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最新要闻 > 世态万象

专家回应教材“抛弃鲁迅”质疑 经典应跟上时代

来源:新京报
2010年09月09日01:49
[提要] 一批经典文章被教材“踢出局”的消息传出后,立刻引起轩然大波,成为热门话题。昨日,一位参与编写教材的老师表示,对鲁迅文章的调整并不是说鲁迅的地位降低了,并不是要抛弃鲁迅。并否认删除《阿Q正传》等文,仅为将其从必修教材调整到了选修本里。另一位参与编写的老师称,近两年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几乎没变化,即使微调也只是技术层面,与篇目无关。[这次经典文章被删,你有什么感想?]
“阿Q”是不少网友对语文课本的深刻回忆。
“阿Q”是不少网友对语文课本的深刻回忆。

你还记得《药》中的“血馒头”吗?

  各地语文教材变化:

  剔除:《孔雀东南飞》《》《阿Q正传》《纪念刘和珍君》《雷雨》《南州六月荔枝丹》《陈焕生进城》《廉颇蔺相如列传》《触龙说赵太后》《六国论》《过秦论》《病梅馆记》《石钟山记》《五人墓碑记》《伶官传序》《项脊轩志》《背影》《狼牙山五壮士》《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朱德的扁担》《牛郎织女》哪篇是你曾经印象深刻的课文?[进入]

  新增:蒙田的《
热爱生命》、帕斯卡尔的《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余华的《十八岁出门远行》、海明威的《老人与海》、蔡元培的《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杜甫的《咏怀古迹》、柳永的《望海潮》、苏轼的《定风波》、辛弃疾的《水龙吟》、戴望舒的《雨巷》、卞之琳的《断章》、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想》这些增加的课文,你有什么感想吗?[进入
]

  新闻回顾:

  高中课本大“变脸” “鲁迅大撤退”惹争议(图)

    回应:老师:别热炒 教材使用是严肃的事

  对话

  昨天,参与江苏教育出版社版本语文教材编写的南京大学文学院傅元峰博士表示,对鲁迅文章的调整并不是说鲁迅的地位降低了,并不是要抛弃鲁迅。

  新京报:这次江苏版语文教材选文为何引起了争议?

  傅元峰:争议是一个普遍现象。不仅仅是江苏版的语文教材,新课改之后语文教材的调整一直都有不同看法。之前是人教社的教材一统天下,现在就更新了很多。我们在做江苏版教材时,没有在传统的人教社教材的基础上设想具体的篇目,结果大概有一半以上的篇目都有所调整,调整力度比较大。

  教材从2003年开始使用,一直到现在逐渐成熟,也经历了各方面的阻力。其中包括教学一线,有的人很欢迎,但争议也确实很大。

  新京报:不管是苏版语文教材还是其他版本的语文教材,此次争议主要是有关“经典”文章是否选择上,你们编写教材时在“经典”上都有怎样的界定?

  傅元峰:编写组认为,教材选文要有经典品质。首先在人文的内涵上应该是丰富的,作为教材应该对青少年有良性引导。其次应该在修辞和叙事,体现现代汉语内在韵致上有独到之处。同时,还应该是比较个性的,同时经得起时间检验的,不只是哪个时代认定为经典的文章,应该是较长时间后仍被认定为经典的文章。

  新京报:不再入选教材的文章不符合“经典”界定吗?

  傅元峰:编写组的专家认为,要重新去考虑什么样的选文在这么一个新的时代值得孩子们去学习,有些之前认为是经典的文章实际上并不是真正的经典。之所以会有人提出异议,都是因为他们在当时教育模式下的“经典文章”,是上一个时代的教材中的“经典”。

  新京报:那是说一些人对这些文章不再被选入语文教材的看法有问题了?

  傅元峰:这些人仍保留有以前的审美习惯,但这些传统审美角度比较单调。有些对此提出质疑的人很可能缺乏对经典的判断能力,他们也是单一片面的语文教育所留下来的恶果。这些人有很强的怀旧意识和文化心理,以及一些意识形态的因素导致了质疑。

  新京报:鲁迅的文章大家都认为是经典,但这次在不同版本的教材里,鲁迅文章的选择都发生了一定的调整。

  傅元峰:对鲁迅文章的调整并不是说鲁迅的地位降低了,也不是说否定了撤换掉的那部分著作,只是要引导学生去读鲁迅的其他文章。语文教材分为必修和选修部分,我们在一个阶段把《阿Q正传》全文放进了选修教材,在选修教材里,一个全面的鲁迅会呈现在学生面前,其中会有对文化多元的文化本质的展示,并不是在抛弃鲁迅。

  其实鲁迅作品可选性非常宽泛,可选择余地很大,这样一个经典作家那么多经典作品,却要一代人两代人一直看那么几篇作品?适当换换口味不会损失他的地位。而且鲁迅的作品在量上变化不太明显,在江苏版教材编选时,在鲁迅文章问题上,编写组几乎没有争议。

  新京报:可能还有很多人对《朱德的扁担》和《狼牙山五壮士》这样的文章被调整有不同的看法。

  傅元峰:实行新课标后,中小学语文教材的有些选文也有调整。《朱德的扁担》和《狼牙山五壮士》长期以来成为精神的标签或标志,拿掉就被认为是一种精神取舍?其实,在一些版本里没被选入不是从思想性上否定他们,这种英雄主义精神、爱国精神,永远是有价值的。

  但他们的文学性和语文性不足,这些文章没有体现汉语的美感和特质,不是文学性的经典,他们对这种精神的体现角度比较简单,所以可能会从中调整。

  本报记者 郭少峰

[1] [2] [下一页]
(责任编辑:刘晓静)
  13.5万条微博热议“鲁迅大撤退”

  据扬子晚报报道 一批经典文章被教材“踢出局”的消息传出后,在微博上引起轩然大波,成为昨天的热门话题。对于“鲁迅大撤退”,支持者与反对者各抒己见;而删除《背影》,绝大多数网友不同意。

  “鲁迅大撤退”,7成网友反对

  “阿Q走了,阿Q精神永远留下了”

  网上热议的删除作品中,网友们最为关注的便是鲁迅的《药》、《阿Q正传》、《记念刘和珍君》等,记者发现,到昨天傍晚6点,已经有13.5万多条微博在讨论“鲁迅大撤退”现象。“说说你的看法”,财经网在微博上发起的这项调查,在短短2小时内就被150多位网友转发,收到170多条评论。某网站昨日也在其互动专区进行了调查,“你同意中学语文课本删除鲁迅文章吗?”记者发现,截至昨天下午4点,有12300多位网友参与,其中70.5%的网友投了反对票,同意删除的只占29.5%。

  “鲁迅先生的文章撤出中学课本实在有些可惜。”网友“隆子88”认为,“鲁迅先生的批判精神值得后辈永远去学习。”对于《阿Q正传》这篇文章,网友们纷纷表示“缅怀”:“简直是经典中的经典 ”、“其实阿Q还是可以保留的,最起码教给人一种生活态度”、“ 阿Q被踢出去了,阿Q精神却永远地留下了”。

  《背影》“消失”,9成网友“挽留”

  “理由是父亲违反交通规则?太滑稽!”

  朱自清的《背影》是网友关注的另一个焦点。因为此前有媒体报道,是因为专家认为,文中朱自清父亲为儿子买橘子,跨过铁路,爬上月台,有可能造成火车无法正常行驶,影响他人的正常旅行,是一种“违法行为”。

  网友们对这一理由几乎“一边倒”地反对。“"父亲横穿轨道,违反交通规则",这个理由太滑稽,"砖家"还能再脑残一点吗?”“为人子者,恐怕不会不知一个父亲,跳下月台横穿铁道翻栅栏去给临行的儿子买橘子的重点不在于“违反交通规则”,而是那种儿时觉得不堪其烦,长大后却为之魂牵梦绕的父亲最质朴的爱。若说这篇文章带来的感动是不健康、不理性的,那我确实百思不得其解,很难苟同。”

  记者发现,针对此事,网上最近搞了一项调查,共有8687位参加。关于“《背影》该从语文课本中删去吗?”,90.1%地网友认为“没必要”。[详细]

  评论:

  有争议内容不进课本是因噎废食

  诚然,中小学课本中如果不存在有争议的内容,那么,教师上课简单多了,考试更简单多了,但这种做法有害无益,因为它既悖于事实,也容易禁锢孩子们的思想和视野,不利于孩子们的健康成长。中小学课本内容的确定,一切应该以有利于孩子们的健康成长、有利于孩子们今后的学习工作等为原则,而不是因噎废食,以拒绝有争议内容为原则。如果坚持这种所谓“有争议内容不进中小学教材的原则”,那么,这只是说是一种僵化、保守、懒惰的思维在作祟,应该得到及时的纠正。[详细]

  搜狐侃事:人家有的是背景,朱自清只有《背影》

    非新闻:除了语文课文,还有什么应该退出历史舞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