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国际要闻 > 时事快报

欧盟高举“三反”大棒应三思

来源:新华网
2010年09月17日16:28
  新华网布鲁塞尔9月16日电(记者尚军)继对中国数据卡展开反倾销和保障措施调查后,欧盟16日又对此发起反补贴调查,涉案金额达创纪录的41亿美元。这是欧盟首次对中国出口的单一产品同时进行三种贸易救济调查,在世贸组织各成员的实践中极为罕见。欧盟的“三反”大棒将损害中欧贸易大局,实应三思。

  欧盟对华贸易救济措施正呈现频率增高、手段翻新、涉案金额高的特点,保护主义倾向愈发明显。今年以来,欧盟共对中国产品发起了8项贸易救济调查,超过去年全年的数量,此外还采取4项临时反倾销措施和2项正式反倾销措施。今年4月,欧盟首次对中国铜版纸同时展开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开创“双反”先例;时隔5个月不到,又对中国数据卡展开“三反”调查。就在宣布“三反”的当天,欧盟委员会还决定对从中国进口的玻璃纤维征收最高达43.6%的临时反倾销税。业内人士预计,欧盟紧接着还可能对中国铝合金轮毂采取正式反倾销措施。

  当前欧盟尚未走出债务危机的阴霾,复苏步伐缓慢,失业率居高不下,采取种种提振经济的措施无可非议。但令人遗憾的是,欧盟诉诸贸易保护主义,不惜拿自己的第二大贸易伙伴中国当“替罪羊”,不惜损害许多开放企业和欧洲消费者的利益,真可谓“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面对保护主义的鼓噪,欧盟应该理性衡量自身得失。全球化背景下,越来越多的欧盟企业把生产外包到中国等劳动力便宜的国家以保持竞争力。因此,那种偏袒内部厂商而动辄诉诸贸易救济措施的思维已经落伍。比如,此次数据卡的“三反”调查案中,欧盟委员会仅为比利时一家企业的利益而使用贸易救济手段,搭上的却是欧盟27国亿万消费者的利益,孰轻孰重?

  面对保护主义的鼓噪,欧盟更不能因小失大。欧盟已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国也上升为欧盟第二大贸易伙伴。在国际金融危机中,中方多次派出经贸团、采购团访问欧洲,为维护中欧经贸付出了切实努力。在全球贸易形势最严峻的2009年,欧盟对其他主要贸易伙伴的出口均大幅下降,但对华出口却增长了4%。一句话,中欧贸易为欧盟经济走出金融危机困境提供了难得的支持。

  面对保护主义的鼓噪,欧盟还应看到自己的全球责任,勿忘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的承诺。当前,全球经济复苏势头依然脆弱,尤其是欧盟经济在主权债务危机后更是充满不确定性,反对保护主义、维护贸易开放对于欧盟来说更具现实意义。统计表明,欧盟经济本轮复苏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出口增长,尤其是中国等新兴市场的强劲需求。欧盟此时滥用贸易救济、滑向保护主义,与其说是在保护自身企业利益,倒不如说是害人害己。

  中欧领导人第十三次会晤即将在布鲁塞尔举行。这是推动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建设、加深双方经贸往来的一个重大契机。为了维护中欧经贸合作的良好局面,欧盟对保护主义杂音不应偏听偏信。
(责任编辑:renyue)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