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圆明园全球倡议归还文物 成龙受聘回归形象大使

来源:新京报
2010年10月19日02:17

乾隆款仿漆菊瓣盘残片。
  修复的乾隆年间钢鎏金金刚。
  文物修复:3万碎片“挑”出130件文物

  昨晚,已修复完成的130余件文物被交还给圆明园管理处,包括瓷器、铜器、石刻和佛造像。

  据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专项基金管理委员会执行主任于洋介绍,今年3月下旬,该基金会与圆明园管理处启动了出土文物修复工作,“原料”是3万多块残破的瓷片,它们来自历年遗址整修和考古勘探。

  文物修复有望常态化

  在3万块碎瓷片中,配对重塑出一件件没有原型参照的文物。“就像一个庞大杂乱的拼图游戏。”来自高校文博系的大学生作为志愿者承担了这项艰巨任务。

  目前,3万多块瓷器残片只完成了7000余块的修复,重塑了130余件瓷器文物,剩余瓷片还将继续进行修复还原。“今后,我们争取让圆明园文物修复工作变成一个常态。”

  两个半月修复一个碗

  康熙青花双龙戏珠碗是此次修复的一个“奇迹”,这个从3万多块瓷片中重生的一个碗,其完整度却超过了80%。这个碗从3月26日开工,到6月16日拼成。

  本报记者 傅沙沙

  文物追索:流失文物至少150万件

  自1860年遭英法联军焚烧以来,圆明园到底流失了多少文物,至今依然是一道历史谜题。

  “从目前所存信息看,散失在国内外的各类圆明园文物至少有150万件。”圆明园管理处主任陈名杰说,由于记录圆明园摆设的“陈设清册”没有留存下来,可能毁于战火,因而失去了精确排查圆明园流失文物的依据,这个数字也只是一个估算。

  海外寻宝强调“非追讨”

  为寻找圆明园海外流失文物,圆明园管理处曾于2009年10月成立工作组专程赴美国进行寻访。“当时有一家博物馆在初次见面时就带上了律师,还以为工作组是来"索要文物"的,所以准备"对抗"到底。”陈名杰回忆道。

  不过由于工作组一再强调此行意在“摸清家底”,而非追讨流失文物,工作组还是得到大多数博物馆和有关机构的热情接待。

  陈名杰说,美国寻访之旅“事实比我们预计的要好”,比如,华盛顿弗利尔和赛克勒博物馆派专家介绍馆藏文物和圆明园老照片,还破例紧急安排工作组到地库参观其镇馆之宝;美国国会图书馆将馆藏与圆明园有关的文献资料搜罗备至,欢迎工作组的到来。

  下一步,圆明园管理处还将择机开展赴欧洲和日本的寻宝之行,以期能建立一份较为完整的圆明园流失文物名录。

  追索文物困难重重

  虽然文物流失国追讨文物“回家”有相应的国际公约作为法理依据,但对于已经流失海外很久的文物,特别是追讨从圆明园流失的价值连城的文物,实际操作起来困难重重。

  在文物主权问题上,一直存在两种争议:一种认为文物是属于全世界人类的财富,应该被存放在一个最有利于其保护的博物馆,而不应该为文物国籍争论;另一种视角则彻底否认了“最合适存放地”的说法,认为文物身上承载着该民族的文化记忆,应当归属所属国,而不应是飘零在世界各地的文化符号。

  著名文物专家、中国文物学会名誉会长谢辰生认为,追索海外流失文物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对非法出境的文物我们要永远保留追索的权利,“但有时也不能太着急”。据新华社

  历史揭秘:纵火烧园者为英军

  “当年英法如何达成一致行动意见?掠走的文物如何分配?”昨日,《圆明园劫难记忆译丛》试读本8种向社会发布,将首次大规模向中国读者披露那场劫难的历史理解和原始资料,包括下令火烧圆明园的英国特使额尔金勋爵的回忆录。

  译丛参照大量英法史料160种,包括当年英法联军远征中国亲历者的回忆录等,最著名的有法军统帅蒙托邦将军、法国特使葛罗男爵、英军统帅格兰特将军的回忆录。

  人大清史研究所教授王道成表示,译丛对抢劫焚毁圆明园的过程及文物的流向有着详尽描述,可填补我国相关史料之缺。

  战争起因

  火烧圆明园不是来华初衷


  据西方史料记载,英法联军最早来华的军事目的不是烧圆明园,而是要求中国兑现中英、中法《天津条约》。1859年,英法外交使团前来换约时遭清廷拒绝,并在塘沽口被清军战败。英法两国决定攻打中国。

  洗劫文物

  英军点火焚烧圆明园

  根据西方史料记载,法军最先进入了圆明园,并开始洗劫这里的文物。迷了路的英军随后赶到,下令火烧了这座旷世园林。

  在洗劫火烧圆明园后,英法联军在北京成立了战利品分配委员会,英法各3个人负责。译丛披露,文物基本被分为三个部分,大型重要文物被献给了英女王和法国拿破仑三世;将军们也分到一部分;此外,参战士兵也获得了部分战利品奖励,“文物被先估了价,每个士兵差不多能分到200法郎”。

  关于纵火

  “火烧圆明园为《天津条约》”


  由于圆明园被毁真相始终是一个难解的谜团,因此坊间传闻甚多,包括“虐俘说”、“珍宝说”等不同版本。

  王道成表示,上述两种说法都不正确。37名英法被俘人士并没有受到虐待,他们在被送到圆明园的第二天就转到刑部监狱,并受到贵宾待遇。根据译丛中相关人士的回忆录,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真实原因是以此逼迫清政府接受《天津条约》,因为从1859年开始,清政府并未承认与英法两国签订的《天津条约》。

  本报记者 傅沙沙
[上一页] [1] [2]
(责任编辑:杨建)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