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党报称国内弱势心理蔓延:收入被挤压地位遭排挤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2010年11月11日03:26
[提要] “弱势群体”不是新词汇,早年常常用来称呼下岗职工、农民工等社会权力较弱、缺少话语权的人群,可如今,连开私家车的人都说自己“弱势”,是不是太过矫情了?据专家分析,收入差距加大导致的被剥夺感,社会竞争中的不公平感,以及面对权力寻租的无助感,交织成全社会的“弱势心理”。与其说弱势群体在扩大,不如说“弱势感”正在蔓延。
  4.让“弱势群体”早日富起来、强起来

  ——“弱势群体”大量存在,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表现。要加大公共政策对其倾斜力度

  “任何社会当中都有弱势群体,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不可避免的。”李实认为,特别是处于转型阶段的国家,由于收入分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的缺陷、缺位,弱势群体的问题尤为突出。

  从国际经验来看,发达国家已经建立了橄榄型的社会构架,但他们也同样经历过因弱势群体庞大而导致各类社会问题积聚的阶段。比如美国在二战前的大萧条时期就是这种情况。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美国政府逐步在公共政策上向低收入群体倾斜,完善再分配政策,增加福利保障等等,来慢慢消除社会矛盾。

  解决中国目前“弱势群体”的问题,同样需要从公共政策入手。

  ——让弱势群体富起来。“最近刚刚出台的"十二五"规划建议,突出了"民富"宗旨,我认为这其中要特别突出对弱势群体的关注。居民收入要提速,重点应放在"提低"上,穷人涨工资得"快上加快",这才能缩小收入差距。而这涉及到收入增长计划、收入分配以及再分配等政策的调整,是个系统工程。比如用公共财政给保障房、职工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提供更多政策支持,再比如扩大补贴范围、提高低保金发放标准、实现低保金与物价联动等等。

  此外政府还应加大医疗、教育、交通等公共事业投入的力度,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增加公共产品供应种类与数量,让低收入群众享受均等公共服务与及时社会救助。”李实说。有专家测算,如果在“十二五”期间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有较大进展,至少应当减少基尼系数0.05,将基尼系数从目前的0.48减少到0.43左右。

  ——让弱势群体强起来。“比如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尽快消除对进城农民工"身份歧视",让他们享受平等的就业、保障和子女教育政策;发展民间社团组织,鼓励劳资之间开展薪酬、福利谈判;保障流动人口的选举权和参与社区事务权,等等。此外,掌握话语权的各类媒体,也应该增加对弱势群体的关照,反映他们真实的生存状态,促使全社会从感情上接纳弱势群体,在行动上关注弱势群体,在各种制度设计时照顾弱势群体,把改善弱势群体的生存状态当作构建和谐社会的头等大事。”李实说。

  “哭穷”和“真穷”(民生·民声)

  白天亮

  弱势群体“哭不出声”,普通人眼中的强势群体却在大声抱怨,这种反差让人担心:某些强势群体的“哭穷”会不会成为其逐利的借口,并损害普通人的利益。

  最近,华中某大学校长说,仅仅靠工资,高校教师待遇太差了。随即,有教授“晒收支账”佐证:每月汽油钱多少、孩子学琴多少钱、旅游多少钱……工资七八千元养不起家。

  此前,有知名经济学家说,退休了存款没有500万元无法养老,并举例具有同等地位的高级知识分子,在发达国家都过着何等潇洒的生活。

  还有一垄断国企负责人澄清,年薪并非传言中的上千万,只有区区200多万元。对于一个员工数量多达10万人以上的企业管理者,远未和国际接轨。

  另有某地方官员称,当前公务员工资不高,并且要随时接受监督,抵御来自各方面的诱惑,压力之下常常夜不能寐,是心理弱势群体。

  类似言论,照样有人捧场,认为“过得不容易”,呼唤“减压”。

  但多数百姓不买账,往往用两个字评价——“哭穷”。

  在普通百姓看来,哭穷的“比上不足”,绝对是“比下有余”。8000元工资,无论身处何地都算中等以上收入了,至于500万元存款、200多万元年薪,简直是“天价”,想都不敢想。何况这些“哭穷”的人,大多从事社会上备受羡慕的职业,是多数人眼中的“强势群体”,他们反而要以弱者自居,来求得他人的同情理解,真正的低收入者还怎么过!

  与之相对应的,那些“真穷、真弱”的人——挣扎在温饱线上的农民、拿着最低工资的农民工、找不到工作的低保户,却很少听得到他们的声音。

  这样的底层人群并不少。“十一五”期间是农民收入增长最快的一个时期,即便如此,农民年人均纯收入不过5000多元。2010年,全国各地普遍上调最低工资标准,涨幅是近年来最高的一次,但绝大多数省份月最低工资均在1000元以下。按照2009年确定的人均年收入1196元的标准,我国还有3597万绝对贫困人口。他们绝大多数时间是沉默的,有心人或许只能从“超市每桶油降价3元引起抢购发生踩踏”等新闻中窥探到——穷人还不少,过日子挺难。

  “真穷”的人并非天生容易满足、可能也想“哭穷”引起关注,但必须承认,底层人群总体上没有太多的话语权,表达的渠道极为有限。即使互联网已如此普及,最穷的那些人可能摸都没摸过键盘。偶尔有家境困难的人引起关注,多半是“幸运”地被网友拍了下来。

  弱势群体“哭不出声”,普通人眼中的强势群体却在大声抱怨,这种状况引人深思。如果只是发泄压力也罢了,人们担心的是,某些强势群体“哭穷”,会不会成了其进一步逐利的借口,其逐利的过程会不会损害普通人利益?大学校长抱怨收入低, 接下来高校的收费是不是要多起来了,寒门子弟还能承受吗?垄断企业负责人抱怨没有和国际接轨,接下来会不会又要涨价了?公务员自称心理弱势群体,接下来不知要怎么强势,被管理的小商小贩们真是担心……

  每个人都有权利追求更美好的生活,前提是应当明白自身的责任和本分。

  人们希望具有社会影响力的经济学家、大学校长能多为穷人说话,但他们说的是自己存款太少;人们希望掌握公权力的公务员多为穷人办事,但他们在抱怨抵御诱惑太难。这样的“哭穷”,别说真穷的人,即使中等收入的百姓看来,也会觉得可笑而失望。

[上一页] [1] [2]
(责任编辑:黄珊)
富家子乞讨
2010年11月05日
  你看看你那么干净,西装皮鞋,金丝眼镜。你看看我,烂命一条,满手烂疮,你怎么惨得过我啊?开奥迪A6的都来要饭,让我们穷人情何以堪?麻烦少爷您高抬贵手…[详细][往期回顾]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