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英博物馆中国馆馆藏的清青花扁壶 摄影:于世文 |
大批流失海外的中国文物已成国人心中挥之不去的痛。世界三大博物馆之一——大英博物馆是收藏中国流失文物最多的一家,竟达2.3万件。
大英博物馆所藏中国文物囊括了远古石器、商周青铜器、魏晋石佛经卷、唐宋书画、明清陶瓷以及45卷《永乐大典》等超级国宝,可谓门类齐全,时间则跨越了中国各个历史时期。
众所周知,大英博物馆是与巴黎卢浮宫、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齐名的世界三大博物馆之一,向往久矣!
庚寅年初秋时节,我与家人一起来到昔日“日不落”帝国的首都――伦敦,终于有机会走进位于牛津街北面大罗素广场的大英博物馆。
展现在面前的这座古罗马柱式建筑,柱顶刻有精美的巨幅浮雕,恢弘大气、雄伟壮观。2000年12月建成并对外开放的大中庭位于博物馆中心,它拥有1656块形状奇特的玻璃片与钢材结构组成的的网状穹顶,目前是欧洲最大的有顶广场。进入广场感觉这座具有257年历史的古老博物馆颇富现代气息,敞亮的大厅与周围的展馆相连接,中心的阅览室与图书销售部方便游客,人性化的设计更使人产生好感。
世界藏品最丰富的博物馆
大英博物馆拥有100多个展厅,囊括了古近东馆、埃及馆、希腊罗马馆、史前及早期欧洲馆、中世纪和近代欧洲馆、西亚馆、东方艺术文物馆、民族馆、版画与素描画馆、硬币与纪念币馆等10个展馆;约藏有700万件文物,许多世界顶级珍品都被收藏在这里,其总价值可能超过一个中等国家的全部国民财富。当今,每年约有来自世界各地的600万游客到这里参观。英国一位教授曾坦诚地说,“英国强大的时候领土增加了111倍,它从殖民地收集的文物也增加了100倍”。
埃及馆被视为大英博物馆的“镇馆之王”。在埃及馆入口处矗立着一块引人注目的罗塞塔石碑,无疑这是真品。去春,本人在开罗的埃及博物馆也只能看到复制品。记得埃及博物馆的讲解员激昂而又悲情地说,这块公元前196年的石碑是他们的顶级国宝,它以希腊、古埃及象形文字和书写体三种字样纪录了托勒密王朝时期的一段诏书,被称为“通往古埃及文明的钥匙”,但石碑的真品远在伦敦的英国博物馆内。
其实,在开罗埃及博物馆内见不到的真品何止这块石碑?许多珍贵壁画真品和公元前1720年埃及第19王朝法老拉美西斯二世的巨大半身塑像及诸多木乃伊真品都只能在大英博物馆内才能大饱眼福。
希腊、罗马馆在大英博物馆内占有偌大的面积,在林林匆匆的欧洲各历史时期的文物中,不能不说说希腊帕特农神庙的雕像,由于它是18世纪末英国贵族埃尔金贿赂希腊官员所取得的,因此在英国被称为埃尔金大理石雕像。我们也清晰地记得,前年秋天,当我们在雅典登上山丘进入卫城的帕特农神庙时,里面空无一物,卫城的工作人员说,安放在帕特农神庙里的由希腊著名雕刻家雕刻的栩栩如生的雅典守护神——雅典娜雕像,早在200多年前就被运到英国了,除了看看画册外,他们也从来没有见过雕像的真品。
难怪许多来自埃及与希腊的游客,在大英博物馆见到他们的国宝时,都满面泪水久久地站在那里不肯离去。
藏有中国顶级文物最多的博物馆
时间有限,我们在2.5英里的观展路经上快步奔走,想把更多的时间留给中国展厅。信息显示,联合国科教文组织2006年披露,中国流失文物多达164万件(还不算各国私人藏有的10倍于这个数字的中国文物),被世界47家博物馆收藏,而大英博物馆是收藏中国流失文物最多的一家,竟达2.3万件。
大英博物馆专门陈列中国文物的33号展厅,与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和印度展厅一样,中国展厅也是这里屈指可数的特别引人注目的几个国别展厅之一。我们进入中国展厅,即刻就看到迎面墙壁上有几十平米的敦煌壁画,走近壁画细看,还能见到它被当年所谓的“西方探险家”切割的伤痕,但壁画色彩依然艳丽诱人。看着这敦煌壁画被切割的伤痕,阵阵心疼,不由想起报载有关敦煌的另一些信息:在敦煌藏经洞的4万多件经书书稿中,也有1.3万件在大英博物馆里。
大英博物馆所藏中国文物囊括了远古石器、商周青铜器、魏晋石佛经卷、唐宋书画、明清陶瓷以及45卷《永乐大典》等超级国宝,可谓门类齐全,时间则跨越了中国各个历史时期。
在展示的中国青铜器文物中,我们看到了一件商代的双羊连体尊,双羊背背相连,其连背上驮着一个圆柱型器皿,羊角弯曲,眼睛、嘴巴塑造得惟妙惟肖,四肢羊腿稳固地支撑着羊体和器皿,铜绿淡雅,结构对称,纹饰纷繁和谐,质感厚重拙朴,整体造型美轮美奂,吸引着许多中外观众驻足观看。同行的朋友和在场的同胞都十分无奈地说,这么好的国宝,在我们自己的国家内从来没有见到过。
在中国瓷器展厅内,历代精瓷珍品目不暇接。这里特别想说的是一对元朝“至正型青花龙纹大瓶”,瓶颈上有确切的纪年,瓶身上下共有九层花纹,几乎囊括了除人物外元青花绘画的全部元素:龙纹、云纹、海水、蕉叶、扁菊、杂宝等一一细现。国内收藏专家曾有评述,自这对青花龙纹大瓶问世后,凡纹饰繁多、绘制相仿的元青花,统称“至正型”;上世纪80年代,国际拍卖市场上元青花高价走俏,名声大噪,以至于能亲眼看到这对元青花大瓶者都是很幸运的人。这么说,我们能见到这件国宝,也算很幸运的人啦。
走着走着,唐三彩《马》、宋磁州窑《马戏枕》、元《青花鱼藻纹大盘》、明宣德景泰蓝、清德化白瓷器等一一映入眼帘。在异国他乡的博物馆里,观看自己国家的国宝,却止不住一阵阵心酸涌上心头,一阵阵创痛在神经里传导。
无缘中国国宝《女史箴图》
行前,有教授指点,到大英博物馆里,一定要看看中国国宝《女史箴图》,那是中国东晋顾恺之作品的唐代摹本。它是当今存世最早的中国绢画,是尚能见到的中国最早专业画家的杰作之一,它被称为中国美术史的开篇之作、具有里程碑的重要意义,也是世界美术界公认的中国超级国宝。
传统的中国美术评论常把顾恺之的画作喻为“春蚕吐丝”,其作品线条细腻,画面柔美鲜活,后人鲜有超越者。《女史箴图》一直是历代宫廷收藏的珍品,现在世界上只有两幅摹本,一是宋人摹本,笔意色彩皆非上乘,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另一幅就是大英博物馆中的唐人摹本。
《女史箴图》原存于清宫,是乾隆皇帝的案头之爱,后转藏于圆明园中。1860年英法联军入侵北京,它被英军大尉基勇从圆明园中盗出掠走。
教授的话字字句句响在脑海,我们依依不舍地离开中国瓷器展厅后,急忙寻找这件宝贝,可到处也找不到。几经询问,方知它被大英博物馆视为“镇馆之宝”,长年密藏在斯坦因密室,根本没有展出。但2008年2月,大英博物馆曾将《女史箴图》偶尔移出密室,作过极为短暂的展出。当时消息灵通又能及时前往目睹者,寥寥无几。
据说,南京一位学者曾有幸在大英博物馆密室看过这个摹本,当时登记册上只有两个日本人于上世纪20年代去现场临摹过这个摹本的纪录。在大英博物馆里,岂止无缘参观《女史箴图》一件中国国宝?要知道在大英博物馆里的2.3万件中国文物,长期陈列的只有2000件,还不到总藏量的1/10,尚有9/10以上所藏中国文物存放在10个不开放的藏室中,除非得到特殊准许才能观赏,像我们这样的一般游客是绝对无缘谋面的。
无缘见到《女史箴图》、无缘参观藏在大英博物馆里的更多国宝,确是此行的重重心结,以至于回到北京之后,仍迟迟难于疏解。
[1] [2] [3] [4]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