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画 |
来源:国际金融报
首例开发商退地浮现
本报综合报道
房地产市场调控新政(国十条)出台后的首例开发商退地(住宅开发用地),日前出现在上海嘉定的两个地块。昨日,上海土地交易市场发布的第104号土地出让公告显示,上述两地块以“退定后重新出让”的身份寻找买主。该信息让首例“退地”传闻得以证实。业内人士分析,与2008年“退地”潮有所不同的是,此次退地不仅是为当初的高价拿地埋单,更是因为持续收窄的融资渠道,让房产商“圈钱”受阻无力开发,从而把资金链问题从幕后搬到了台前。
先后两次出让
公开信息显示,上述两退地地块是:嘉定区真南路以南、走马塘以西地块(下称“真南地块”);嘉定区百安公路以西、恒荣路以南地块。对应的开发商分别为宝华企业集团和莱蒙宝山信息咨询(深圳)有限公司。
上海土地交易市场第91号和109号土地出让公告显示,这两家公司分别于今年1月7日和2月26日摘得上述地块,成交总价分别为24.186亿元和11.05亿元。其中,真南地块折合楼面地价约1.25万元/平方米,与起始楼面地价相比,成交溢价率达336%,一度成为上海嘉定南翔住宅用地地价的“标杆”。
业内人士分析,按照这一拿地成本,再加上建安成本和财务成本,最终出售的商品房成本大约在1.9万至2万元/平方米。而目前邻近的楼盘如金地格林世界,其精装房销售价格也大概在1.8万至2.1万元/平方米。
照此计算,如果房价在楼市调控政策出台以后停止上涨,真南地块的开发利润将非常低甚至为负。果然,仅仅不到一年,这两个地块便面临“易主”的命运。
退地或只是开始
易居中国分析师付琦指出,“退地”只有两种可能:一种是一方违约,一种是双方都违约。“出让方违约只可能是无法交地,但这两年上海的宅地都是净地出让,因此不太可能存在这个问题。”也就是说,一般退地都是开发商方面违约。“但是现在宅地越推越少,开发商抢地都来不及,拿到手的怎么可能‘吐’出来,而如今的土地市场又不允许囤地,开发商拿了地必须投钱进去开工,这样推理,开发商退地的原因多数就是缺乏资金。”
究竟是合作伙伴在资金上掉了链子,还是退地开发商自身资金问题导致了“退地”?记者从昨日的采访中得不到真实答案。但可以肯定的是,退地的开发商们并不孤单。
易居中国近期的一份报告指出,2010年第一季度房地产市场的火爆,直接导致4月份史上最严厉调控政策“新国十条”的出台,调控之下国内上市房企现金流普遍“饥渴”,资金需求和资金压力明显增大。其中,中报营业收入前20强的房地产上市公司,经历上半年对房地产开发资金的投入和二季度销售大幅缩量,截至6月份的每股经营性现金流为-0.70元,已创近几年同期最大负值。
例如,上半年拿地“疯狂”的保利地产付出的代价就是现金流为负,报告显示,保利地产上半年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233.48亿元,已超过了同期同样拿地较多的万科(-95.14亿元)。开发商在拿地热情持续高涨的同时,资金饥渴程度亦可见一斑。有市场分析人士甚至指出,随着开发商资金链持续紧张,在全国范围内,不排除类似真南地块这样的案例还会出现的可能性。
【延伸阅读】
北京11月楼市火热胜“金九”
昨日,记者获悉,北京楼市11月出人意料地再现火热局面,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量和成交价齐升,多个指标甚至超过9月,创出今年4月房地产调控新政颁布以来的新高。北京亚豪房地产经纪有限公司统计数据显示,11月北京共成交期房商品住宅1.01万套,成交面积103.8万平方米,两个指标与10月相比分别上涨了46.6%和32.1%;同期成交现房商品住宅为1123套,成交面积15.3万平方米,双双比10月上涨42.9%和17.5%。成交量的上长同时伴随着成交价格的上涨。11月北京新建商品住宅成交均价为21735元/平方米,环比上涨8.2%。
(本报综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