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综合 > 综合

基层干部根平同志 草原人民心中永远的丰碑

来源:荆楚网 作者:薛海军
2010年09月09日14:55

  根平,1948年出生于辽宁阜新,1970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7年走上嘎查的领导岗位,1980年担任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镶黄旗文贡乌拉苏木达布森高勒嘎查党支部书记。在他去世前的41年间,他担任过民兵连长、嘎查长、党支部书记、嘎查关工委主任等职务。2008年10 月31日,因劳累过度,积劳成疾,不幸去世。

  抵押自家牲畜建设饲草基地

  2000年之初,达布森高勒嘎查草场日益沙化、退化,牧民收入徘徊不前,他因地制宜,果断决策,大胆提出“建设万亩草库伦,增加千元收入”的富民目标。为解决达布森高功嘎查发展畜牧业受饲草制约的难题,他风餐露宿,废寝忘食,吃在工地,住在工地,饿了,一个馒头一杯水就是一顿饭;累了,在工地躺一会儿就算一觉。为早日解决嘎查通电问题,他多次向上级业务部门申请,施工时带头帮助抬杆、架线、搬水泥,工地上始终有他的身影。2001年,他被医院诊断出高血压和心脏病。医生劝他静养休息,但他却把诊断书悄悄地掖在怀里,回到嘎查他连家门也没进,就直奔万亩草库伦的会战工地。

  万亩饲草基地

  多年前,一些人因急功近利思想作祟,根本不理会草场承受力的问题,牲畜头数迅猛增加,草场沙化退化迅速蔓延。根平经过苦苦思索得出的治理办法是:不解决饲草料这个瓶颈问题,嘎查的畜牧业是发展不起来的。为了便于宣传自己的想法,根平卖掉自家的6头牛换回了一辆嘉陵牌轻骑摩托。当时,根平在嘎查党支部会上说:“你必须把实实在在的东西摆出来,大伙才能认可,才能服你,才能跟你一起往前奔!”为此,根平率先在自家的草场上划出3亩大的一块地搞试种,为了搞好自己的这块试验田,他骑着摩托车跑化德学习、跑商都请教,翻书本,问专家。他自己拉石头、打井、修渠、翻地、施肥、播种、浇水。

  在修建青贮窖时,根平右腿被石头砸断,但是他仅仅治疗了一个月后,就架着拐杖下地了。他的妻子劝阻说:“你不要命啦?”根平却说:“哪有那么娇嫩,不是有钢钉把着吗!”根平的试验田试种成功了,青贮窖里压满了青贮玉米。第二年一开春,牧民们几乎家家都种上了几亩青贮玉米。

  接下来,根平又提出了要搞规模化、基地化建设的目标。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他将自家的全部牲畜作抵押贷了款。基地定位在嘎查的2180亩集体草场上,根平率领牧民们开始了一场艰苦的大会战,先修复那口旧机井,再打一口新机井,购置柴油抽水机,种植井字形防风林带。最初的410亩灌溉饲草料基地建成了,亩产达到4800公斤,不仅备齐了全嘎查的过冬饲草,还解决了周边嘎查不少牧户的饲草短缺问题。卖出多余青贮玉米的钱一下子就有30191元。

  如今,万亩草库伦既解决了达布森高勒嘎查牧民饲草料短缺的问题,也成为达布森高勒嘎查集体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

  牧民心中永远的“德德”

  在草原上,清明节祭奠亡人的习俗并不盛行。但自从根平去世后,达布森高勒的牧民们在清明节期间都会不约而同地来到一堆黄土前,一柱柱香火寄托着哀思,他们深情呼唤着:“德德,我们来看你了!” “德德啊,你太累了,好好睡一觉吧!” “德德,你为大伙操劳了一辈子,可你自己却没享过一天福啊!”……根平就在这堆黄土下安息着。多年来,牧民们都亲切地称他为德德(爱称,蒙古语音译)。

  根平去世后,全嘎查300多名牧民用泪水拌着黄土将他们敬爱的老支书安葬于此。参加葬礼的镶黄旗各界干部群众竟达2000多人。

  根平——一个嘎查党支部书记,他究竟有什么故事,使全嘎查300多牧民甘愿为他挥洒热泪?

  根平去世后,嘎查党支部的同志们整理根平书记留下的工作日记时,找到了分别夹在不同日记本里的几张办公用品发票,是不同时间开具的,大伙儿算了算大概有500元。按照财务制度,这些都可以报账,可老根却一直没报销。牧民都知道,根平一向光明磊落,从不为自己谋私利。也许有人会说:“手沾蜂蜜不舔,真是个大傻瓜!”然而,基层牧民群众最需要这样的“大傻瓜”,也只有这样的“大傻瓜”才能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根平为他人的事比谁都着急,但把自家的事总是往后推。他家住的是上世纪七十年的老土房,因为多年失修,墙体裂开,破旧不堪,成了全嘎查最差的房子。前几年,小儿子订婚后,妻子不止一次跟老根念叨:

  “儿子都要成家了,该给他盖个房子了吧?难道还要在一起住下去吗?最起码把这座房子修修吧?”

  点击放大“哪来的那么多钱?不是说‘人来世间,自带干粮’嘛!以后孩子们自己盖吧!会好起来的!”根平每次都这样回答。

  根书记平时对孩子们管教很严。小儿子巴雅尔图参加工作时,老根叮嘱了又叮嘱:“当了国家干部,要时刻要求自己认认真真做事,要学会吃苦在先享受在后,要干干净净……”

  达布森高勒嘎查的父老乡亲们说,德德的故事实在太多,一桩桩感人至深的故事,三天三夜也说不完。

  蜿蜒曲折的小路、宁静清澈的小湖、连绵起伏的山丘……文贡乌拉草原的一草一木都清楚地记着老根的音容笑貌和为牧民群众所做的一切。他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共产党员、蒙古族好男儿、优秀的基层领导干部、戴绿军帽的老头、达布森高勒牧民群众的“德德”——根平同志已经不在了,可他的精神还在,他尚未完成的事业还在!他用无私的爱和41年如一日的默默奉献,在草原各族人民心中竖起了一座永垂不朽的巍巍丰碑。

  所有的记录里几乎都有根平,牧民们太熟悉他了。从小和他一起长大的好朋友斯琴巴图回忆说:“从小到大,根平就比较偏瘦,瘦高的个子,一直骑着那辆嘉陵小摩托车走浩特、转牧户。他朴素热情,不管是身上穿了什么颜色和什么样式的衣服,头上总是端端正正地戴着一顶绿军帽,帽檐下紫红的脸膛上总是挂着微笑。60岁啊!身体硬朗的他却在一刹那间就没了,我还没来得及和他好好坐坐呢。”说到这,斯琴巴图的眼泪开始滴答滴答地往下淌。回忆总是美好的,在斯琴巴图的脸上,记者找到了他们两人曾经拥有的美好记忆,也体会到了斯琴巴图对老朋友的怀念和惋惜。

  锡林郭勒盟镶黄旗旗委书记周金桩说:“做人就要做根平这样的好人”

  周金桩书记介绍,有段时间,当地牧民不顾草场承受力,盲目增加牲畜头数,使草场沙化退化加剧。为了让牧民走科学发展的道路,根平在自家草场上划出3亩地搞试验田,用成功经验引导牧民。为实现规模化、基地化建设目标,根平拿自家全部牲畜抵押贷款,带领牧民修复旧机井、打新机井、购置柴油抽水机、种植防风林……目前,达布森高勒嘎查的饲草料基地已经扩展到2000多亩。

  根平还亲自跑项目,争取资金,在全嘎查大力推行牛羊人工授精技术,还将大学毕业的大儿子叫回来,利用所学知识发展黄牛冷配和良种羊繁育工作。目前,全嘎查的黄牛良种率已达100%,绵羊良种率达82%。在根平的带领下,牧民们建起了饲草料基地、生态草库伦、育肥棚、青贮窖、沼气池等。如今,嘎查已经脱离贫困落后的面貌,牧民人均收入达4010元,嘎查固定资产达到40多万元。

  舍小家顾大家 心理永远装着百姓

  根平同志顾大家、忘小家,艰苦朴素,克己奉公。老伴住院期间,根平一再嘱咐家人和嘎查干部,不能把这件事声张出去。但在老伴住院的二个月里,嘎查很多牧民自发的赶去探望,有时候一起去看望的人太多,大家就在病房外排队轮流进去,连护士都奇怪:这家有什么背景,这么多人都看她。“她是我们支书的老伴”,牧民们深情的说。根主任对去探望的嘎查干部“约法三章”:不准为老伴的病向政府提要求;不准为老伴的病动嘎查一分钱;不准为老伴的病影响嘎查的工作。”

  牧民萨仁花的女儿在旗里上学,患上了腰椎结核,住院手术一次就需要近5块钱。当时萨仁花家刚刚脱贫,这笔手术费对她家来说是个天文数字的巨款。萨仁花夫妇俩正束手无策,急得团团转的时候,根平书记来到她家。见到根平书记,夫妇俩像见到了救星一样,异口同声地说:“德德,您给想想办法吧!”

  根平先安慰他俩,然后斩钉截铁地说道“会有办法的,只要有支部,没有过不去的坎儿!”从次日起,根平几乎每天都骑着摩托往旗里跑,找有关部门,找领导,找熟人,一边捐资金,一边争取支持。在他的感召下,旗红十字会专门为萨仁花的女儿搞了一次募捐活动。

  在根平的提议下,经嘎查领导班子研究,从嘎查的公积金中拿出5000元送给萨仁花。在各界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萨仁花的女儿手术非常成功。

  萨仁花和千千万万个普普通通的蒙古族妇女一样,是个心地善良,知恩图报的人。她对此事铭心镂骨,常跟女儿说:“孩子啊,你要好好学习,报答你德德大爷的恩德啊!”

  根平生前带领嘎查积极开展“四无六好”达标活动,所在的达布森高勒嘎查关工委由于成绩突出,多次受到表彰。2006年被盟行署评为盟级先进关工委,2008年被旗委政府评为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为全旗关工委工作树立了一面旗帜,这与他的辛勤耕耘是分不开的。他却谦虚地说:“成绩是大家的,我个人的成绩是微不足道的。”

  2008年9月,自治区关工委常务副主任阿拉坦其尔一行来达布森高勒嘎查调研时欣然题词:“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新牧区中创建先进嘎查,成为富裕、文明、和谐的嘎查”。

  2008年10月31日。像往常一样,一大早根平又骑摩托去了几里外的万亩草库伦,但这一次,根平却再也没有回来。当人们发现他的时候,他已经永远的安详地睡着了,睡在了他深深热爱的草原怀抱。儿子巴雅拉图不相信眼前的一切,他使劲晃动着父亲的双手:“阿爸,醒醒啊,阿爸,你不是说等一会儿就回来喝茶吗?……”

  当根平去世的噩耗迅速地在文贡乌拉草原传开后,悲痛的牧民们,无论男女老少、老弱病残都从四面八方赶了过来,他们把老支书遗体围得水泄不通,整个场面没有哀乐,只有撕心裂肺的哭泣声。74岁的老牧民斯文吉把脸紧紧地贴在了根平的额头上,泣不成声:“你不能扔下我们就这样走了,达布森高勒不能没有你,你可是大伙儿的主心骨啊……”

  如今,在布满他脚印的草原深处,依然回荡着牧民对他的深情呼唤!根平同志虽然去世了,但在达布森高勒嘎查所有牧民的心中,他并没有离开草原,他依然是大伙儿的主心骨,依然是大伙儿的领头雁。他以公为家,忠于职守,立身不忘做人之本,做事不移公仆之心,在实践着为民造福、关爱百姓的同时,也架起了一座通向和谐社会的桥梁,用草原的情怀用草原的博大,感动着文贡乌拉所有的牧人,激励着文贡乌拉每一位党员……

(责任编辑:Hengxiaojing)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