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国际要闻 > 域外华闻

英国收紧移民政策 华工组织吁集结力量争取权益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10年09月27日13:27
  中新网9月27日电 据英国《英中时报》报道,英国联合政府一上台,选民还没来得及擦亮眼睛,即见移民政策的紧缩。新政府加强限制非欧盟移民途径,将非欧盟移民人数限定于明年4月1日前不得超过24100人。在对外限制的同时,联合政府也正对内计划大肆消减公共预算,压缩公共部门 (它的意识形态辩词就是保守党首相所谓的“大社会”,也就是国家资源缩减,民间社会“自家顾性命”)——大规模裁员,公共服务设施品质的衰落,劳工工作条件的恶化和工龄的增长,都将是意料中事。

  在过去工党政府的“打击非法移民”政策下,早已有不少中国移民返乡。众所周知,在英国劳动的日子是越来越不好过。联合政府上台后,返乡趋势有增无减。而仍需留在英国继续工作的无证移民,他们何去何从?同时,过去一年多来,不少华人经由内政部为解决长期堆积的难民申请案件而于2007年推出的五年遗案计划,取得有正式移民身份。据内政部,目前英国已有超过8万人经由5年遗案计划而得到合法身份,其中有3千多名中国移民。新近取得正式移民身份的华人,对于他们面临的劳资纷争和其他就业上的问题,也有新的看法和应对方式。在此时,无论移民身份,很多人都特别感觉到有自身组织的必要。

  也正是在这样的气围中,一个名为“华工权益会”的组织不断在成长。华工权益会是一个年轻的社区组织,初始是由一位来自香港的社会活跃人士林丽玲女士发起(她是由台湾的浩然基金会派遣来英),召集一群关心弱势华人的人士而组成。它的目标是“团结社会力量,组织华工(不论有无正式移民身份),保障基本权利及建立有尊严的生活空间。”在去年五月四日的"陌生人成公民"运动后,华工权益会的会员人数大为增加,并于今年成为"伦敦公民"的会员团体。

  一年多以来,华工权益会运用了义工网络,来达到为华人提供基本服务的目标。它提供面对面以及电话传译服务,并设有英语班,每周日下午三点到五点之间在Unite(团结工会)的Faraday House大楼授课。(华工权益会并提供其他机构设有的免费英语课讯息给会员。) 此外,华工权益会并就华工权利以及获得服务的途径提供相关信息,且因应需要而转介相关机构,如Praxis(它的"伦敦计划"为移民提供免费服务,协助移民就医及登记GP)。

  在华工权益会的一名来自河北的活跃会员张然先生眼里,他认识的华工会是个“互助互动的慈善机构,不受政府的干预,关注弱势群体,发展团结在英华人的机构。”他描述他加入这个组织的过程:“去年五月四号之前,为了了解英国法律,解决个人和众多的华人身份问题,接触了华工会。在海外的家乡人拿到身份的很多,我也想得到这个自由民主国家的身份。来到英国后,怕被遣送回国,没有及时报难民,形成了现在的无望状态,不能申请五年遗案。当时看到伦敦公民有运动要求大赦,在无望的状态下,参与了这一活动。明知结果不乐观,但还是认识了很多善良的,无私奉献的人士,还有好多英国社会的一些慈善机构和为民说话的团体。有时感动地让我想要有保障的后半生也要回国为社会做出点贡献。”

  来自东北的张先生自去年五月加入了华工权益会。在英国工作六年,一直过着寂寞孤独的劳动生活,有苦只有自己知道。加入了华工权益会后,不仅可取得翻译服务,也参加了英语班。今年,他经由华工权益会的转介,得到了正式身份。他说:“有了身份,我还是要继续做华工权益会的一分子,争取权益是大家的事。”

  来自福建的陈先生是华工权益会的核心会员。“来到英国后,我第一回参与社区团体是在Islington华人协会。但它的服务多偏重娱乐,不适合我。后来在去年的"陌生人到公民"活动中认识了华工权益会。我当时举着一个标语,"白猫黑猫,会抓老鼠的猫就是好猫"(笔者译:有身份,无身份,能贡献社会的就是好公民),和大家一起喊出自己的声音。后来进一步接触了华工权益会,它的服务较实质,包括英语班等等,很符合我的需要。在英国生活艰难,我加入这个组织,就是为了在英国能更好地生活。”

  “我加入华工权益会安排的免费的英文班,每周日在唐人街的"华阜绿洲"上课。我学到了不少生活英语,对我的工作有帮助,因为我是在一家越南餐馆工作,他们不说普通话。我也参加了华工权益会举办的健康讲座,法律咨询等等。我感觉来到了华工权益会,感觉就像是一家人,没有了孤独感。我看到了英国有发达的慈善机构,每个人都可找到自己发声的地方。现在,我自己也可以为他人提供帮助。我自己也做了半年的义工,现在自愿带领华人会员去看医生。”

  义工们的工作繁重,但都体验到其中乐趣。其中,活跃的萧靖儒女士表示,华工权益会的工作让她了解到甚么是真正的社区工作。

  华工权益会重视会员之间的互动。权益会的发起人林丽玲女士表示:“我们与其他华人社区协会的不同之处,在于我们的会员有自主性,他们不仅仅是服务的对象。”她因此重视定期组织会员聚会。有时,会员也参与主持聚会,使得互动更为亲切活泼。

  华工权益会现与四百多名华工保持联系,其中有一百多名已加入成为会员,并定期参加活动。会员们共同投票决定会费一年十镑。林女士希望能够召集更多人力和资源。“我们目前主要有二十多名义工,还需要更多的义工来加入我们。我们也需要更多的社区联结,并寻求更多资助。”

  至于华工权益会的长期目标,义工们皆希望能提升权益会扮演的角色,使它能从“提供服务”逐渐走向“辩护代言”。林女士说:“这就是要为会员达到争取基本权利的目标。”

  而她认为华工权益会“转型”的困难处,在于华人对於权利的意识提升“需要时间”。她说:“部分原因在于以前在国内没有这样的环境和背景。有时,得到服务被视为一种恩惠。” 然而,权利意识的提高,很需要的是劳工的工会化。在提高权利意识方面,团结工会(Unite)其实可以扮演更重要的角色。英国工会是完全独立于国家之外的劳工组织。团结工会是英国最大的工会,会员达两百万人,包括各部门,如交通运输,食品加工业,餐饮业,旅馆业,建筑业等等。独立的工会(而非国家掌控的工会)是最终劳工能够集结自身力量的场域。透过工会的力量,劳工不再被定位为“弱势”,才能够集体地提高工资,改善工作条件。

  团结工会(Unite)是由两个工会 - TGWU和Amicus - 合并组成。TGWU,也就是通运工会,多年来依靠移民劳工的贡献壮大。它过去的国际部具有为无证劳工争取权益的丰富经验 -- 事实上,国际部本身就是由无证外籍劳工组成。如1970年代初期葡萄牙军事独裁政权期间,因政治迫害来英寻求政治庇护的葡萄牙籍劳工多加入了通运工会的国际部。当时,他们没有工作证,不得不在餐饮业和旅馆业中求职,忍受低薪和非人道的工作条件。他们成为通运工会国际部的先驱。这些葡萄牙籍的政治活动者,在当时十分活跃於英国工运,并於1974年葡萄牙革命后回国服务。其他政治活动者,如土耳其籍的塞浦路斯劳工和南美洲的活跃人士,亦参与了通运工会国际部的建设。

  来自菲律宾,奈及利亚,东欧和中东的移民劳工,也对国际部的建设贡献己力。且据该工会表示,他们是国际部的骨干。比如,今日的团结工会共有五百多名菲律宾籍家佣劳工会员,这都是从1970-1980年代通运工会的国际部发展出来的。菲律宾籍家佣刚开始加入工会时皆无身份。这是由於1979年保守党的移民政策结束了分发工作证给外籍家佣的措施。而1980年的一项特许法案中却允许雇主从国外带外籍家佣回英。这造成了一种畸形现象:外籍家佣必须仅为带他/她入英的雇主工作,不论工资和工作条件有多恶劣。这些家佣入境时便立即成为没有身份的工人,毫无权利保障而言。1980年代末期,他们开始透过通运工会组织自身,反对不公的制度。

  菲籍劳工即经由这种集体力量,最终赢得了合法身份。他们为无身份的外籍劳工竖立了榜样:“非法”劳工可以用集体的力量,同时争取平等劳工权与移民身份的合法化。

  Marissa Begonia是"家佣争取公正运动"(Justice for Domestic Workers)的代表。她说:“许多菲律宾劳工刚来到英国时,也都是单枪匹马的,她们在私人住宅里工作,连自己是否能安全地工作都不确定。在这里,她们无亲无故,有些人不识英文,感到特别孤立。过去我以为工会代表的都是工厂劳工,不知道我们家佣也一样可以成为工会的一份子。刚开始接触工会时,我也问过自己,工会能为我做甚么?后来知道,除了提供电脑课程,语言课程,也就是提供教育之外,工会也鼓励我们组织自身。在工会里,人人平等,这是我最深切的感受。”

  “过去我在新加坡担任家佣工作,经常体验到华人的种族歧视。我的华人老板,待我如次等人,不让我休假,也不给我足够的食物。当我在英国遇见中国人时,我很惊讶地发现,并不是每个中国人都是种族主义的。在这里,有很多中国人就和我们一样,是为离开贫穷,改善家庭生活条件而来到英国...”

  “我们成为了通运工会的一份子,十年来,在工会和"卡拉杨"(Kalayaan,自由之意)慈善组织的全力支持下,我们赢得了许多权利...这也是我们"家佣争取公正运动"的来由,这个运动是由团结工会(Unite)和"卡拉杨"联合支持,于去年三月成立的。 我们从最初的十人,发展到一百人,然后继续发展到三百名会员。今天,我们共有五百名会员。”

  “菲律宾劳工的工会化,从来没有任何所谓工会干预,或所谓"影响自主性"的问题。我们的"家佣争取公正运动"的每一成员,都是团结工会的会员。而工会完全不插手"家佣争取公正运动"的内部运作 。”

  “家佣争取公正运动”即为移民劳工透过工会,真正集结力量的楷模。 充满实力的她们,近来更跨出了又一大步 -- 它促使国际劳工组织(ILO)达成了制定保护家佣权利的国际法规的共识。 团结工会(Unite)希望能以“家佣争取公正运动”的发展模式,来促进华工的工会化。自华工权益会开办英语课以来,团结工会即透过工会的"移民劳工教育计划"(United Migrant Workers Education Project,简称UMWEP),提供免费场所和教室给华工权益会。据该计划的负责人Steve Rowlatt表示,“移民劳工教育计划"的目的,在於提供工具 - 也就是语言 - 给移民劳工,让他们能组织自己,融入工会。华工的情况和菲律宾劳工有很多类似之处,我们希望华工能在工会内形成自己的委员会,包括教育,发动运动,以及工业委员会,使华工能发展出自己的组织,在工会内与其他民族的会员并肩作战。”

  “移民劳工教育计划”的另一名负责人Carlos Cruz表示,一年多以来,团结工会(Unite)各部门经常鼓励华工加入工会,清楚地解释组织的重要性,并向华工说明了工会里人人平等,不论移民身份都可以加入工会。Carlos Cruz来自哥伦比亚,过去从事新闻工作,来英后成为工会的活跃人。“工会多年来从移民劳工那里学习到很多,学习到每一个人的不同的文化和政治背景。许多会员来自没有人权的国家,在本国过去不能够自由结社...虽然英国的民主制度里有很多虚假的承诺,至少我们知道,在这里,我们可以自由地组成我们自己的团体,有权利形成工会,对抗不合理的雇主,改变工作条件。”

  “我们要结合有身份和没有身份的华工,只有他们在同一个工会里共同努力,没有身份的华工的权利才有可能受到保障。我们不是处理个案的服务机构,我们要的是多数劳工的加入,才能产生力量,” Steve Rowlatt表示。过去一年来有近二十名华人加入了团结工会。

  许多华工权益会会员也希望能有途径多了解工会的角色。一位林姓先生在一次月会中,谈到加入工会的重要性,表示他“需要多了解劳资权益问题。”

  已加入了团结工会的陈先生表示:“华工非常需要工会的组织,因为劳资方面的问题,比如装修业的华工经常遇到被欠工资的问题,这只有工会能处理 [工会能(免费)代表会员控告雇主,取回工资,争取赔偿]。”

  来自东北的张先生由於他的雇主待他严苛,为了保护自己,加入了团结工会。他说:“很多华人不了解工会的重要,没认识到他们需要工会。我们需要融入工会,需要更多交流,需要扩大视野... 我其实一直都想加入工会,但以前不知道没有身份可以参加英国工会...”

  成为团结工会会员一年多以来,张先生享有所有免费的工会设施和服务(包括免费的法律咨询),参加工会的英语班。工会也为他带来了归属感。“我感觉,到了工会就象回了娘家一样,特别亲切,我感觉到它就是我的后盾。”

  “但遗憾的是,由於语言障碍,我还不能真正参与工会会议。也有不少华人告诉我,他们不愿加入工会,就是因为语言不通,没有别的原因。今天如果工会能雇佣一名华人代表,每一位华工都会加入的。这个语言问题必须得解决。太多华人被欠工资,被老板欺诈,求助无门。”

  确实,语言是最大障碍,使得华裔会员难以融入工会事务。但若各方有意,这并非是不能克服的困难。Steve Rowlatt和Carlos Cruz表示,他们将会查询是否有可能从全国总工会(TUC)那里寻求资源,聘用一名华人负责人。

  华工权益会有部分人士认为,许多权益会会员未能加入团结工会,是因为工会未能面对“华工的特殊需要”。 而华工权益会的胡佩玲女士表示:“工会对於华人的需要如果不了解,我们应该能提供资讯给他们,帮助他们了解。”

  的确,华工权益会应可作为一个桥梁,使得英国工会能接触,深入到华人社区,将华工带进英国的工运里,成为英国工运的一部分,为华工争取权益,将华工和英国本地劳工视为平等,而不是将华工“特殊化”,“民族社区化”(ghettoised)。

  可以看到,华工权益会会员们也同样相信集体的力量,更愿意参与运动。而同时他们希望看到的,不是一次性的“方案”(达到部分目标即收场的行动方案),而是一场能持续下去的运动。

  张然先生反映了许多会员的心声:“我衷心的希望华工会逐步壮大,让华人团结起来,至少华人不要在欺负华人了[华人雇主不要再欺负华工]。华工会要有众多的华人参加才好,特别是没身份的人要能团结。”

  “从五年遗案拿到身份的人,不能说去年"陌生人成为公民"的运动不起作用...任何运动或多或少地都要影响统治阶层的决策...希望已取得身份的人不要满足现状。还有很多没有身份的人,痛苦不堪.... 我们应共同努力...”

  来自福建的陈先生表示:“我希望能有更多人参加华工权益会,不论身份,我们也更需要多些会英语的义工,更多具有法律和社区组织经验的人士,还有,英语班也需更多教师。当然,我们也需要更多的大型社会运动,发出声音,造成压力,才能有助解决华工生计。”

  华工会许慧恩女士表示:“我们期望有一天英国其他社区能够肯定华裔移民对英国的贡献,能够互敬互助。我们希望能提高大众意识,来达到这个目标。”

  华工权益会的萧靖儒女士说:“我盼望未来的权益会能够成为弱势华人和主流社会的桥梁。希望那时侯,许多过去处於"弱势"的华人能够不仅为自己,且为他人站起来...”

  华工权益会将于今年11月26日推出一本三十页的生活须知手册,并于同时开启一个新网站,供华裔移民使用。详情请联系于淼女士,电话07536 335 939。(白晓红)
(责任编辑:赵婷)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