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四川汶川发生8.0级大地震 > 四川地震消息

汶川进入“后援建时代”“合作”成为主题(图)

由佛山援建的水磨新城为当地旅游业带来了长足的发展。苏仕日摄
由佛山援建的水磨新城为当地旅游业带来了长足的发展。苏仕日摄

  汶川“后援建时代”大幕开启

  粤汶进入“对口合作”新阶段可实现互动双赢

  10日,广东省委副书记、省长黄华华在“5·12”汶川地震震中映秀宣布“广东省援建四川省汶川县恢复重建任务全面完成”。此时此刻,粤汶人民共庆汶川“新生”。

  广东对口援建汶川县灾后恢复重建任务完成后,基本实现了“家家有房住、户户有就业、人人有保障、设施有提高、经济有发展、生态有改善”的目标。紧随对口援建任务的全面完成,汶川灾后重建开始步入了一个重大的战略转折期———后援建时代,援建的风向标已由短期的对口援建变为长期的对口合作。

  对汶川而言,这是一个以转化援建成果增强持续发展能力为目标的新阶段;对广东而言,这是一个由单方受益的“对口支援”迈向以互惠互利为主体的“对口合作”时代。

  汶川灾区人民不仅可以在“后援建时代”获得发展动力,广东企业也可依托四川丰富矿产、生态和人力资源,挖掘新商机,进行产业转移战略部署。除了给广东与大西南省份的产业对接中创造新机,两地深层次合作,还更能为双方的经济发展转型探索新模式,把粤川合作打造成我国东、西部地区合作的典范。

  在今后的时间内,如何让汶川人民的生活更美好,如何让粤汶两地在援建中彼此收益,已经成为粤川两地在谋划“后援建时期”时的共识。

  粤汶迈入了“后援建时代”,和单方受益的“对口支援”不同的是,合作已经成为了这一阶段的关键词。

  “支援”变“合作”

  打造东西部地区合作典范

  加强粤汶合作不仅要提升汶川县新城镇管理水平,增强汶川县可持续发展能力,还要使汶川县成为广东省向西部地区发展的重要地理节点,推动广东省产业转移。

  “后援建时代”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签署的长期合作框架协议。

  今年4月29日,汶川与广东省政府在广州签署了《粤汶长期合作框架协议》。该《协议》指出,广东在对口支援结束之后,力争用3—5年时间,使双方在技术援助、管理援助、产业合作、干部培养等合作中取得积极进展。按照“硬件达标、软件升级”的总体要求,广东加强对汶川教育、卫生等方面技术援助,提高相关人员的技术水平,开展困难群体技能扶贫,实现粤汶劳动力市场联网和信息共享,提高汶川县劳动力尤其是特殊困难群体的就业能力,扩大就业,让灾区百姓的钱包切切实实地鼓起来。

  除了帮助汶川民众实现致富外,这一协议还鼓励双方尽可能开展多方面多层次的合作实现双赢互利,两地充分利用各自优势,在技术援助、管理援助、产业合作、干部培养等领域加强合作。

  广东援建工作组认为,产业优势的差异化是形成“对口合作”的根本所在,“后援建时代”需要搭建一个广东-汶川的长期合作平台来实现互补双赢。广东作为经济强省,市场广阔,产业多样化,发展机制较为完善,可以帮助汶川民众发展致富,而汶川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农畜产品、深厚的羌藏文化、风情旅游等等。

  汶川县长张通荣接受采访时表示,对口援建任务虽然已经完成,但是希望广东能将重建已经扶上马的汶川多拉一把,带动他们发展产业。同时,他也希望务实的广东人,能够从对口援建模式衍生出的长效合作机制,开启广东与汶川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合作双赢、共同发展的合作之路。

  广东省社科院研究员丁力近日接受南方日报记者采访时也指出,广东通过两年多时间的“对口支援”汶川灾区重建,实质上也为粤川两省继续开展“对口合作”埋下了伏笔。更关键的是,粤川两省可以实现优势互补———一个提供原材料一个提供市场,肯定可以在合作的平台上达成双赢的局面。

  事实上,广东对口援建工作已经成为了链接粤川合作的一座桥梁。四川省长蒋巨峰表示,要以广东对口援建汶川为基础,拓展到与四川全省的合作。就在《粤汶长期合作框架协议》签订当天,广东和四川还在同一个会场签订《广东省人民政府、四川省人民政府经济社会战略合作协议》,全面加强产业合作对接。次日,四川—广东产业合作对接会在广州举行,粤川两省企业签约经济合作项目104个,投资额高达326亿元,涉及高新技术、优势资源、装备制造、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和基础设施等领域。

  广东—汶川工业园

  有望成粤企开拓大西南“桥头堡” 

  工业园将重点依托广东优势产业,承接粤港台等沿海发达地区优势产业转移,发挥汶川的资源优势,延伸现有工业产业链,形成工业园的集聚效应———力争到2013年,实现工业销售收入50亿元,工业增加值13亿元,从而推动汶川县经济社会的发展。

  此外,广东—汶川工业园还有望成为粤企开拓大西南的桥头堡,成为粤川产业转移的重要载体。南方日报记者近日从广东援建工作组获悉,进驻广东—汶川工业园的某家广东企业估计将于今年年底产出首批产品,顺利进军大西南市场。

  今年4月1日,“广东—汶川工业园开园暨首批企业入园仪式”举行,5家来自香港、台湾、广州和阿坝州本地的企业在轰鸣的礼炮声中,正式进驻工业园。在入园仪式上,广州南联实业有限公司作为首家进驻工业园的企业,代表入驻企业发言:地震后,汶川人民自强不息的精神令全世界感动,入驻企业不仅要为汶川、四川灾后重建造出更多的血,同时广东企业也可以依托四川丰富的资源优势,开拓大西南市场。

  据广东省援建工作组介绍,按照援建的初步计划,准备用3年时间让汶川的产业恢复到一个比较好的阶段。在这种背景之下,打造一个平台为以后实现让可持续发展成为当务之急。于是,广东—汶川工业园应运而生,成为产业援建的龙头项目。

  据广东省援建工作组透露,考虑到交通便利的原因,广东-汶川工业园建在四川省成都市金堂县淮口镇,工业园规划面积4.5平方公里,且离成都市区仅45公里,在成都半小时经济圈内,靠近铁路和即将兴建的机场。

  目前,有3家广东企业答应入园建设,加上本地的2家企业,首批入园的5家企业总投资达近10亿元,预计全部投产后年产值达25亿元。

  在广东的援建宏伟蓝图里,工业园将作为长期支持汶川工业发展的基地和载体,成为“后援建时代”的重头戏。工业园不仅要成为汶川灾后产业恢复重建和经济发展“造血”功能的支撑点,还要成为广东企业开拓大西南的“桥头堡”。

  据北京大学政府管理与产业发展研究院的调查研究获悉,四川成东部沿海产业向西部转移的最佳目的地。研究报告称,今年上半年,沿海发达地区在四川项目到位资金超过3000亿元,较去年同期同比增长40%。广东、福建、浙江、江苏等沿海企业看中了四川的生产制造企业和西部广阔市场,把四川作为其产业转移的集中承接地。

  “广东—汶川工业园其实也是广东企业打开西南和东北亚市场的一次难得机遇,非常符合广东产业升级扩大内需的政策需要。”广东省援建工作组认为,现在广东鼓励企业拓展内销市场,工业园应该是广东企业发展壮大的理想选择。更重要的是,入驻广东—汶川工业园的企业可以享受灾后重建、西部大开发、成渝特区等多重中央优惠政策的扶持,不仅可以享受相应的减征及免征税收,在土地、财政、用电、行政收费、就业等多方面也享受政策优惠。

  广东省援建工作组产业援建负责人透露,相信不久会有越来越多的广东企业进驻工业园,工业园的建设也将进一步推动广东产业转移。

  旅游合作计划

  共同打响“震中汶川”品牌

  《粤汶长期合作框架协议》表明,粤汶两地将依托大九黄旅游环线,打造旅游产业。双方还将共同叫响“震中汶川”品牌,开发“汶川”、“映秀”、“震中”等品牌。  

  汶川素有“川西锁钥”和“西羌门户”之称,享有“大禹故里、熊猫家园、羌绣之乡”之美誉,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和民族文化,这里的羌笛、羌绣、羌碉和羊皮鼓舞还被列为国宝级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

  广东援建者看来,这是一笔“花钱买不着”的宝贵资源。他们把打造特色汶川,发展旅游业文化旅游作为重建中进行产业转型的一个重要契机。

  于是,旅游业作为产业重建的重要内容,写进了《粤汶长期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共同叫响“震中汶川”品牌,开发“汶川”、“映秀”、“震中”等品牌,通过把旅游业立根于汶川来带动产业转型,进而发展优势产业。

  不仅如此,广东省旅游局与汶川于今年5月还签订了《粤汶旅游合作框架协议》,汶川县旅游局与南湖国旅·西部假期签订了《旅游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克枯乡人民政局与肇庆市旅游局签订了旅游合作,映秀镇人民政府与东莞青旅签订了游客输送协议。

  广东国旅市场推广中心总经理劳毅波表示,汶川从废墟上站立起来,广东援建在其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对于广东游客来说,汶川特色游是一种“大爱无疆”思想教育。“广东通过和汶川开展旅游合作,可以把旅游市场这块蛋糕进一步做大做强。”

  南方日报记者从汶川县旅游局获悉,汶川旅游推介新闻发布会每年都会在广东各地市召开,介绍汶川旅游资源和粤汶旅游合作的计划。目前,广东已经有旅行社在制定系列汶川游线路中,特别指定了“三个一”特色行程,即“一个特色购物点”、“一顿特色农家饭”、“一个特色旅游景点”,从旅游产业链的游、购、食等相关环节,刺激广东游客在汶川当地消费,帮助汶川发展旅游业。

  在汶川县城威州,广州援建工作组还制定了威州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和布瓦羌寨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启动“大爱之旅、重走西部”系列活动,使旅游业成为威州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据广州援建工作组李耿辉介绍,工作组目前已成功组织了赴汶川旅游的粤港澳游客8批、约500余人次,还组织汶川首届越野赛,吸引国际、港澳、西藏约30支队伍参赛,如同给汶川旅游经济注入了“兴奋剂”。

  通过历时两年的“对口支援”,广东和汶川建立了“患难之交”的信任。今后广东将建立健全合作交流的长效机制,进一步提高两省合作水平,把粤川合作打造成我国东、西部地区合作的典范。

  ●南方日报记者杨大正实习生张妙琪汶川报道

(责任编辑:侯俊杰)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图 说 抗 灾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