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三峡大坝175米蓄水 > 三峡蓄水消息

蓄水175米将全面考验三峡工程(图)

来源:新华网
2010年10月26日11:58
  这是三峡大坝下游,图上中下方建筑是右岸电厂(10月26日摄)。 10月26日,三峡工程蓄水到175米的目标水位。 新华社记者 程敏 摄

  新华网宜昌10月26日电(记者 刘紫凌 廖君 吴植)26日,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首次达到175米正常蓄水位,大坝建筑物、发电机组、库区地质、库岸堤防等各方面也将接受高水位的全面考验。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董事长曹广晶说,工程枢纽建筑物、库区泥沙淤积情况、以及水质、地质变化等,必须在175米水位下才能真正得到全面的监测、检验和实证。

  他表示,175米的高水位对于水利枢纽建筑物来说应该是一个考验,但三峡工程质量安全有保障,他对此“很放心”。

  曹广晶指出,库区泥沙淤积情况是水电工程的世界性难题,是接受检验的主要内容,但监测情况比预期好;另外,枢纽设备、电站机组、大坝闸门、三峡船闸首次在175米条件下运行,也是考验,但这些考验还“不是特别严峻”。

  据介绍,高达185米的三峡大坝属重力坝,靠自重抵抗上游水压力和其他外荷载。根据设计,大坝稳定荷载至少应是水压力、泥沙压力、风浪冲击力和地震力等滑动荷载的3倍。在175米高水位下,大坝变形和基础渗流都是监测、检验的重中之重。

  三峡集团公司提供的最新监测结果显示,175米蓄水47天以来,大坝、船闸、厂房、茅坪溪防护坝等建筑物变形、渗流、应力应变均在设计范围之内,取得的监测成果反映三峡工程挡水建筑物及基础工作性态正常。

  蓄水以来,截至25日,三峡船闸运行情况正常。平均每天运行27闸次,通过船舶164艘,通过货物23万吨。 随着水库水位达到175米,三峡电站投产的26台巨型水轮发电机组也首次接受最高蓄水位的全面考验。国务院长江三峡三期工程枢纽工程验收组专家组成员及机电组组长杨定原表示,从目前监测情况来看,发电机组运行平稳正常。

  早在三峡工程论证时就曾有人担忧,蓄水175米后,位于水库回水端的重庆港可能会被泥沙淤死。三峡工程总工程师、中国工程院院士郑守仁透露,2003年6月至2010年9月,三峡入库泥沙15.68亿吨,出库泥沙4.128亿吨,水库淤积泥沙11亿多吨。

  郑守仁说,由于上游水土保持工作加强和水库建设等多方面原因,三峡水库年均入库沙量逐年减少,目前已较初步设计水平减少了56%左右,比原来预计的情况要好得多,不会造成威胁。

  在曹广晶看来,库区两岸边坡是否稳定,可能才是三峡工程蓄水175米后要面对的最大挑战。据介绍,一般来说,蓄水初期是新库岸的不稳定期和再造期,也是隐性地质灾害的集中释放期,经过前些年的蓄水泄水,两岸地质状况会逐渐适应稳定下来,地震和滑陂现象会明显减少。

  三峡集团公司的实测显示,在今年的蓄水过程中,库区2400余处涉水滑坡体运行稳定,目前尚未收到险情报告;地震监测情况也好于往年。三峡水库现在蓄水至175米后,2011年度库区水库诱发地震活动发生重大变化可能性不太大。

  另外,蓄水也未带来水质恶化。据统计,自9月10日启动175米蓄水至今,三峡坝前共打捞漂浮物约2.4万立方米。监测显示,今年175米蓄水以来,长江上游干流主要断面水质保持在Ⅱ-Ⅲ类,支流水质以Ⅲ-Ⅳ类为主,较之前两次蓄水过程无明显变化,整体水质保持稳定。

  曹广晶说,未来三峡工程还将继续进行175米试验性蓄水,地质、泥沙、水质和工程质量安全等问题将继续得到实践的全面检验。虽然监测数据显示,实际情况比当初预想的要好,但仍然不可掉以轻心,后期更需要加强监测和防治。
(责任编辑:赵婷)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