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昨晚宣布,自20日起,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0.25个百分点,由现行的2.25%提高到2.50%;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25个百分点,由现行的5.31%提高到5.56%;活期利率不变,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据此相应调整。
自2007年“防通胀、防过热”的六轮加息之后,由于连番自然灾害及随之袭来的全球金融危机,中国于2008年全年进入“降息”通道,先后下调基准利率5次,2009年全年未出手改变利率。
2010年,被业内称作金融危机复苏时期的“宽松政策退出期”,随着日渐增加的通胀预期,“加息”声浪愈来愈紧密。年内,央行曾三度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月内又特别要求内地六大商业银行上调其存款准备金率50个基点,但“加息”利器一直未曾出手直至昨晚。
虽然今年以来数度有“加息”传言泛滥,但央行一直未见动作,正在加息传言逐渐匿迹之时,央行加息了。央行昨晚宣布自2010年10月20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0.25个百分点。这次重新祭出加息利器距离2007年12月21日的最后一次加息,已时隔两年又10个月。
探因
李稻葵:主因是对通胀担忧
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教授李稻葵:对当前通胀压力的担忧是央行选择此时加息的重要原因。李稻葵指出,加息的幅度不重要,央行在控制通胀和经济上涨放缓之间选择通胀作为主要矛盾。
对称加息,是出于对银行股产生更小影响的考虑。李稻葵指出,加息还对地产业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赵锡军:三方面原因导致加息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表示,央行此举出于三大考虑:其一,货币供应增速过快,M2增速已大大超过了年初制定的17%的目标;二,当前整体价格上升压力很大;三,负利率问题严重。
对于央行此举是否意味中国将进入加息周期,赵锡军认为不能这么看,央行主要还是希望通过这次加息引导市场预期,特别是对价格上涨压力很关注,后续政策将视各方反应而定,最主要还是要看经济增速的情况。
郭田勇:是地产调控的延续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郭田勇认为,这次加息是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的延续。
郭田勇还表示,周四即将公布的经济数据或是央行做出加息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
对于央行此次为何采取对称加息,而不是此前呼声很高的只提高存款利率,郭田勇分析,主要是基于两方面考虑:首先,只增加存款利率,贷款利率不变,对资金成本没有影响,这样可能导致对房地产的效果打折扣;其次,今年三季度我国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实体经济可以承受加息带来的冲击和压力。
>>小计算
贷款百万月供将增百余元 “伟嘉安捷”认为,加息后首套、二套房客户还款压力将增大,以贷款额100万、贷款20年计算(见下表),首套房基准利率加息后每月月供增加115.57元,总利息增加27737.29元;首套房八五折利息,加息后每月月供增加94.48元,总利息增加22676.12元;二套房上浮1.1倍利率,加息后每月月供增加130.24元,总利息增加31256.73元。
影响
股市
将导致股市短期波动 信达证券研发中心副总经理刘景德表示,此次央行加息对市场影响相对较大,因为在上次存款准备金率上调之后,大家都普遍认为今年加息的可能性不大,有些出乎意料。当谈到会对股市有何影响时,他认为,可以肯定的是,央行的加息对股市是偏利空的消息。
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认为,加息对于股市将产生结构性的影响。再加上股指在国庆长假之后已经涨了八个交易日,本身就需要回调,因此,此次加息短期内会对行情形成一定的打压。但他同时强调,由于宏观经济仍然走势未变,加息只是导致股市短期波动,而且从加息的幅度来看,低于此前市场的预期,因此,不会导致大势掉头。尤其是目前股市估值本身就很低,很多行业已经基本没有泡沫的存在。
市场可能先抑后扬 大成基金首席宏观策略分析师薛华认为,央行突然加息未必是坏事,因为这预示管理层对宏观经济有信心,在经济向好的大背景下,整个股市有向上空间。一般而言,经济上升初中期,通胀明显上升之前,紧缩政策对经济和市场影响很小,只有累积到一定程度之后负面效应才逐渐体现,目前远未到担心负面效应的时候。不过,此前上调六家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使市场预期加息政策会进一步延后,此次突然加息超出预期,因此可能会在短期内对市场形成冲击,A股应会走出先抑后扬行情。
薛华指出,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领先指标继续回升,顺差缩小内需上扬,应是管理层看好经济趋势的客观依据。由于此轮加息幅度正常,并不是严厉的大幅调整,仍然可以视为是货币政策的微调,相对宽松的货币政策的大基调其实还是没有变。
楼市
进一步抑制购房需求 北京中原三级市场部总监张大伟认为本次加息的影响有几点:首先,加剧二次调控威力。相比第一轮调控效果欠佳的主要原因购房者对通货膨胀预期强烈,投资渠道单一,第二次调控不仅收紧了限购,北京还在四季度增加了超过50块土地供应。加息打击了看涨房价的最大理由——通货膨胀。
其次,进入再次的加息通道。虽然相比之前的政策,仅加息了不到0.25个基点,但是本次是继2008年12月23日后首次加息,接近两年的货币宽松政策已开始明显收紧,市场流动性将明显收紧。
第三,增加炒房者成本。虽然仅加息0.25个基点,但是对于已收紧了首付的政策,购房者将面临直接的利息支出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将限制市场上那些资金实力不强、还款能力有限的购房者的购房需求。
热钱
热钱可能大量涌入 中国建设银行高级研究员赵庆明指出,加息会使得中外利差进一步扩大,人民币升值压力进一步增加。同时,加息使中国对热钱的吸引力也进一步提高。赵庆明分析,热钱不一定都直接流入股市和楼市,有相当一部分热钱就“趴”在银行账户中,分享利息收益和汇率收益。这一部分热钱在加息后可能会大量增加。
社科院宏观经济研究室主任张晓晶也表示,加息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人民币升值压力加大。按经济学理论,在抑制通胀方面,升值和加息是可以替代的。
社科院金融所副所长殷剑锋也认为,加息在短期内将进一步加大人民币升值预期,并导致外部资金流入削弱调控效果。他认为,理论上一国经济强势而货币利率高企,往往会吸引资金流入。由此这是加息的一个中性、甚至说不利的影响。
反应
美元走强商品市场承压 昨晚,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加息后,海外市场人士担心此举将减少未来中国经济增长预期,投资者风险偏好加强,美元、日元等避险货币上涨,美元对欧元等主要货币反弹走强,欧元兑美元跌破1.39关口。
分析师称央行加息意在压低货币泡沫,收紧流动性,近期受美元持续疲软不断走强的大宗商品市场受到重压。
中国央行宣布加息后,纽约原油期货电子盘从82.7美元附近直线下跌1美元,至81.7美元附近;黄金期货从1368美元附近降至最低1352美元。有色金属方面,LME铜下跌150美元左右,从8432美元附近降至最低8275美元,伦敦锌、铝等金属同步下跌。
本版采写本报记者高晨 敖晓波 赵丽萍
加息周期“起步”应对通胀风险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副教授
市场上纷纷扰扰了很长时间的加息传闻终于得到了证实:央行决定,自今年10月20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其中,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0.25个百分点,由现行的2.25%提高到2.50%;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25个百分点,由现行的5.31%提高到5.56%。
本次加息的“靴子”已经落地,这标志着控制通货膨胀风险的号角正式吹响,也意味着新一轮的加息周期拉开了帷幕。
早在今年的两会期间,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就为CPI的上涨设定了3%的红线,这是在综合考虑了去年价格的翘尾因素、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传导效应、国内货币信贷增长的滞后影响以及居民的承受能力等多种因素下做出的一个重要决策。但是仅仅过了两个月,即在今年的5月份,我国的CPI涨幅就已经超过了该红线,达到3.1%。此后的几个月,CPI节节攀升,至8月份已经提高到3.5%,而市场上普遍预计9月份的CPI涨幅将超过8月份的水平,创自金融危机影响以来23个月的新高。在这种背景下,动用加息的手段就成为决策层必须考虑并付诸实施的最重要的宏观调控措施。
按照货币主义的观点,通货膨胀本质上是一种货币现象。很显然,我国目前的流动性泛滥问题依然十分严重。这其中既有过去遗留下来的历史积累,也有近年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而实行的过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有研究就指出,最近十年内,中国货币供应量的实际累计增幅相当于GDP与价格累计增幅的140%。在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出台了4万亿规模的经济刺激计划,而经济危机策源地的美国,到目前经过两轮经济刺激计划的规模,加起来也只有9000亿美元左右,合计不到6万亿元人民币。
不仅如此,在宽松的货币政策下,中国的货币发行规模也日渐庞大。就在今年9月,央行公布的新增信贷较7、8月份有了大幅反弹,达到5955亿元,远超出市场5000亿元左右的预期。截至9月末,狭义货币M1和广义货币M2增速仍保持在20%左右。另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网站公开的最新资料显示,截至今年8月,中国的广义货币M2已经达到68.7万亿。相比之下,经济规模相当于中国3倍多的美国目前M2 8.6万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58万亿,中国的M2比美国多10亿人民币。
在流动性泛滥的情况下,除了CPI不断攀升之外,资产价格也出现了大幅度上涨,这其中固然有输入性通胀的因素在里面,但与宽松的货币政策却有着直接的关系。以房地产为例,虽然政府多次出台严厉的打压措施,但我国房地产价格始终难以低下“高昂”的头。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房价在今年9月份重新出现上涨势头,全国70个大中城市的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9.1%,环比上涨0.5%。
目前,持续上涨的物价压力已经对老百姓的生活产生了实质性的负面影响,而且对企业生产也形成了很大的冲击。在这种情况下,加息可谓是正当其时。从经济发展的周期来分析,这也意味着宽松的货币政策正式退出舞台,更加重视经济结构调整、保障民生福利的时期正式开始。
(责任编辑:杨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