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综合 > 山西日报

让就业与招聘成功对接

来源: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2010年09月10日06:02
  学生就业难,企业招聘也难,这样的矛盾该如何解决?站在两者之间,晋中市工商立足职能开展了创新性工作———

  盛夏7月,毕业于晋中学院营销专业的赵杰等8名大学生,刚走出校园10多天后,在企业家的资助下成功创立了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销售实体店。这一作为晋中市大学生创业重点支持项目,是晋中市工商局主动牵线,促成知名企业家与晋中学院共同帮扶大学生创业的一个例子。

  “号召和引入社会力量,服务大学生创业就业是"一举三得"的好事,我们一定会坚持做下去。”荣获“全省创业再就业功臣”的晋中市工商局长张如洪如是说。

  让大学生“赢在校园”

  “西红柿,豆角……”,在晋中榆次区乌金山镇北胡村的早市上,一声声稚嫩的叫卖声吸引着乡民们。

  “大学生种菜、卖菜,起初我们自己也觉得有点丢人,很多人接受不了,包括我们的家长”,来自“佳佳高效农业大棚”的大学四年级学生杨建元说,“但自从参加了"赢在校园"创业主题活动,听取了企业家的创业故事,改变了我们的认识,其实种菜、卖菜就是我们迈向社会积累经验的一个过程,并不是我们的终极目标,放下架子才能开辟出新的天地,付出才会有回报……”

  大学生在技能、激情、勇气、创新能力等方面占有很大的优势,但是对社会和就业环境过分理想化也正是限制象牙塔学子发展的一个重要关卡。

  思想的转变和角色的转换变成走出校门的第一堂必修课。

  “赢在校园”创业主题活动应运而生,这个由晋中市工商局、公益企业家与晋中学院共同成立的大学生创业服务平台,为大学生就业、创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企业创业论坛,让企业家以自身经验帮助大学生解决遇到的现实问题;经典创业对话,为大学生提供理论指导;创业演讲比赛,旨在挖掘校园中的有志青年;红盾宣讲活动,让创业和就业的大学生多了解法律,少走弯路……”。

  在短短的几个月时间内,晋中工商组织2次大型企业导师培训、6次圆桌创业对话,2次法制知识讲座,有8位企业家作为特邀嘉宾,与大学生互动,接受现场访谈。

  由心理学专业的毕业生成立 “爱倾听”教育咨询中心;由生物学专业的毕业生成立“野菜种植基地”……由400余名在校大学生参加,在80多个创意中精心挑选,最终由工商局业务骨干、公益企业家与学院专业教师共同论证过的5个“金点子”项目,正在陆续得到资助,开始运行。

  让企业实现“优生优育”

  “招聘难,招聘高素质的人才更难,大学生就业观念中的偏差削弱了他们很多优势,现在很多大学生都认为只有不断跳槽才能增长知识,而留不住人才也正是企业不愿意投资培养的原因,这就形成了大学生找稳定工作难,企业发现可用人才难的局面……”山西鸿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裘永清董事长说。

  在“经典创业对话”中,就业与招聘的症结找到了。“赢在校园”创业主题活动,不仅让大学生大开眼界,也为企业家们搭建了一个发现人才、培养人才的平台。

  赵杰等8名毕业生成立的普利司通TTS店,就是由山西顺得轮胎销售公司投资的。投资方只负责投资,不负责经营和不收取利润。利润是企业的生命,没有利润的投资,让很多人都想不通。

  “就是为了发现人才,借助工商局搭建的这个平台,给大学生一个机会,也给企业一个机会”。说到自己的投资时,彭文林董事长非常兴奋,“大学生刚毕业,可塑性特别强,如果利用好优势,调整好劣势,把高素质人才接收到企业,那这50万元投资就太值了,这就好比"优生优育"”。

  企业家的公益行为在表明企业的社会责任感,赢得社会大众认同的同时,也增强了企业内部的凝聚力,为企业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好处。

  公益行为——发现人才、培养人才——产生凝聚、留用人才——人才提升企业文化——企业文化优化工作环境——良好环境促进企业扩大发展——发展带来企业利润——为社会做更多公益事业。这是一个很好的良性循环,也是企业实现“优生优育”的必然环节。

  这个模式运行成功的话,企业还可以在其它市场无限复制,这对大学毕业生和企业是个双赢的结果。

  让工商“乐在其中”

  “工商搭台,学院编排,企业、毕业生双受益,没有你们,我可能还徘徊在毕业等于失业的茫然中……”。7月21日,晋中市工商局科长孙立文高兴地看着毕业生刘晴给他写的一封感谢信。

  “企业的需求与大学生的就业并不矛盾,只是缺少一个中间引导和沟通的环节。工商局站在企业与高校之间,有很多便利条件,作为行政机关与企业打交道最多,同时也更容易得到高校与毕业生的信任,所以从中牵线就容易得多。”谈到服务大学生就业的问题,张如洪局长兴致勃勃。

  2010年4月,工商局在经过多次沟通,与晋中学院携手成立了大学生创业服务平台,号召和引入20余名公益企业家,共同创立了晋中学校大学生创业企业家咨询委员会,旨在关注和扶持大学生创业。这与教育部5月份下发的 [2010]3号文件内容不谋而合。

  在组织多次企业创业论坛与经典创业对话活动后,大学生就业创业的激情与勇气让企业家的积极性明显提高了,也让具体操刀的工商部门看到了效果、成绩,感受到了肩上的责任和使命。

  于是“红盾企业校园宣讲团”成立了,于是“走出传销走进企业座谈会”召开了,于是“大学生自主创业就业绿色通道”服务项目增多了,于是 “企业定期招聘信息平台”设立了,于是“12315大学生就业维权通道”专设了,于是“打击"黑职介"行动”开展了……

  成绩产生动力,动力提高成绩,一个创新的服务路子, 让工商“乐在其中”。目前,由工商牵头,已促成企业与大学生达成十几个创业实体的初步合作意向。

  本报记者 岳晋峰 本报通讯员 李晓霞
(责任编辑:Newshoo)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