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山西关闭小煤矿 煤老板持千亿重金转型其他产业

来源:新京报
2010年09月08日04:38
[提要] 山西煤老板这些年总是与矿难、封口费、团购悍马、成栋购楼等相关,他们无论走到哪里都备受关注。但是,从2004年至今,连续6年时间里,山西对煤炭资源进行了持续整合,很多煤老板退出煤矿经营时获得了经济补偿,手握千亿的他们如何华丽转身?答案逐渐浮出水面,在汽车、教育、白酒等产业,甚至电子商务领域,都出现了他们的身影…[网友眼中的煤老板]

  “转做建材生意要从头学起”

  陈先生放弃煤矿转做建材,称“不但企业要转型,人也要转型”

  对话人物:陈先生

  年龄:46岁

  转型领域:建材

  投资规模:自称“钱不多”

  陈先生话不多,煤企重组后就离开山西朔州到内蒙古从事建材生意的他,对于过去的“煤老板”生涯不愿多谈。他说,人要向前看,“不但企业要转型,人也要转型”。

  “矿小不是很赚钱”

  新京报:你什么时候开始从事煤炭业?之前的煤矿年产大概多少?

  陈先生:2007年,我从朋友那里承包了一处年产7万吨的小型煤矿,2009年山西省刚出台重组政策不久,我就退出了生产。

  新京报:为什么选择退出,而不是继续做股东?

  陈先生:由于我的矿本来规模就很小,属于国家明确关停的类型,之前不是很赚钱;重组后所占的股份也少,因此决定退出以后就不再参与煤矿生产了。正好我有个朋友在内蒙古搞建筑公司,所以就拿了政府补偿煤矿的资金来了内蒙古做建材生意。

  新京报:为什么去内蒙古?目前经营情况如何?

  陈先生:内蒙古现在是全国发展最快的省份之一,很多地区的城市建设刚起步,有着大量的基础建设项目,需要大量建筑材料。现在的生意有朋友帮忙,经营状况尚可,比我原先预想的要好。

  “其实人也需要转型”

  新京报:在转型中遇到了什么困难?

  陈先生:转型初期有点不适应,心理上还是有点接受不了。以前也没做过建材生意,什么都要从头学,对于我这个年纪的人来说不太容易。不过我这个人性格比较乐观,人还是要向前看,都说煤企转型,其实人也需要转型,我这不就“转”了嘛。

  本报记者 沈玮青

  “煤老板投资需政府引导”

  分析人士提醒煤老板转型投资要理性判断风险

  沈玮青

  ■ 分析

  对于山西煤老板转型,分析人士在表示认可的同时,也建议政府积极引导和金融机构专业协助,同时提醒投资人不可盲目追求过高的投资收益预期,而是要理性判断投资项目的收益和风险。

  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

  江南信托研究能源投资的廖年生博士认为,山西煤炭企业重组是顺应国家调整产业结构、改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宏观经济政策需要。煤炭是山西的支柱产业,同时也是不可再生资源。当煤炭价格上涨后,在利益驱动下,山西的煤炭行业不可避免地出现“多小散乱”的格局;山西出台煤矿重组政策,有利于产业结构优化,实现规模效应,提高经济效益和资源利用效率。

  廖年生表示,煤炭行业只是众多投资行业的一种,当煤老板们通过采煤完成原始资本积累后,从分散投资风险、确保财富增值的角度,理应向其他产业转型。虽然此次重组的动力要来自于政策,有部分实力较弱的煤炭企业不得不退出,但从长远来看,坐吃山空的资源开发并不是企业发展的长久之计,因此有战略眼光的企业主应该主动寻求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

  金融机构可协助投资

  在山西从事金融投资业的韩先生向记者介绍,目前山西煤老板们一般有两种选择:一是到外地投资,比如到内蒙古继续投资煤炭,或者去北京上海投资房地产;另一种是在本地投资别的新兴产业,比如三农产业、精工铸造等。但也有一些煤老板盲目地将投资集中于特定行业,如酿酒业、旅游业等,导致这些行业资金过于集中,陷入了投资误区。

  廖年生认为,这种现象的产生与山西的产业发展不均衡和投资人的投资管理能力较弱有关。他建议,这一问题应该通过政府的积极引导和金融机构的专业协助来解决。

  首先,政府在煤企转型过程中,除了推动重组外,需适当引导煤炭行业剩余民间资本的投向。政府还需有相应的配套措施,如允许设立产业基金、政府引导基金等,利用恰当的金融投资工具促进社会资本的合理利用。

  对于这些过剩的民间资本,廖年生还建议直接利用金融机构的力量,实现专业化的金融投资;他同时还提醒,投资人在投资过程中不可盲目追求过高的投资收益预期,需理性判断投资项目的收益和风险。

  本报记者 沈玮青

[上一页] [1] [2] [3]
(责任编辑:马涛)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