出现。

  美国很可能会在中国周边制造更多不安,至少现在它这样做并不难。但由于中国太大,承受小麻烦的能力越来越强,美国这些小动作将越来越难伤害中国。与中国搞大的战略对撞,美国的担忧一点不比中国少。在过去的半个多世纪里,中国是全世界唯一与美国发生各类正面冲突却没有败下阵来的大国。

  “修炼内功”过去是、今后也是中国面对各种战略风险最需要做的事情。只有一个内部强大的中国,外部才会倾听我们想说什么。我们要冷静、如实地告诉美国:中国不挑战美国,但美国也需要给中国留下自我发展的空间。最近几十年,美国征服、围堵了不少小国,但大国之间的最佳选择是和平共处。美国既然总说与中国竞争,那就让竞争的自然选择决定中美的未来。

  祝贺美国结束伊战,同时我们很愿意听到美国人对中国和平发展的祝福。(文章来源:人民网—《环球时报》)
“乔治 华盛顿号”核动力航母

  今年8月,我国周边海域不平静。

  美国“乔治 华盛顿号”核动力航母编队从朝鲜半岛海域联合军演到南海海域游弋扬威。各国媒体也紧随其航向开足马力,从太平洋彼岸到东亚地区刮起一阵阵舆论歪风邪气,颇有“正不压邪”之势。

  韩美军演到南海风波成为国内外媒体大炒特炒的“新闻热点”。和评论铺天盖地,观点大相径庭。这场媒体炒作还在发酵,热度似乎不亚于今年夏季颇不正常的北半球高温。

  危言耸听的说法是:“中美南海必有一战”、“晚打不如早打”!一位军事分析家在网络上预言:“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中美之间发生战争并不是危言耸听。”

  其实,这是几年前“台海必有一战”、“东海必有一战”论的简单抄袭复制,没有什么知识产权含量可言。

  美国航母在西太平洋和印度洋、中东海域之间巡回穿行,最便捷的路线就是通过南海--马六甲海峡航道。这样的航行60余年来一直在进行。几十年来,美国航母从来没有中断在我国周边黄海、东海、台海、南海一带海域值班巡航。

  这好比海上经常刮来刮去的暴风雨一样,来得快,去得也快。这一号台风刮过去了,下一号台风又在酝酿中。年复一年,周而复始,真可谓“树欲静而风不止”。中国附近海域的气象环境如此,国防安全环境也大体相仿。

  与以往历次有所不同的是,美国军舰这次巡航是招摇过市,耀武扬威,大肆宣传。对此,人们大可不必大惊失色。60年来,中国就是在这样的安全环境中走过来的,对外国施加的任何压力,既没有惧怕过,也没有麻痹过。
资料图:“乔治·华盛顿”号航母抵达日本

  中美关系出现问题的时候,往往会想起小平同志那句经典的话:中美关系终归应该要好起来才行。

  近一个时期,美国高官频频就黄海、南海问题高调发表不友好言论,“乔治·华盛顿”号航母穿行日本海、南海、黄海之间。这种耀武扬威式的巡游招致中国官方的批评、媒体的挞伐和民间的激愤。一时间,中美关系向何处去成为人们街谈巷议的焦点话题。

  与过去一年人们大谈“G2”、中美积极合作全面关系等热络场面相比,目前这种紧张胶着的结局多少有些讽刺意味。这种反差只能有三种解释:第一种解释,去年人们对中美关系太乐观了,或者如有人所说“被美国忽悠了”。换言之,奥巴马、希拉里去年的表现只是虚伪的假象,现在终于撕下伪装,露出了霸权主义的真面目;第二种解释,人们对当前的紧张局面有些过于担心。较之1995-1996年台海危机、1999年“炸馆事件”、2001年“撞机事件”,这次博弈既没有“肢体冲突”,也没有“群体事件”,只是唇枪舌剑,算不了什么,波涛汹涌终会风平浪静;第三种解释,从过去一年高开高走到今年急转直下,当前状态并非两国主观意愿所致,而是一系列深层原因使然。只要冷静搞清事情原委,总结经验教训,中美关系仍会像过去三十年一样“螺旋式”向前发展。
图片说明:中美关系在新起点上再出发

  上周,中国取代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五角大楼发布年度中国军力报告。这两件事引发了对中美关系及美国恐华程度的重估热。那么,美国对中国的担心到底应该到何种程度?这取决于你问谁。

  “大国兴衰伴随有巨大危险”,英国《金融时报》的约翰·普伦德警告称,全球力量转移往往伴随严重的金融混乱、货币动荡与贸易摩擦。这是因为新兴大国往往是有贸易保护主义倾向的债权国,不愿承担与其经济实力相称的国际责任。

  《华尔街日报》的莎嘉·达尔米亚认为,中国的经济增长数字虽然看上去颇为亮丽,但“越来越多证据表明,北京错误地投放了大量资金,引发了一场甚至能拖垮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房贷危机。”
  资料图片:2009年2月27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宣布,美国将在未来18个月内从伊拉克撤离大部分军队,结束在伊拉克的作战任务。 新华社/法新

  美国总统奥巴马2009年2月27日日宣布了美国从伊拉克撤军的时间表以及军事、援助与外交手段并举的对伊新战略。这表明奥巴马想要摆脱美国前总统布什背上的伊拉克战争这个“包袱”。

  抽身伊拉克也是奥巴马在政治上的需要。伊战对美国内政产生了巨大影响,民主党打着“反对伊战”的旗号,不仅赢得了2006年国会中期选举,也为取得去年总统大选和国会选举的双重胜利捞取了足够的政治资本。许多政治观察家认为,年轻的奥巴马之所以在美国总统选举中脱颖而出,与他在反对伊战方面“近乎完好无缺”的政治纪录有很大关系。竞选时的表态也对奥巴马构成了一定的压力。
图表:美国为伊拉克战争付出的代价 新华社发

  截至2010年8月16日,驻伊美军死亡总数已达4415人,另有约3.2万人在战斗中受伤。庞大的军费开支也给美国经济造成沉重负担。在内政方面,由于战争费用居高不下,布什政府不得不通过挤压医疗保健、教育、住房和其他内政项目的经费来维持高额的军费预算。巨大的战争开支加重了美国的财政负担,加上美国政府为应对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而推出大规模刺激经济计划,以及税收显著下降等因素,2008-2009财政年度的前9个月,美国联邦财政赤字首次超过1万亿美元。

  在本土安全方面,美国舆论普遍认为,伊拉克战争使美国财政、军事、情报等资源长期受到牵制,直接影响到本土防御和反恐能力,导致反恐形势愈加恶化。

  伊拉克战争还使美国的国际形象和“软实力”受到损害。 (来源:新华国际)
(责任编辑:renyue)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