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最新要闻 > 世态万象

留守老人不敢奢望合家团圆 孩子放假帮老人干活

来源:华商网-华商报
2010年09月22日08:02
  孩子们总能找到自己的乐趣 实习记者 赵瑞利 摄

  9月

  18日清晨7时许,太阳刚刚探出头,7岁的林朝阳已经起床了,写了会儿作业,他就开始帮奶奶剥玉米。在山里,这个时候正是收玉米的季节,中秋节的气息似乎很淡。

  孩子喜欢过节因为有好吃的点心

  林朝阳家住蓝田县蓝桥乡安子沟村,他和姐姐林晨阳、堂姐林佩妤都在村里的小学读书,由71岁的奶奶照看。

  快过中秋了,问起什么是中秋节,姐弟三个摇摇头,比较活泼的林佩妤说:“中秋可以放假,还有好吃的!”她说的好吃的,是亲戚们送来的中秋礼品,即水晶饼之类的点心。

  林朝阳姐弟俩以前和爸妈住在县城里,后来爸爸妈妈去了深圳,两人就回到了奶奶身边。18日上午9时许,10岁的姐姐林晨阳接到了妈妈的电话。

  电话那头的妈妈像往常一样叮嘱孩子要听奶奶的话多帮奶奶干活,要好好学习,懂事的晨阳一一应着。随后,电话交给了弟弟朝阳,妈妈说:“想我不?”朝阳想了一会儿,硬生生地说:“不想!”妈妈再也忍不住了,失声哭了起来。

  林家奶奶说,儿媳妇经常打电话,每次打完电话都会哭,说想孩子想得厉害,又觉得对不住孩子。这次过中秋节,儿媳妇寄了500元钱,让老人买些肉,和孩子们改善一下伙食。

  老人不敢奢望合家团圆

  林家奶奶是村里公认的能吃苦、特好强的人,几个孙子都是她一手带大的。以前老伴儿在的时候还有个帮手,现在只剩她一个人撑着三间瓦房,带着三个孙子艰难度日。

  走进林家,黑漆漆的屋子摆满了刚收回的玉米,婆孙4人睡的土炕旁边的衣柜上,堆满了孩子们的衣物和书本。“孩子都太小乱扔东西,我也没时间收拾。”林家奶奶不好意思地说,平时又要给孩子们做饭,又要忙地里的活,孩子们的衣服经常没时间洗。

  孩子们的早餐是冷馒头,午餐是土豆丝和浆水鱼鱼。家里出产土豆,几乎每餐饭都有土豆,孩子们不挑食,吃得都不错,但个个都很瘦。

  快过节了,在县城住的小女儿说要给她和孩子们买点菜和肉,她也早早就准备给孩子们做点好吃的,改善改善。“不敢奢望全家团圆,多少个节日都是我们婆孙几个过的!”她说,很怀念小时候过中秋,家里人会在中秋晚上祭月,摆上核桃栗子等各色山货。一家人围坐在一起,边吃边说特别开心。

  地里收庄稼的都是老人孩子

  上午10时许,记者来到安子沟村的田间。

  14岁的成宇正拉着一架子车玉米棒子往家里运,他光着膀子,山里的温度并不高,可是他头上已经渗出了密密麻麻的汗珠子。孩子说,爸爸在外打工,妈妈拉不动架子车,他刚好趁着放假帮帮忙。

  不远处,77岁的刘建设老人正弯着腰在地里挖玉米秆,他家种了1亩多玉米,全都是他一个人收的。“孩子们都在外面打工,太远了,划不来回来!”老人说,靠在农村种庄稼致不了富,还是在外打工能挣点钱,只希望孩子们能多挣些钱早点回来盖房子。他在家里辛苦点没啥,“慢点干就是了……”

  外出打工者渴望和家人过节

  村里人25岁的闫文强和未婚妻这几天请假从上海回家领结婚证,恰好能和家里人过个中秋节。父亲乐得合不拢嘴,每天都去山里给儿子儿媳采松子,母亲更是拉着儿媳的手说个不停,想着法儿地给孩子们做好吃的。

  18日中午,她挥起木槌给孩子们打起了“洋芋糍粑”,虽然累得满头大汗,但还是和一旁帮忙的儿媳说说笑笑。闫妈妈说,这个中秋节能团团圆圆地过,她心里特别高兴。

  闫文强也是常年在外打工,过节基本都在外面,“其实也想和家里人一起过,但车费太贵实在不划算。”闫文强打算在外面再干几年,挣点钱回到家乡开个饭馆,一家人和和美美的,到时候有了小孩也能天天在一起,啥节都一起过。“我不希望自己的小孩是留守儿童,那样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实习记者 赵瑞利 本报记者 卿荣波
(责任编辑:刘晓静)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