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最新要闻 > 世态万象

节日凸显中年“空巢危机” 中年父母过节团圆难

来源:广西新闻网
2010年09月22日11:20
  广西新闻网记者 梁如雪 实习生 陈秀娟

  阅读提示

  原先,一提空巢,大家脑海里往往会出现老年人空巢现象。孰不知,伴随着社会的发展,空巢现象已如潮水般,在浸没了老年世界之后,开始侵向中年家庭。

  有资料显示:伴随着第一代独生子女日渐长大,儿女们离家求学、就业和结婚,越来越多的低龄“空巢”家庭开始在城市里出现。如果说在上世纪80年代,空巢家庭占老人家庭总数的10%,那么到了上世纪90年代,这一比例则上升到30%。而再过5到10年,这一比例将飙升至50%,2025年则会达到高峰,而且,空巢现象开始前移,四五十岁的中年人家庭已经“空巢”。

  今年的中秋节,就有越来越多的南宁市民发现,团圆越来越难了。曾经的“三口之家”逐渐被“中年空巢”家庭所取代。据问卷调查显示,南宁市有71%的家庭面临着孩子外出求学、找工作的情况。

  “空巢”家长:生活重心倾斜了

  大学新生开学将近一个月了,家住南宁市明秀小区的张女士心里总是感觉空落落的。自从儿子考上桂林的一所大学之后,她老是感觉心里少了点什么。回想儿子备战高考的那段时间,张女士每天都在花费心思给儿子补充营养、调整饮食,整个高考下来自己也感觉打了一场仗。儿子离家上学之后,她感觉生活的重心一下子找不着了,特别是临近中秋,儿子告诉她今年不回来过节后,她感觉心里更空了。张女士说:“儿子不回来过中秋,买了月饼也不知给谁吃,实话说我连准备中秋晚餐的心思都没有了。”

  记者走访了南宁市一些小区和单位的市民,存在这种“空巢心结”的家长不在少数。无论儿女是在外求学或者工作的,到了中秋团圆的这个日子,他们的心里都异常空虚。家住南宁市民族大道的黄女士跟记者说,以前每年中秋节儿子都在家里过,一大家族的人相约去公园赏月或者坐在家里聊天看电视什么的,今年儿子不在家了,两口子自己也觉得过节没什么气氛了,很不习惯。

  但是,许多家长都对孩子离家求学谋生表示理解。南宁市一所中学的覃老师说,她女儿2001年考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以后,就一直在北京上学,到了2005年毕业又直接考到深圳当公务员,这么多年来中秋节都是跟父母分隔两地,因此这么多年来每逢中秋节,他们夫妻二人也只能到外婆那儿看看老人。“不过,只要孩子有出息、有能力,她自己能过得好,在不在一起过节我们都是可以理解的。”覃老师说。

  “空巢”子女:只能打个电话遥祝父母

  离中秋节还有两天的时间,在南宁市一家事业单位工作的小陈就赶紧趁着午休的时间,把两大盒月饼送到南宁市金桥客运站托运给了父母。得知父母亲收到月饼之后,小陈心里的石头总算落地了,刚上班未过试用期的小陈,实在不太好请假回家过节,所以单位刚发月饼,他第一个念头就是先给父母亲寄过去:人去不了,至少感情寄到了。

  在南宁市的部分高校,记者随机采访了多名大学生,这种“离巢”的郁闷在大一、大二学生身上体现得比较强烈。“我特想回家跟爸妈过节,有时想着想着就会流眼泪,但是不现实呀,我家在河南驻马店,来回一趟都要两三天的时间。”在广西民族大学上大一的吕梦雅今年是第一次出远门,虽然也慢慢习惯了新的生活环境,但是遇上这个合家团圆的节日,心里也很不是滋味。

  对于这些离家求学、工作的独生子女,想到父母亲单独在家过“空巢中秋”,自己也觉得很无奈。因此,在中秋节前后给父母亲打个电话、发个短信遥寄中秋的祝福,基本上成了慰藉父母思念之情的必要方式。

  另外,通讯方式的发达也为一些“离巢”子女提供了一些便利。在韩国首尔念大三的小王,几乎每天都跟父母亲视频聊天。尽管妈妈还不太会使用这种即时通讯工具,但是每天能看到儿子健健康康的,小王的妈妈陈女士心里就满足了。

  社会调查:“中年空巢”父母多在四五十岁

  据了解,中华行为医学会广西分会曾经在两年前,对南宁市进行过一次问卷调查。调查主要是在南宁市的公园、企事业单位、社交场合以及一些公共场所等,进行一些随机的访问。

  调查发现,参与问卷调查的人群当中,有71%的家庭面临着孩子外出求学、找工作的情况,另外约30%的人群,孩子基本上是在南宁或者周边地区求学和工作。因此“中年空巢”的现象相当普遍。

  这其中又以大一、大二学生的家长最为明显,这些独生子女离家时,父母的年龄大多都是在40—55岁之间,事业上比较稳定,但是之前的生活重心多数都放在子女身上,很多母亲更是典型的“一切围着孩子转”的全职妈妈。因此,在子女离开家的头两年内,大部分父母都会有一定的心理变化,最明显的表现就是在通讯联系方面,基本上是每隔2到3天,父母和子女就会通一次电话,有的女生还保持每天和父母通话或发短信。

  多数被调查的人都认为,计划生育政策和社会发展是造成“中年空巢”的主要原因。

  专家建议:调整生活重心摆脱“空巢危机”

  中华行为医学会全国常委、广西分会副会长王翔南教授说,随着社会生存压力的不断加大,家长都希望孩子会有更好发展,鼓励孩子“离巢”,因此许多“三口之家”变为“二人世界”。但是家长心理状态如果不能调整,就会产生焦虑、失落等“非理性”情绪。

  不过对于这种独生子女“离巢”现象,专家对中年父母有两个“不建议”:不建议每天电话询问、不建议过度干预。王翔南教授说,“中年空巢”现象他们一直都在探访和研究,这个情况与中国人对后代看得很重不无关系。中国传统观念当中子女就是传承家族血脉和事业的唯一,特别是独生子女一代,父母亲的关爱对象仅有一个,因此对孩子的呵护也体现得特别强烈和突出。然而,孩子离开家外出求学和谋生,相当于他们脱离母体之后的“二次断奶”,也是孩子形成独立自我、适应社会的重要阶段,作为父母要尽量减少过多干预。

  记者在查阅资料时发现一条消息:根据上海政法学院女性研究中心主任陈晓敏的推算,理论上“中年空巢”期将长达25年之久。那么,这些“中年空巢”父母应该如何摆脱这种“空巢危机”呢?

  王翔南教授说,那些即将步入“中年空巢”的家庭,应该在子女即将离家之前有意识提前过渡,把自己的生活重心调整好。如建立起自己的社交生活圈,拓展自己的业余爱好。一些已经退休的家长,可以利用空闲的时间打打牌、跳跳舞,参加一些老年培训;还在职的父母们,尽早把“一切围绕孩子”的重心转移到工作上来,多跟邻里亲友沟通、多参加单位组织的旅游和聚会,尽早走出“中年空巢”危机。

  数据:“空巢”现象提前了15年

  专家预测,在独生子女婚育期的到来、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住房条件的改善以及人们观念的改变等背景下,我国的“空巢家庭”将越来越多。未来10年,“空巢家庭”将成为老人甚至中年家庭的主要形式,所占比例可能达到90%以上,而广州目前的中年空巢家庭正以每年1.5万户递增。

  按“80后”较高的城镇平均初婚年龄女性25岁、男性27岁计算,假设平均初婚初育间隔为2年,如果独生子女18岁离家时,进入“空巢”家庭生活的夫妻平均年龄在45岁~47岁之间。这样,“空巢”期的到来就提前了将近15年,这些夫妻将在“空巢”家庭中生活15年后才进入老年生活阶段。而如果按人的预期寿命为70岁计算,这些夫妻将在“空巢”家庭中生活25年左右。

  城市老年空巢家庭比例近半

  根据全国老龄委2009年公布的《我国城市居家养老服务研究》报告,目前我国城市老年人空巢家庭(包括独居)的比例已达49.7%,与2000年相比提高了7.7个百分点。大中城市的老年人空巢家庭(包括独居)比例更高,达到56.1%,个别老城区甚至超过70%,其中独居老年人占12.1%,与配偶同住的占44%。农村老年家庭的空巢率已达38%,而且我国家庭的空巢率还将继续快速增长。

  “我国的家庭正趋向核心化和小型化。近几年,我国城市居住条件显著改善,子女首先搬入新家,农村青年婚后一两年建立自己的小家庭在许多地区已经成为一种时尚。迁入新住宅往往成为代际之间分离的契机。”湖南师大的刘教授认为,“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的"空巢家庭"现象必将越来越严重。”

  提醒:中年空巢家庭易发婚姻问题

  一般来说,中年空巢家庭的夫妻一般发生在孩子初中或高中毕业后,夫妻年龄在40岁左右。“孩子的离开,会让他们的关注点突然没有了,一下子找不到生活的重心。这个年龄段的中年人,工作稳定,不需要过多打拼;年轻人的娱乐又不适合他们。这时,他们生活的重心就很容易转移到另一半的身上。婚姻生活中,不论是青年、中年还是老年,如果一个人将全部的重心都放到了另一半身上,都是会出现问题的。”

  专家提醒说,在这个过渡期,夫妻双方一定要有很好的沟通,找好生活重心,不能将全部的注意力转移到另一半身上,可以发展自己个人的兴趣爱好、给对方留有一定的空间。

  “空巢”夫妻要充实新的生活

  “空巢家庭”的中老年人首先要善于安排好自己的生活,应对自己身体突发不适有所思想准备,可以事先与子女、亲友、邻居、社区工作者、单位同事打好招呼,以便在紧急时求得帮助。

  其次是应该增强心理上的自立程度。克服孤独感的有效途径就是寻找精神寄托,充实新的生活内容,提升生命的意义。

  再就是要有提前量,即当子女到了“离巢”年龄,自己就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逐步减少对子女的依恋。

  (本报综合报道)

  作者:梁如雪 陈秀娟 (来源:广西新闻网-当代生活报)
(责任编辑:李孟漪)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