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周小川自解“池子论” 外储能否蓄水热钱引争议

来源:北京商报
2010年12月17日06:22

  周小川首度自解“池子论”

  外储能否蓄水“热钱”引争议

  商报讯 (记者 孟凡霞) “池子”究竟是什么?自从40多天前央行行长周小川抛出“池子”概念,从股市到债市,从国际版到港股,市场莫衷一是。日前,周小川对此亲自做出解释:典型的“池子”是指外汇储备。不过,多位专家认为,单凭“池子”难以真正解决“热钱”涌入问题,汇率、利率等价格因素仍是核心所在。

  周小川表示,“外汇储备包括不同板块,一部分保证进出口支付使用,一部分供预备外资企业投资的分红使用,还有一部分是让‘热钱’进入,然后再进行100%对冲,使其在总量上不会对经济产生负面影响”。

  然而围绕“池子”的一系列问题依旧迷雾重重。蓄水池中的“热钱”究竟是何种形式?“池子”究竟发挥何种作用,能否完全对冲“热钱”?蓄水池的开闸关闸以何种方式实现……

  “事实上,外汇储备是央行掌握的外汇资产。跨境资金进入我国时,货币当局已经向市场投放了等值的人民币基础货币,这其中就夹杂‘热钱’。为对冲‘热钱’,央行必须要采取相应的货币工具。因此,所谓的‘池子’不是一个单纯的物理概念。”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孙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他分析道,“热钱”的获利方式就是博取人民币升值、利差及资产收益。只有当“热钱”以人民币形式存在时才能获利。周小川在讲话中也承认,央行是从总量上对冲“热钱”,但是从个体上并没有阻止它们赚点钱。“据此判断,池子显然不是直接将‘热钱’挡在市场外,而是先放进来,通过一系列鉴别和排查工作,确定‘热钱’规模后,央行进行针对性的对冲。”

  由于进入我国的“热钱”很多都是披着合法合规外衣进入的,如何甄别并确定其规模并非易事。目前惯用的“残差法”、“误差与遗漏项”均不能准确判定“热钱”规模。孙杰表示,排查工作难免有漏网之鱼,这部分“热钱”流入将对我国市场造成影响。

  在北京大学金融业研究中心副主任吕随启看来,凭借“池子”治理“热钱”,只能让池子里的水越来越多,改善汇率机制是解决“热钱”问题的关键。他指出,我国应加快人民币升值速度,但出于目前稳定出口、保证经济增长等考虑,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受到削弱。巴克莱经济学家常健亦认为,短期看来,中国有能力使用行政手段控制“热钱”流入,但中长期而言,随着国际货币环境宽松,加上内地经常账盈余不断扩大,有必要使用价格手段,包括调整汇率及利率等,才能有效管理“热钱”流入。

(责任编辑:马涛)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