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综合

风露与高寒(图)

来源:人民网
2010年09月21日09:40
  《带着氧气上路》:杨宣强著;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出版。

  长卷散文《带着氧气上路》是一部用身体和心灵感悟青藏高原的大书。身为青藏兵站军人,作者杨宣强对这片生活了20年的高海拔雪域别具深情。全书以奔放畅达的笔调叙写兵站军人生活,描摹高原风光:格尔木、纳赤台、昆仑山、五道梁、沱沱河、唐古拉……沿着一串串带着浓郁高海拔气息的遥远地域,作者完成了某种地理的、人性的和精神的深度探索。

  氧,这一轻盈的气体,到了青藏高原,竟变得格外沉重格外昂贵,成为千金不易的奢侈品,以至惟有“带着氧气上路”,才能确保穿越青藏线时的安全。那些栉风沐雨爬冰卧雪的绿色身影,那些默默奉献又默默牺牲的卫国戍边者,成为全书的主体。他们在空气稀薄的世界屋脊,在地球的头颅上挖掘沟渠、铺设管线、维修机械、烧水发电、值班输油,书写着人间传奇;而在这举世闻名的生命禁区,又有多少天真烂漫的年轻生命过早地与雪山同眠!

  毋庸讳言,兵站、泵站、机务站的士兵们,常年生活于世界上海拔最高、氧气最少、阳光最暴烈的四千里青藏线,极易导致肝大、心大、肺大、小脑萎缩、头痛胸闷等高山性疾病,甚至会因严重缺氧突然死亡。此外,在高原,更可怕的是寂寞。因为长年一个人与山对峙,这里的士兵差不多都木讷沉默,他们可以对着太阳撒尿,对着大山吼歌,对着山谷喊自己的名字,甚至对着电线杆背诗,见了人却常常无话可说,表情羞涩:这些把青春停泊在高原的士兵,他们的笑容足以让无数红尘中受到污染的心灵变得纯粹清明。

  作者驻足青藏高原,凝眸其历史、山川、江河、草木,感受其空阔、辽远、苍凉、博大,于流连万象之余,生发出感慨无限。“在高海拔的雪域寻找生命的要义,首先需要心灵的高度……上过了高原,就懂得了爱和珍惜”,在这片充满高寒的无人区,哪怕是疲倦的飞鸟,觅食的乌鸦,长鸣的秃鹫,都会让人升腾起诉说的欲望;寂寞路途上身着氆氇歌唱的藏族姑娘那悠长的嗓音和悲凉的曲调,更让人热泪盈眶;矗入云霄的白雪冰山,则彰显自然的博大、人类的渺小。海拔是一种境界。独对高原,作者每每凝视默想,外观复内省,相看两不厌。作者的眼睛透过雪山与冰川,直抵生命和人性之最深处:“高海拔处的雪山净化着我越轨的邪念,冷却着我侥幸的梦想,高原是我心灵的故乡,是我情感的温床,是我灵魂的休憩处。”是啊,物质贫瘠的青藏高原,何尝不是精神的富矿?“风中的纳赤台,天空透明澄清,阳光金黄满地”,于是,我们也悠然置身其间,和作者一同在荒山野岭听取泉水之音,听取来自灵魂的歌唱。“我感到自己是一匹风中奔跑的骏马,抑或是飞翔的雄鹰,在不断地燃烧、升腾,不断地普照、俯瞰。”从中彰显出的强大的主体力量,足以笑傲一切的利己主义、世俗主义和物欲主义。

  高原有大美而不言。那悠悠牧歌,那沉睡而雄性的河流,深情吐露着和谐、平等与自然。高原更是灵魂的故乡,是朝圣者的天堂。在数千里荒无人烟的高海拔路段,有多少僧人、牧人、信徒在三步一叩中前行,虔诚的朝圣者处处可见:“他清秀的面容上有了雪的印记,健壮的身体里有了山的痕迹,洁白的牙流泻着圣水的光芒。”信仰在抱的高原朝圣者们,与那些信仰在抱的高原军人们,其实有着惊人的同一性。“无树的高原,这(战士们的)歌声如翠绿的树叶徐徐飘落。这是无声的亘古冻土上,发出的最动人的天籁之音。”“深夜的雪,如春天的鲜花盛开,如夏日的河流奔涌”,面对这样充满诗性的文字,你会有一种说不出的心醉。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责任编辑:赵婷)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