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煤老板杨连富从挖煤到挖“文化” 藏山终于火了

来源:山西新闻网
2010年09月14日09:58

  站在藏山的顶端,如诗如画的风景一览无余:一方方精巧的古建院落掩映在一片片苍松翠柏之中,一团团盛开的野花在一阵阵微风中争相露脸;一座新建山门的绿脊黄瓦在夕阳的照耀下熠熠生辉,一个血红的“忠”字镶嵌在山门褐色的石岩上方,向天下人昭示着藏山的内在价值……

  藏山风景区位于太行山中段,经营这个景区的董事长叫杨连富。乍看这个五大三粗、曾以挖煤而出名的“麻袋汉”,人们无论如何也想不到他同文化能联系在一起。  

  当不可能成为可能的时候,往往是奇迹的开始。2000多年前发生在这个偏僻山乡中的故事,令杨连富魂绕梦牵,难以割舍。为藏山,他冒着常人难以承受的风险,将辛苦挣来的几亿元巨资毫不犹豫地投入到景区的开发和藏山文化的挖掘上。 

  因为杨连富,最近两年,藏在大山深处的藏山火了——陈凯歌执导的电影 《赵氏孤儿》在这里开机,央视签约连续剧《赵氏孤儿》即将在此拍摄,张继钢执导的晋剧《赵氏孤儿》亦将以此为史,向世人诉说曾经发生在这里的那段感人至深的故事。还有,一本本关于“忠义”传承研究的书籍出版发行、一篇篇揭密历史真相的论文相继发表,标志着对藏山文化全方位的挖掘已进入关键阶段。  

  一个煤老板,转身开发文化,其背后有着怎样不为人知的故事?

  “一靠好的政策,二靠辛勤劳动。作为煤老板,没有为富不仁,有错吗”  

  藏山原名盂山,因赵氏孤儿藏匿地而得名。据史书记载,2600多年前,晋国程婴等8位义士为了救忠良之子赵武,舍子舍己将其藏于盂山,保下赵氏一脉。藏山作为赵氏孤儿的藏匿地,发轫于此的忠义文化到现在已经成为我们中华民族共同的民族心理。  

  晋国忠臣程婴带着赵氏孤儿逃亡荒山15年,而杨连富童年丧母,父亲一人拉扯他们兄妹三个。有人说,是这段经历让杨连富和藏山有了情感上的契合。 

  生于上世纪50年代的杨连富,村里人对他的评价是 “从小脑子好使”,但上完高小后,家里实在不能再养活“吃闲饭”的。于是,17岁的杨连富开始成为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每天与父亲一起为温饱打拼。村里的山梁地、乡里的耐火厂、铸造厂都有他摔下的汗水。 

  改变来自南娄镇的一家乡镇煤矿。对年轻的杨连富来说,类似于一句“阿里巴巴”的咒语,一扇门瞬间就那么打开。之后的15年,煤炭对于他难以割舍又有“切肤之痛”。  

  过去很多年,和杨连富当时一块上班的工人对他印象深刻,“甩开膀子铲煤,然后拉着小平车一路小跑,一天42吨。工钱还不到2块呢!”。在南娄镇大贤煤矿,作为“煤黑子”的杨连富学会大碗喝酒,大嗓门说话,表达自己的观点干净利索。这种性格一直延续到现在。

  1993年,杨连富承包了南娄镇南上社煤矿,成为地地道道的“煤老板”。由于频出事故,这个煤矿在之前的9年仅仅生产出11万吨煤。同样困难的是,煤价一直处于低位运行。  

  “煤矿生产,安全是天。投入不足、小打小闹只能是恶性循环”,杨连富作为老板有了自己的思维。  

  漆黑的井下,悠长的巷道,杨连富一呆就是一天,“人盯人、人管人”,这些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方法没有多深的理论,但通俗易懂的语句在煤矿安全生产中十分管用。  

  从年产1万吨到8万吨、15万吨、30万吨,依靠自身的资金积累,经过近10年的时间,南上社煤矿实践着杨连富的经营理念,效益亦逐年提高。  

  煤矿为杨连富赚取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有了钱的杨连富有时也很无奈。“我从不回避自己文化低,也不回避自己作为煤老板的身份。社会上对我们这些人有很多误解,其实很多情况并不像社会上传说的那样。一靠好的政策,二靠辛勤劳动。没有为富不仁,有错吗?”杨连富笑笑,对记者说。 

  2003年10月,杨连富决定退出煤矿。这一年,煤炭市场持续看好,和他当年投资煤矿时相比,煤价涨了10倍。  

  不是杨连富“剑走偏锋”。他是要向世人证明,会挖煤的老板还能也会挖什么! 

  “煤炭企业是减值的,煤越挖越少。旅游文化产业是增值的,文化越挖越多”  

  挖煤时期的杨连富常到藏山为矿工祈福纳祥,看着生长千年却死于山火,高大的躯干分别侧卧在山口两侧无人问津的龙松凤松,听着程婴救孤的凄美传说;看着破败的庙宇无力整修,听着风景区经营不善的种种传闻,杨连富心里像压了一块石头:“我能为藏山做点什么?”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重新修缮后的藏山,一直由县政府经营。到2003年,由于欠银行的1100万贷款一直未能偿还,政府财政资金被法院冻结。正值年关,领导急得嘴上都起了泡。  

  转让藏山经营权,政府的决断尴尬而无奈。杨连富该出手时出了手:“政府给了我挣钱机会,我理当为政府在需要时分忧,理当回馈社会。”  

  接管藏山,杨连富第一次给职工开会,他说“藏山的明天会更好”,可台下20多个工作人员眼里打满问号。风景区工资拖欠,养老金拖欠……这个个低、文化低、腰粗嗓门粗的“麻袋汉”能否带领他们走出困境,大家还要看看。 

  山清水秀,是人们形容美景常用的语言。藏山经营多年起色不大,最大的制约因素就是缺水。不要说景区美化,就是工作人员的吃喝用水都得从盂县城里往回拉。  

  从寻找水源入手,杨连富迈开了治理藏山第一步。每天怀揣布鞋、面包、榨菜,连续3个月游转在藏山的沟沟岔岔,执著而坚定。 

  作为煤老板,躲了10多年的水,现在又为找水而奔波,杨连富说这是宿命。凭着多年煤矿避水的经验,他相信自己的努力能够得到回报。  

  省钻井队并不看好新任董事长自顾自选定的取水点,甚至觉得杨连富的固执没有道理。杨连富急了,“打1米多少钱?”对方说,“1000元”。 

  杨连富通知财务,带了30万元现金,到了工地。“打300米,如果不见水,拿钱,走人。”  

  接下来的日子里,陪伴着隆隆的机器声,杨连富日日夜夜待在工地。一天、两天、一月、两月……290米了仍无出水的任何迹象。杨连富一声叹息,把早已打好的报告递给县政府:“打不出水就收兵,替政府偿还的1100万外债和其他投资一分不要。”  

  从县里回来,杨连富和工人在工地喝闷酒,为近乎悲凉的结局做最后的等待。突然,一声巨响,一条水柱随着钻杆奔腾而起,工人师傅跑了过来,激动地把杨连富紧紧抱住……

  打井的成功给了杨连富足够的勇气。  

  接下来,藏山开始了大规模的基本建设,但是和煤矿建设比起来,藏山的开发显然要困难得多。问题的关键是,藏山的资源禀赋不仅仅在于美景,而且还在于他丰富的文化内涵。这对于杨连富是个不小的挑战。  

  “藏山藏着什么?”杨连富提出的问题没有答案。为了藏山的哥德巴赫猜想,他夜不能寐,经常戴着老花镜在文献资料中琢磨、在网上查询,有时“想得脑壳疼”。  

  藏山报恩祠的透灵碑修建于大金大定12年,到现在有近900年的历史,其记载的是2600多年前藏孤救孤的故事;正殿的连环壁画是明弘治17年绘制,同样记载的是这段藏孤历史。藏山作为《赵氏孤儿》故事发源地,有什么历史依据?经历几百年的历史演变,普通民众口口相传的历史能否得到佐证?杨连富开始奔太原、跑北京,通过历史学家、科研院所寻求帮助。  

  挖文化比挖煤要困难得多,对杨连富来说,这是一种心灵的煎熬,但是快乐亦无处不在。  

  从2004年开始,藏山风景区成立了资料室、文编室,并在北京召开了“弘扬民族精神,赵氏孤儿与藏山”文化研讨会。同时,聘请中国人民大学史学教授杨东梁、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袁懋栓为藏山历史、文化顾问,指导藏山的文编工作。随后,又多次召开盂县藏山文化研究会,同时组织资深相关人员重走当年藏孤路,行程2400公里,获取了大量宝贵的历史文物资料。而后,将这些文字加工、整理、归类,挖掘、归纳出藏山的六种文化,即:代代传承的忠义传统文化、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文化、灿烂悠久的古代建筑文化、独具特色的赵氏根祖文化、博大精深的名人游历文化、丰富多彩的民情风俗文化。 

  为此,藏山风景区提出“依托文物、修复文物、全面拓展、综合开发”的旅游体系建设思路,高薪聘请了雕塑师、园林师、工程设计师为藏山进行科学规划。经过修缮,破损脱落的文物得到了修复和补充,完善了三湖、三瀑、一河、一洞等多项水景工程,形成了平面与立体并蓄,静态与动态兼容的旅游格局。一、二期工程的完成,使景区游览面积由原来的3平方公里拓展到现在的10余平方公里,分布四大板块168个景点。  

  “煤炭企业是减值的,煤越挖越少。旅游文化产业是增值的,文化越挖越多。”杨连富把体会变成实践,从2003年开始,藏山风景区相继在软、硬件方面投资2.6亿元。 

  看着日益美好的藏山,景区的工作人员笑了,盂县的父老乡亲笑了。  

  “离开梁山,没有《水浒》。离开藏山,对赵氏孤儿任何的艺术创作都是空中楼阁。可歌可泣的悲剧不能变成可笑的闹剧”  

  有了对藏山忠义文化的足够理解,就有了对接艺术家的勇气。  

  2009年11月的一天,在北京工作的儿子给杨连富打电话,说著名导演陈凯歌要投拍电影《赵氏孤儿》。杨连富听后,想马上约见陈凯歌。电话那边的儿子笑了,“在盂县你也不可能想见谁见谁!”杨连富说:“没名的人难找,有名有姓还找不到?”放下电话,杨连富招呼司机马上到北京。  

  几天的南北相托,东西奔波,终于和陈凯歌的经纪人约定在北京一个茶馆里见面,谈话时间为一个小时。  

  杨连富忐忑不安,仅藏山资料就准备了两大摞。为沟通方便,他还努力学着说生硬的普通话。  

  但在谈话开始不久,杨连富和陈凯歌就发生了激烈的冲突。对方一直想弄明白程婴救孤“为什么在藏山”,而杨连富强调的则是,“为什么不在藏山?”  

  《赵氏孤儿》的故事经元代剧作家纪君祥搬上舞台后广为流传,京剧版本的《赵氏孤儿》讲述的是,奸臣屠岸贾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收留了赵氏孤儿,孤儿长大成人后明白真相,最后报了家仇国恨。  

  “这是经不起推敲的后人演绎,真实的历史并不是这样”。杨连富将中国人民大学史学教授杨东梁、著名历史学家费孝通等80多名全国知名学者对藏山的研究成果展示给对方。因为激动,他嗓门提高,生硬的普通话也变成了一口地道的盂县话。  

  相随的人几次提醒杨连富,“别忘了自己是谁,对面的人又是谁”,杨连富没有理会。真实的历史没有“认贼作父”,史学界已有定论,自己要为历史正名,“陈凯歌版的《赵氏孤儿》要经得起历史推敲,否则再好的艺术创作也要失败”。杨连富说:“离开梁山,没有《水浒》。离开藏山,对赵氏孤儿任何的艺术创作都是空中楼阁,可歌可泣的悲剧不能变成可笑的闹剧!”  

  谈话比预定延长了1个小时,晚饭陈凯歌夫妇请客,要求杨连富继续念他的“藏经”。  

  第二天,陈凯歌派人到了盂县,对藏山的历史文化、文物遗存进行深入考察。  

  2010年2月4日,在人民大会堂,陈凯歌接过藏山文化推广大使的聘书。  

  “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藏山的旅游文化产业发展赶上了好时代”  

  今年的全国“两会”上,温家宝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第一次将文化产业的发展作为单独的章节加以阐述,杨连富注意到这样的细节。“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藏山的旅游文化产业发展赶上了好时代。”杨连富为此兴奋不已,他将自己《藏山开发的10年规划》交给了阳泉市政府,请有关部门帮助完善。  

  盂县县委、县政府对杨连富的藏山文化挖掘给与极大的支持,阳泉市也把杨连富作为转型发展的标杆加以肯定。市委书记白云在藏山调研时说:“资源型城市如何实现由煤炭产业向旅游产业、文化产业的转型,杨连富带了个好头。”  

  “藏山藏了2000多年,我觉得它一直在等待我,等待我向世人告诉它的秘密,它的悲情、它的忠勇。我将义无反顾。”杨连富对记者也像是对自己说。  

  人们有理由相信,以藏山藏孤救孤历史延伸的忠义文化,定能成为我省继大院文化、根祖文化、边塞文化等旅游文化之后的新亮点。  

  本报记者 薛广勤 白雪峰 

(责任编辑:侯俊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