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深圳上千市民参观“雪龙”号 体验船上生活(图)

来源:深圳新闻网-晶报
2010年11月10日07:02
工作人员向参观者介绍驾驶舱。
工作人员向参观者介绍驾驶舱。

坐上直升飞机驾驶座过过瘾。
坐上直升飞机驾驶座过过瘾。

游泳池只有2米宽4米长。
游泳池只有2米宽4米长。

一个5岁的小朋友杨阳对驾驶台很感兴趣,龚洪清将小家伙抱到驾驶椅上。
一个5岁的小朋友杨阳对驾驶台很感兴趣,龚洪清将小家伙抱到驾驶椅上。

  晶报记者 陈小荣 温婷 马东梅/文 贾玉川/图

  “雪龙号的驾驶舱视野真好”“这船上还有直升飞机呢”……昨日上午,“雪龙”号对公众开放,经预约的市民有序地排队进场参观,前来参观的市民非常踊跃,科考人员也热情地给市民作介绍,回答市民的问题,不少参观的市民都表示,“虽然参观只有半个小时,但是却受益匪浅”。

  昨日上午10时40分,南极科考队一行71名队员,还来到莲花山顶向邓小平铜像敬献鲜花,并深深鞠躬表达缅怀之情。很多队员拿出相机或手机,与小平铜像合影留念。队员中绝大部分人是第一次来深圳,他们对深圳30年来的变化感到惊讶,言语中充满赞赏和感慨。

  “深圳的发展离不开小平同志的深切关怀,南极科考活动同样如此。”前来为小平铜像献花的中国极地研究中心中山站站长赵勇深有感触地说。赵勇介绍,中国对南极的探索始于1984年,那年,邓小平同志亲自为首次中国南极科考题词:“为人类和平利用南极做出贡献”。1989年,我国第二个南极考察站——中国南极中山站成立,邓小平同志还为中山站题写了站名。

  昨日下午2时30分,部分考察队员在赵勇带领下来到海滨生态公园种树。深圳海洋局工作人员介绍,为了纪念此次南极科考队从深圳出发,他们特别在海滨生态公园专门辟出一块地方种下了27棵树,其中3棵是金龟树,24棵为银桦,称为“极地林”,并在极地林前立了一块石头,上书“第27次南极科学考察队深圳起航林”。参与种树的科考队员韩正兵表示,“这是我们极地工作者在深圳留下的印记,很有纪念意义。”

  此外,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第27次南极科学考察队领队刘顺林昨日来到深圳大学,为大学生们作了一场生动的极地科考报告会。

  今天,科考专家还将到深职院作报告,市政府将为科考队举行欢送晚宴。明天,“雪龙”号将从深圳起航前往南极科考。

  记者

  体验

  “雪龙”号上的吃住玩乐

  昨天上午10时,记者跟随预约参观“雪龙”号的市民一起乘坐大巴前往盐田港,一睹“雪龙”号真容。“雪龙”号公众开放日的这两天,从早上7:30分起,每30分钟就有一辆大巴,将预约参观“雪龙”号的市民送往盐田港。因为时间有限、预约人数较多,市民每次登船参观“雪龙”号的时间大约为30分钟。

  驾驶室:“雪龙”号的大脑

  “雪龙”号总长167米、船体为火红色。记者首先来到位于6层的“雪龙”号驾驶室。“驾驶室大约200-300平米,主要有驾控台、海图桌、报务桌台等3个主要的部分,相当于"雪龙"号的大脑。”“雪龙”号网络通讯工程师龚洪清参加过17次南、北极科考。“我主要是在报务桌台工作,负责整艘船的通讯、联络工作。”龚洪清说。

  驾驶室的核心位置是驾驶台,“平时,主要是"雪龙"号的驾驶员和水手在驾驶室中工作。驾驶员负责发指令;水手则负责操控驾控台。"雪龙"号的驾控台是按照1人桥楼的模式设计的,也就是说1个人就可以驾驶整艘船了。你看到的驾控台上的这些设备主要有雷达、电子海图、机舱控制器、中心监控设备、航行控制灯、火警控制装置、船舶黑匣子等。”龚洪清耐心地向记者介绍。

  洗澡:每次只开2次水

  从驾驶室出来,记者沿着“雪龙”号的船舱走,发现“雪龙”号的很多房间都是卧房。“我们共有136人参加本次的科考任务。一般是1-3人一间房。”“雪龙”号的工作人员说。

  记者走进一间1人住的卧房,床、电话、书桌等用品一应俱全。“每间房配备独立的卫生间,24小时热水,随时可以洗澡。但是因为淡水有限,所以我们洗澡一般只开2次水:冲一遍水;抹上沐浴露,再冲一遍水。”工作人员说,在离港前,“雪龙”号会将水箱装满淡水。为了节约淡水,船上的马桶都是真空马桶。

  吃饭:没有明火多是烤箱

  “雪龙”号有2个食堂,分别位于一、二层。征得厨房大师傅的同意,记者走进“雪龙”号的厨房。记者发现“雪龙”号的厨房没有煤气灶和炒锅。“因风大浪高船摇,汤、菜动不动就会被摇出来,所以船上的炊具,基本上都是电烤箱,即使是炒锅也进行了特殊的设计。为了防火,船上也不用明火。"雪龙"号上总共有2个电蒸箱、2个电炒锅、1个电烤箱、1个电烤炉,另外还有绞肉机、和面机等。炒菜就用电炒锅,油炸用电磁炉,电灶主要用来煮稀饭、熬汤。”大师傅表示,“雪龙”号上的蔬菜以速冻菜为主。

  谈到“雪龙”号饭菜的味道,曾经跟随“雪龙”号去过南极的《深圳商报》体育记者杨勇杰表示,因为船上的菜都是用电火炒的,所以味道与明火炒的差别很大;而且新鲜蔬菜经过一个多月1万多海里的冷冻运输,水分已经流失大半。

  “虽然没有绿莹莹的蔬菜的滋润,但是新鲜的南极鱼却给了大家一些补偿。每当雪龙号到达锚地时,考察队员都拿出自己带的钓具去钓鱼。南极的鱼很"傻",给钩就咬,见食就吞。不一会儿功夫,一条条活蹦乱跳的鱼就被提了上来。支起电锅炉,煮起鲜美的鱼汤。其味道之鲜,难以言尽!”谈到鲜美的南极鱼,杨勇杰的眼睛都亮了起来。

  休闲:船上有各种健身设施

  “我已经去过6次南极了,整个行程最难熬的日子是在通过西风带的那几天。

  因为风力特别猛、海浪特别大,所以船摇晃得特别厉害,人也会晕船、呕吐,特别难受。但是一旦过了澳大利亚,就好了。日子难熬的时候,打打篮球、游游泳、健健身,也就挺过去了。一旦看到南极大陆,大家真的会特别兴奋,航程也就结束了。”中国极地研究中心首席机械师崔鹏惠说。

  科考队员许新雨带着记者来到位于“雪龙”号负一、二层的健身中心。“平时工作人员休闲的地方主要是健身房和健身中心。”许新雨向记者介绍。因为船上的空间有限,所以“雪龙”号篮球场并不大,大约20平方米。在篮球场里,还有拉环、类似攀岩的悬梯等健身器材。

  “我现在是厦门大学的研究生,专业是海洋化学,这是第一次去南极,挺兴奋的。平时在船上没什么别的事情做,就会过来打篮球和游泳。”许新雨笑着说。
(责任编辑:侯俊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