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综合

海口择校现象严重 校长:领导不批条麻烦减一半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10年10月14日09:24
  在海口的几个重点中学里,一个50人的标准班,教室里却坐着70多个学生,开学都一个月了依然还有领导“批条”安排学生进来。

  最近,海南省审计部门公布了今年上半年城市基础教育经费专项审计调查结果,海口择校现象仍然严重,重点中学未能严格执行“三限”政策,超人数招收择校生问题较为普遍。

  审计调查结果表明:2008至2009年,7所重点中学招生16990人,其中择校生9002人,超计划招收择校生6107人,是择校生招生计划的2倍,违规收取择校费11495.3万元。

  只录取成绩突出的和“有关系”的

  家住海南省万宁市万城镇红专西路的王先生,近来是整日愁眉不展。

  开学已经一个月了,他正在上初中的儿子王晨还整天哼哼叽叽不愿意上学。

  王先生和妻子都是一家国有企业的普通职工,但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从上小学开始,就把儿子送到海口的寰岛小学。这是海口最好的私立小学之一,只要能够交得起费用就可以在该校就读。

  可是,今年王晨该上初中了,在海口好一点的初中并不是花钱就能上的。王先生一肚子的苦水:“当初海口的几所重点中学,我都申报了,但人家连考试的机会都不给。”由于没有关系,最终孩子只上了一所普通中学。

  而王晨却不能理解父母的苦衷。不只一次委屈地告诉父母:“我不喜欢这个学校,在这里边我一个朋友都没有,还有同学欺负我。”

  “我刚睡着,旁边的同学趁老师不在就用脚踢我,害得我一个中午都没睡好,下午上课就忍不住打起了磕睡。”

  王晨还向父母诉苦,老师讲课总是夹杂着万宁话他听不太懂,现在每天最不想做的事就是上学……

  王晨稚嫩的小脸上常常露出冷冷的无奈。

  像王先生一家的境遇在海南并不是个别现象,可以说比比皆是。

  海南仅有海口和三亚两个地级市,基础教育本来就差,市县就更不用说了。

  最近这些年,农村的孩子进乡镇,乡镇的孩子进县城,县城的孩子进市里,市里孩子挑学校的现象愈演愈烈。

  王晨正是进城读书学生中的一员。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校长这样解释,这也不能怪学校不给机会,以他们学校为例,40%左右的属于划片招生。另外占60%左右的学位可以面向全省考试招录240多名特长生,然而报名的却高达2000多人。

  “最后只能录取两种学生,一种是考试成绩很突出的,另外一种就是各种"有关系"的。”这位校长坦言。

  他解释说“各种关系”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学校的共建单位,每年给学校多少资助,学校再给一些指标作为回报;另一种就是各级领导“批条”。

  开学一个月了依然有领导“批条”

  近日,记者先后来到海南侨中、海口一中、琼山中学、海口实验中学等海口的重点中学暗访。

  10月11日下午,记者来到海口市的一所重点学校,学生们正在上最后一节课。

  记者看到,一个约60平方米的教室里,摆放了8排桌椅,每排有9个学生座位,粗略估算该班级的学生人数在70人以上。前面桌子接上了讲台,后面桌子抵到了教室的后门,后门打不开。70多个学生只好全部从前门走,一到下课时,学生们争着挤出教室去卫生间,上课铃响了好一会儿,学生们还挤做一团。

  “班里的学生实在太多了,没办法,我只能用扩音器来讲课,可是用这个发出的声音过大,时间长了会影响孩子们的听力,但是我想总比他们听不见我讲什么要好。”一名班主任教师这样对记者说。

  接下来的几天,记者来到另外几所重点学校看到的情况也大同小异。

  一位学校的校长解释说,他们学校一开始也是按标准班50人来招录的,但各级领导的“批条”让每个班越来越大。

  “到今天已经开学一个多月了,这两天还有领导"批条"安排学生进来!”这位校长无奈地说。

  “那么今年的学生与往年相比情况怎么样呢?”

  那位校长苦笑:“有过之而无不及。”

  据记者了解,为数不少的海口重点学校未能严格执行高中“三限”政策,超人数招收择校生问题较为普遍,这其中“条子生”占了多数。

  据海南省审计部门透露,部分学校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收取与入学挂钩的“捐资助学款”。违规收取择校费11495.3万元的7所学校,仅2009年秋季向片区外学生收取与学生入学挂钩的“捐资助学款”就达1350万元。

  领导不批条,麻烦减一半

  2009年海口市政府出台的《海口市中小学捐资助学管理暂行规定》规定,对于完成范围内招生任务仍有学位的公立学校,可适当招收少量借读生(也称择校生),但不收取借读费(择校费);捐资助学应当是自愿和无偿的,不得与招生、入学和考试成绩挂钩,坚决杜绝以钱买分、以钱买学籍、以钱选择公办学校的行为。

  然而,择校生不但没有杜绝,却有愈演愈烈之势。

  海口一位重点中学老教师坦言:“择校”之所以能形成特殊的生态链条,其根本原因在于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均衡。

  重点学校有最好的教学条件,最好的师资力量,相反,薄弱学校由于先天不足,在这场生源质量和办学能力的双重较量中只能越来越弱,学校两极分化成为择校风长盛不衰的源头。

  “如何解决重点中学班级不断"长大"的问题呢?”

  “关键是要推进教育公平,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海口市教育局主管基础教育的副局长王涯燕快言快语。在具体措施方面,她认为强校弱校“捆绑前行”不失为一剂良药。即一所强校与一所弱校、一所城镇学校与一所农村学校“捆绑”前行,体制上一对学校设一个法人,一位校长;师资上,两校通融,一位教师两校任课;教育教学,一个制度管理,一个模式运转。

  她认为有关教育管理部门还应该设立奖励基金,对帮扶弱校的强校和帮扶农村学校的城镇学校定期考核,对获奖者给予适当奖励。

  海南富岛律师事务所的王伟律师则认为,政府应制定有助于教育公平的政策,比如:取消重点学校制度;停止保送生、特长生、定向生、国防生、三好学生加分等政策;农民工子弟进城读书享受同城市民待遇;地区之间实行教师定期交流与流动制度,努力实现学校间教师配备的均衡化;在义务教育学校经费投入和硬件建设中相对均衡、缩小差距等。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校长说,今年7月在一个全国名校校长的培训班上,内蒙古八一中学的校长说,他们那边就控制得很好,内蒙古自治区主要领导在一次教育工作会上宣布:“哪个领导给学校批条,领导就下岗,哪个学校的校长接条,校长就下课。”当地政府态度如此坚决,向校长递条子的事情自然减少。

  这位校长感慨道:“领导不"批条",麻烦减一半,就不至于重点中学班级会不断"长大"。”(本报记者 赖志凯) (来源:工人日报)
(责任编辑:刘晓静)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