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谢鲁江:政府拥资源太多 国家应助民众安排一生

来源:搜狐嘉宾访谈
2010年11月01日14:05

  税制应成财政体制改革焦点

  苏博:有专家建议,以财税体制改革作为改革的切入口,对财政预算和非预算外的支出进行确实约束,改革才有一个好的基础,您怎么看待这个观点?

  谢鲁江:财政可以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政府的指挥棒。过去我们老强调GDP增长是政府的目标,实际上仔细分析起来,政府更关注的是财政。很多政府的行为是由财政决定或导向的。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改革财政体制作为突破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

  总结我们国家改革开放的经验,很大程度实际上是由于财政上的困难决定了政府要推动改革。比如说当年的国有企业改革, 80年代初我们开始扩大企业自主权,为什么扩大企业自主权?当时国有企业大面积亏损,上缴利润大幅度减少,有一年时间过半,财政收入还没有过半,就很紧张了,怎么让企业创造更多的利润,上缴更多利润?由此就决定扩大企业自主权,调动企业积极性,允许企业生产市场所需要的东西,除了上缴政府利润之外,允许企业有一部分的留成,企业有自己的一部分利润,由此推动了整个国有企业的改革。随着扩大企业自主权,问题越来越多,首先企业扩大自主权要求自主获得资源,获得生产要素,不让我自己招工,获得各种生产资料我怎么生产?所以要求生产资料的市场培育起来,接下来招聘人才,接下来企业产权市场,企业股份制改革,股票市场等一系列的市场培育发展起来。当时的出发点只是考虑为了解决财政困难,没想到引发了这么大的社会变革。从财政推动改革,可能会是很有效的改革,不但推动政府行为职能的转变,很可能带动整个市场体制的进一步发育及市场体制的完善、企业的改革。

  财政体制的改革并不仅仅局限于对预算的约束,我觉得更重要的是税收体制的改革,整个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财政体制的改革。

  我曾经去到一个乡,这个乡拼命的招商引资,但是好多项目都属于国家环保政策、能源政策严格限制的,有些是完全禁止的。问他为什么要搞,他说他没办法,因为现在乡财政不是一级财政,完全靠县财政给他拨款。拨款只能够一个基本人头费,甚至连人头费都不够,只够发自己的工资,但是乡里承担很多职能,文化建设、教育发展,社会救济等等,但是他没有钱,就得想办法找到财源。一搞项目,比如说上一个一亿元的项目,有百分之多少的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国家财政拿走一部分,省里再拿走一部分,再到市里,市再到县里,最后剩下一点给他返回。一个亿的项目可能得到五六十万元的收益,这样相对乡里的日子就好过了。今年一亿的项目上完了,明年呢?明年就得想办法再搞一个。

  为什么我们GDP扩张的冲动老是控制不住,很大程度跟我们财政体制的设计有关系。所以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从财政体制上想想办法,怎么样从财政体制上来配合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是值得考虑的。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责任编辑:康少见)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