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北京社会养老压力突出 养老床位远不能满足需求

来源:新华网
2010年12月04日09:25
  新华网北京12月4日电(记者赖臻)北京市民政局社会福利管理处魏小彪近日对记者介绍,截至到2009年年底,北京百名户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数仅为2.48张,不仅与欧美等养老设施发达国家5到7张的均值有着明显的差距,也难以满足人们日益转变的养老观念。

  魏小彪说,根据预测,到2020年,北京将有350万到400万60岁以上的户籍人口,如按4%老人入住养老机构的目标测算,至少需要14万张到16万张床位,考虑到还有2到3万多生活无法自理的重度残疾人,届时,北京的养老床位至多要保证18万张。

  “城里养老条件好,难在没床位;农村养老空气好,难在条件差;身有病残不自理,难在无处收;退休工资收入低,难在价位高……”这是中国很多大城市养老机构现状的真实写照。

  位于北京西城区新街口街道的福寿轩敬老院,是很多老人来了就不想走的地方。这里设施温馨,充满了人文关怀和文化氛围。但是,因其处在文保区内,周边几乎没有地方供其扩大规模了。“我们仅有40张床位,根本没有条件收住不能自理的老人。”院长祖润霞无奈地告诉记者。

  而位于丰台区的南苑社会福利中心,硬件设施应属高档,最低收费只需1500元,但是对于一些退休金低于2000元的市民来说,依然比较贵。如果是完全不能自理的老人,想住进单人套间,每月的费用就要近6000元了。

  为此,北京不得不想尽一切办法,对现状老旧、不达标的养老设施进行升级改造,并充分利用闲置不用的公共资源和市政设施,如一二级医院的床位、工业厂房、学校和宾馆等。“这是迫不得已的做法,土地紧缺是建设养老机构的最大瓶颈。”魏小彪说。

  按照北京的设想,养老机构确定了总量供应之后,会在布局上和分配上做足文章。其中,确保低收入群体的保障型和示范型占到30%,适合工薪阶层的舒适型占到60%,剩余10%的休闲型则适用于具有一定消费能力的人群。同时,新建的养老设施将充分满足老年人就近养老、方便就医、交通便捷、环境宜居等因素,无论是托老所或老年活动场站,人员的配备和素质、服务的种类和质量、各种项目及配套设施也都有着严格的标准。

  “老龄问题不单是老年人个人和老年人家庭的问题,而是一个综合性、系统性的社会问题。因此不可能单靠家庭或单靠政府来解决,应该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北京大学教授穆光宗认为。

  据了解,北京也正在通过各种方式引导社会力量,对于社会力量投资兴办新建、扩建或对其他设施改造的养老服务机构,给予每张床位8000元至1.6万元的建设资金支持,每月收住1名老人给予150元至200元标准的资助,并建立增长调解机制。

  从2009年开始,北京吸纳了超过30亿元的社会资金投资养老机构,共新建和改扩建机构109余所,新增床位2.2万张,分别占这两年新增机构数和床位数的69%和73%,极大缓解了政府投资的不足。
(责任编辑:赵婷)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