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教授患绝症仍坚守一线:不工作等于提早要我命

2010年09月09日11:10
蔡老师(中)像往常一样忙碌于办公室、实验室和教室之间。蒋晶丽 摄
蔡老师(中)像往常一样忙碌于办公室、实验室和教室之间。蒋晶丽 摄

    来源:湖南在线

  教师档案:蔡炳新,1956年出生,中共党员,湖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执教感言:人生即使有一千个理由让人哭泣,也要拿出一万个理由去笑对。我不会退缩,更不会放弃。不工作,就等于提早要了我的命!

  9月,湖南大学教师蔡炳新开始接受第9次化疗。尽管十分虚弱,他还是安慰前来探望的学生:“老师一定能挺过去的,很快会回到课堂,和你们在一起!”

  “他的话题总是很快就转移到工作上。”在场的学生说,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对工作的执著热忱中,你根本看不出他是一个罹患癌症的病人。

  化工楼411的门总是开着

  1994年,时年38岁的蔡炳新教授从怀化师专调入湖南大学。图书馆后面的老化工楼411房就是当时蔡老师的工作间。很多师生都记得,411的门总是开着的。蔡老师每天很早就到办公室,晚上11时多才离开,周六周日也不例外。

  2007年初,蔡炳新时常有胸闷气短的感觉,他认为是前段时间工作太辛苦,“只要熬几天就好了”。可是,熬过几天的蔡炳新开始阵发心绞痛,痛到在沙发上直打滚。到医院一检查:心脏中两根主动脉血管,一根被堵塞了98%,另一根被堵塞了95%。

  “马上停下工作,否则心脏随时可能停止跳动。”主治医生这一番话并没能拦住蔡炳新,他正在准备申报省级《基础化学实验》精品课程的材料,任务重、时间紧,他请求医生推迟了手术时间。一周后,病情进一步恶化,蔡教授才动了手术。10天治疗没有结束,又投入申报工作中。

  身患肺癌依旧乐观工作

  祸不单行。手术两个月后,蔡教授又被查出身患肺癌。2008年初到2009年末是病情稳定康复期,他仍然坚持工作,指导学生SIT项目,本科生毕业论文,两年考核中没有落下一堂课;申报并获准了一门国家级精品课程;主持了全省的化学实验竞赛和全省实验教学研讨会。

  同事们依然看到蔡老师乐观地忙碌于办公室、实验室和教室之间,稍有不同的是头上多了一顶鸭嘴帽。“当你觉得那是你的使命与责任,你就会有了力量!”蔡炳新说。

  病床上一字一句改论文

  陈丽娟是蔡炳新教授指导的第一个硕士研究生。时过多年,蔡教授的话仍经常点醒她:“科学工作者应该认真地对待每一次实验,实验要经得起重复,对出现的异常的结果不要匆忙地放过,也不要急着去否定。”

  “我对你们的要求就是没有要求。”对每个学生,蔡炳新总是这样开场。在学生们看来,蔡教授的“没有要求”就是“最高要求”。“去住院前蔡老师还对我说,‘去准备几篇最近的文献,可以在病床上看一看。’当时我正好有篇论文要发表,他就在病床上和我一字一句地推敲。”蔡老师的学生詹拥共说。

(责任编辑:news1)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