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综合 > 综合

太空探索正当风起云涌时

来源:新华网
2010年09月13日16:49
资料图:中国火星探测卫星想象图

日本“月亮女神”月球探测器

  曾经,航天领域似乎只是俄美两国的专利。然而就在近10年间,探索太空呈现多极化。从月球到火星再到其他行星的探测,中国、印度、日本、欧盟、巴西的身影不断涌现,有的自起炉灶,有的合纵连横,一时间,太空探索风起云涌。这里,有着国家实力显示的心理,有着探索宇宙的初衷,更有着促进经济科技发展的需要。(《半月谈》2010年第12期)

  月球探测“扎堆”为练手

  月球上的水成分收集成本十分巨大,因此月球本身并不适于人类存在。各国不约而同地把探月活动作为自己开拓空间的“练手”项目,因为这对于一个国家远程遥控、卫星探测、返回技术有着严格要求。探测月球能为未来的行星探测、载人航天、太空基地建设积累技术经验。更何况月球探测还能顺便了解宇宙起源,以及探索开发氦-3资源的可能性。

  欧洲SMART-1探月卫星2006年进行了撞月试验;日本在2007年发射“月亮女神”绕月卫星;2007年中国发射了“嫦娥一号”绕月探测器;携有欧美仪器的印度月球探测器“月船1号”2008年10月升空;而美国半人马座火箭、月球坑观测和传感卫星2009年10月相继撞击月球南极地区,并在撞击尘埃中发现了水,这已不是人造工具第一次撞月,也不会是最后一次。

  上述活动还只是各国进军月球的前奏,日本、印度、中国都有发射月球探测器的长期计划。俄罗斯也启动了自己的探月计划,力争此后几年向月球发射探测器,并实现该国首次载人环月飞行等。欧洲即将实施机器人登月计划。而各国对月球的最终目标是载人登月。中国的“嫦娥二号”和“嫦娥三号”卫星将分别于2010年底和2013年发射。其中,“嫦娥三号”将实现中国在月球软着陆和地外天体表面无人巡视零的突破。

  事实上,一旦在月球上建立了永久基地,月球上丰富的自然资源,足以使其成为人类探索太阳系其他天体的中转站。此外,人工智能、遥控作业、光学通信和高速数据处理、超高强度和耐高温材料及空间生命科学等基础科学和应用技术都有望在探月过程中得以提升。

  火星可能成为人类“天外家园”

  “火星有可能成为人类的天外家园,”北京空间科技信息研究所跟踪研究载人航天动态的张蕊说,火星在自转周期、四季变化、岩石成分等方面与地球相似,特别是火星土壤里还有冰冻水,“因此,在未来30年内,某些国家开始尝试飞向火星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从火星到地球,最近距离也有5000万公里,而月球距地球只有38万公里。在这种情况下,仅靠一个国家的力量,火星探测很难快速推进。中国的“萤火一号”卫星与俄罗斯的火星探测器一起,将于2011年搭乘俄罗斯的运载火箭飞往绕火星的椭圆轨道。中国科学院空间中心主任吴季说,中国原定首次探测火星要到2020年,但通过与俄罗斯的合作,这一时间被大大提前。

  6月3日,来自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的王跃以志愿者的身份与5名欧洲人一道开始了长达520天的“火星-500”计划。这是由俄罗斯主导、多国合作的人类首次模拟火星载人航天飞行。张蕊说,如何在实地考察火星期间为航天员持续供应饮食和装备、疏导不良心理、保证航天动力、准确控制轨道转移都是难以解决的问题,“火星-500”这种模拟试验是为解决这些难题进行的初步探索。

  与此同时,美国也提出了自己的设想。奥巴马总统4月15日公布了美国新太空探索计划,表示美国将放弃旨在重返月球的“星座计划”,而将火星作为美国载人航天计划的目的地。他期待,到2025年,美国能对太阳系进行深入探索;到本世纪30年代中期,美国具有运送宇航员平安往返火星轨道的能力。

  今年5月,与日本金星探测器“晓”号一同升空的,还有一个被称为小型太阳能电力帆实证机的卫星。在飞往金星的半年航程中,它可以不使用燃料。这就是日本的“伊卡洛斯”号太空帆船。升空后,其内部的太阳能电池薄膜将像帆船的帆一样展开,使太空帆船以太阳粒子撞击帆面后产生的作用力为动力进行太空飞行。该项目如果能获得成功,将使太阳动力成为未来航天器研发的重要方向。

  卫星定位流行“自起炉灶”

  卫星定位的军事价值已不必说,而在经济层面,仅仅从带卫星导航功能的手机来说,预计2012年市场规模就达1000亿美元。为了打破美国在卫星定位领域的垄断,各国都在不遗余力。尽管各国都在卫星定位国际合作上唱高调,但国家利益仍然是各国合作的主要障碍,因此自起炉灶成了卫星定位发展的主旋律。

  欧盟: 2003年,时任法国总统希拉克和时任德国总理施罗德决定缔造“多极世界”,发展自己的卫星定位系统,以抗衡美国的GPS。“伽利略”计划随之出台。然而就经费分摊问题,欧盟内部一直争吵不断,在发射了两颗“伽利略”实验星后,有关进展十分缓慢,直到2008年欧盟才解决了经费问题,计划又走上了正轨。此外,欧盟曾联合中国等一些国家参与“伽利略”计划,由于技术转让、发射频率资源冲突等问题,中国最后将精力放在了自己的“北斗”定位系统上。

  俄罗斯:俄罗斯联邦航天署署长佩尔米诺夫6月1日说,今年在发射了7颗卫星后,“格洛纳斯”导航系统轨道卫星将全部到位。目前“格洛纳斯”系统在轨卫星总数23颗,其中21颗正常工作,另外两颗处于待命状态。

  中国:中国6月2日将第四颗“北斗”导航卫星成功送入太空预定轨道,这标志着“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组网建设又迈出重要一步。预计在2020年左右,“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将形成全球覆盖能力,从而为维护国家安全、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印度:印度空间研究组织发言人4月指出,印度计划明年发射首颗导航卫星,争取在2014年年底前完成其太空卫星导航网的部署。

  私营航天大有作为

  将宇航员送入太空是美国航天局过去50年来的工作主线,但这一方式如今已经陈旧,因为除了政府,没有任何人能够应下这一庞大项目。奥巴马推行的新太空思路或许可催生出一大批致力于发展载人航天器的私营航天企业。美国政府可有选择地在这些“出租公司中选车出行太空”。在2011财年预算中,59亿美元将用于刺激私人航天企业发展太空航天器。这在美国商业太空飞行协会执行主任约翰·格德马克看来,多赢局面即将到来。

  英国维珍银河公司2005年底宣布将推出太空旅游项目,并于2008年公开展示太空游的关键装备——运载载人飞船的母船“白骑士二号”。按照设计,“白骑士二号”将载人飞船携带到约1.5万米的高空释放,飞船随即点燃固液混合火箭,能一直爬升到距地表约100公里处,两名驾驶员与6名乘客将体验4分钟的失重状态。该项目已接近成熟,该公司表示,目前已有300名游客预约太空游,每人的花费为20万美元,他们预付的保证金总计达4000万美元,这些都使得该公司相信“商业化太空旅游是可行的”。飞船预计今年底或明年正式发射。(记者 杨骏)(半月谈网)

(责任编辑:杨建)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