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综合

“双轨制”住房供应体系 重庆创新住房保障模式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10年09月20日09:03
  今年2月28日,重庆首个公租房小区开工建设。按照计划,未年3年,全市将建设3000万平方米公租房,解决50多万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据重庆市国土房管局介绍,截至目前,仅重庆主城区就已累计开工建设750万平方米,全市公租房建设规模到年底将达1150万平方米,超出计划面积150万平方米。

  衣食住行与人民群众的生活息息相关,其中住更是重中之重。从今年年初开始,重庆把解决城乡居民特别是中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问题提升为解决民生最为重要的问题来抓,建立市场供给与政府保障并举的“双轨制”住房供应体系,并把公租房列为“民生工程”之首,写入了重庆市委三届七次全会的决议中,为重庆公租房建设提供了制度保障。

  制度的建立,让重庆市公租房建设资金有了来源,除了中央和重庆地方财政的资金外,重庆市每年将把土地出让收益的5%投入公租房建设,其余部分则通过融资解决。

  通过重庆地产集团的实践,这种资金保障模式完全可行。据重庆地产集团负责人介绍,今年先期需投入公租房的70亿元资金已经解决,5亿元为市政府土地出让收入,5亿元为中央财政补贴,其余60亿元由公积金管理中心和商业银行贷款解决。

  不久前,重庆市公共租赁房管理局正式挂牌成立,该机构专司住房保障的规划、分配和监管等工作。

  而在谁“入”谁“出”的问题上,重庆创新思路,建立房管、民政、社保、工商、税务等多部门共享的信息平台,形成部门联动,提高审核准确度和效率,并向社会公开保障性住房房源信息,采用公开摇号方式进行配租,接受社会各界监督。

  建房子,没土地不行。而像重庆这样大规模建设公共租赁房,更是需要大量土地资源。据统计,仅目前开工的公租房项目,就已经投入了3万亩土地。那么,土地从何而来?重庆市国土房管局新闻处处长王奇表示,能一次性投入这么大规模的土地,是因为重庆有一个良好的土地整治储备制度。

  据介绍,早在2002年,重庆就建立了土地整治储备中心,对土地市场进行宏观调控。2003年,重庆市在土地整治储备中心的基础上成立了重庆地产集团,由市政府注资,建立了政府主导型的土地储备供应机制。

  此外,随着公租房建设的不断推进,周边土地也随着政府投入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人口聚集而不断增值,那部分收益则成为了支持公租房滚动发展的动力。

  正在重庆市国资委挂职的清华大学教授崔之元认为,重庆市通过注资、重组、重振搞活了国有经济,国有资本在市场竞争中全面增值。国资与土地规划、土地储备的有机结合,使得重庆市政府并不依赖于短期的土地财政,突破了一般城市的土地财政模式,从而为更好推进公租房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记者 谢兴 冉瑞成) (来源:经济日报)
(责任编辑:赵婷)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