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最新要闻 > 世态万象

退休工程师投10万建胶囊公寓 梦想居者有其房

来源:新京报
2010年12月23日01:58
黄日新,78岁,退休工程师,居住于石景山八角中里。


北京第三代胶囊公寓亮相 美国赌城拉斯维加斯 小伙造两平米史上最小蜗居
  【候选人】

  黄日新

  78岁,退休工程师,居住于石景山八角中里。

  年度标志性事件:今年3月,78岁的退休工程师黄日新在海淀区六郎庄一座简易出租房租下三间房,推出胶囊公寓,为城市弱势群体提供住所。平均面积约两平方米的“铁胶囊”,各界褒贬不一,此后,老人陆续推出第二至第四代胶囊公寓,一度成为媒体关注热点和网络热词。

  最后一个梦想还没实现

  廉思(《蚁族》作者、对外经贸大学副教授):黄老本该颐养天年了,却在为年轻人奔波。我在国外访问时,他还会很兴奋地打电话来说推出了新一代胶囊。他不是一时兴起做这件事,而是持续的,我想知道是什么动力让他持之以恒?

  黄日新:我是一个有梦想的人,而且想做一件事,就要做到底,要做成功。我是有梦想的行动派。我这一生有7个梦想,基本都实现了。

  刚工作时我想成为工业阀门方面的专家,主编了1700万字的《工业专用阀门手册》。1957年,我翻译的《室内上下水道和雨水道手册》出版,那时白天上班,晚上别人都睡了,我在宿舍上铺,打手电筒看俄文原版书,逐字逐句翻译,实现了翻译梦想。年轻时我当过竞走运动员,崇拜世界长跑名手扎托倍克,梦想有一天能见到他。我翻译了关于他的一本书,在国内出版后给他寄去。1958年,扎托倍克访华时,通过记者找到我,我们还合了影。

  现在我老了,还有最后一个让居者有其房的梦想,还没有实现,所以一直在做。

  大家问

  一本《蚁族》的书,78岁的退休工程师黄日新看得流泪。他特地去了趟唐家岭,6个大学毕业生挤在10平方米的小屋里,老人再度落泪。

  今年3月,黄日新在海淀区六郎庄一简易出租房内推出胶囊公寓,不到10平方米的出租房安放着2至3个约两平方米的“铁胶囊”,租价250元至350元。给城市弱势群体一个安身之处,是老人一直以来的信念。

  胶囊公寓有褒有贬

  “装配式小小间旅馆单元间”,是黄日新的一项专利发明。今年3月,他用这项发明造出了8间铁“胶囊”。

  一扇防盗门,三面钢结构混凝土板做“墙”,铁丝网的“天花板”用来散热,这便是铁“胶囊”的构造。

  经报道后,高房价背景下产生的胶囊公寓,迅速成为热点。每天给黄日新打电话的体验者和租房者络绎不绝。打开“胶囊”防盗门,先坐上床,再翻身爬上去,在床上敲电脑、吃饭。“压抑”,是他们最切身的感受。体验者小张说:“在里面感觉动弹不得,翻个身就能碰到"墙"。”

  但大学刚毕业的小庄说,“关起门来,至少有独立的空间和隐私感。”

  胶囊公寓一夜成名后,网络评价褒贬不一。

  有网友直指黄日新:“你弄个铁笼子,自己住不住?”黄日新的回答很直白:“我试住过,但我不会住,因为我有退休金,有自己的房子。”

  拆除第一代胶囊公寓

  6月26日,六郎庄胶囊公寓,黄日新带着两名建筑工人,把自己一手打造的8间胶囊全部拆除。

  做出拆胶囊公寓的决定,始于4月底北京市政府法制办网站发布《关于修改〈北京市房屋租赁管理若干规定〉的决定(草案)》,其中规定,租住成套住宅的,人均建筑面积不得少于10平方米,或人均使用面积不得少于7.5平方米。而胶囊公寓的人均使用面积仅有5.5平方米(两人间)和3.7平方米(三人间)。

  决定搬迁的3个多月里,黄日新每天背着破旧的黑色双肩包,顶着烈日四处奔波看房。中关村、韩家川、西北旺、安河桥北……老人去过的地方不下20个,寻找适合建胶囊公寓的地方。

  最终,他在石景山麻峪东街看中一套平房。继六郎庄胶囊公寓、安定门豪华版胶囊公寓之后,于8月16日推出第三代胶囊公寓,扩大了“胶囊”空间,增设厨房、淋浴间、卫生间、饭厅等公共设施。

  欲找开发商建“胶囊”

  而今,黄日新又有新打算,想推出“胶囊”租赁市场,推出第四代胶囊公寓“胶囊”房。

  5月12日,黄日新第三次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出了专利申请。这次发明创造的名称为“砖砌式小小间旅店单元间”。

  最近,黄日新拿到了国家知识产权局的“授予实用新型专利权通知书”,开始酝酿新想法:他出专利和技术,找开发商合作,建“胶囊”房。“我的梦想就是让居者有其房。”他说。

  年度心得

  北京的外来人员越来越多,政府不断出台公租房、廉租房政策,解决外来人员住房难问题。我做胶囊公寓,通过另一种理念和方式,目的也是让外来人员、城市弱势群体有地方住。 黄日新

  面对面

  花10万元学费 想明白“叫好不叫座”

  黄日新表示要退出租赁市场,认为开发商投资胶囊有利可图

  ●对话人:黄日新

  新京报:建胶囊公寓到现在,投入了多少钱?

  黄日新:10万元,我和老伴两年的退休金。在六郎庄租房、建“胶囊”、又拆房,花了5万块。租石景山麻峪的房子做“胶囊”,改上下水,买不锈钢洗漱池、电磁炉、洗衣机这些设备,又花了5万块。

  新京报:有没有想过收回这些投入?

  黄日新:花出去的钱,都是干实事的,没想过再收回来。国家给我和老伴的退休金,现在就当我拿这10万元贡献国家了。

  新京报:为什么说是贡献国家?

  黄日新:北京的外来人员越来越多,政府不断出台公租房、廉租房政策,解决外来人员住房难问题。我做胶囊公寓,通过另一种理念和方式,目的也是让外来人员、城市弱势群体有地方住。

  新京报:以后还会再投入吗?

  黄日新:我老了,跑不动了,也拿不出更多钱了。但我有技术和专利,想找人合作。

  新京报:胶囊公寓推出至今,租房的人不少,却没人和你合作,有没有想过胶囊公寓市场化不切实际?

  黄日新:叫好不叫座是有原因的,这是我花10万元学费想明白的。开发商投资是做生意,做生意就要有利润,可建胶囊公寓出租无利可图,所以没人帮我实现推广胶囊公寓的梦想。现在我想明白了,要退出租赁市场。

  新京报:说说关于“胶囊”房的构想。

  黄日新:我构想的“胶囊”房是一栋6层砖砌或砖混结构的固定建筑物,每层14个“胶囊”。每个胶囊公寓是一间小型独立建筑物,面积在16至30平方米之间,有窗子和防盗门,有沙发床、空调、电脑桌椅、吊柜等设施,具有防火、防盗和隔音保温效果。另外还设有胶囊公寓区、生活必需辅助区和生活收费服务区,作为公共设施。

  新京报:你觉得这样的房子会有市场、有人投资、有人买吗?

  黄日新:中国人的传统理念是安居乐业,我始终坚信居者有其房。有钱住大房,钱少住小房。以现在的房价,普通工薪阶层想在北京买房几乎是不可能的。我算过了,“胶囊”房以每平方米7500元出售的话,建筑面积16平方米的“胶囊”,总房价为12万元,20年还贷,每月还贷款为660元,比租房的价格还低。

  开发商建这样的房,有利可图。虽然空间小,但存在适合的购买人群,我是充满信心的。

  大家问

  防火防盗一开始就考虑过

  石景山区一名街道办工作人员:胶囊公寓的初衷是好的,但作为政府基层工作人员,更担心群租所带来的安全和消防隐患,黄老是否考虑过?

  黄日新:一开始做“胶囊”,我用的就是钢结构混凝土板,可防火,每个胶囊都装了450元的防盗门,为安全考虑。任何地方、任何形式的群租都有安全和消防隐患,这点不是我一个老人、不是胶囊公寓能解决的问题。如果相关部门有这方面的担忧,我希望能给我一个安全和消防方面的标准,只要有,我一定按规定执行。

  想给闯北京的孩子一个居所

  张琪(胶囊公寓租住者):在胶囊公寓住了一段时间,总觉得这是件不能长久、实现不了的事。黄大爷做这件事到底是图什么?

  黄日新:我不想图名获利,只想让在北京闯世界的孩子们有一个居住的地方,能负担得起,也有独立空间。等你们工资多了,安稳下来,就可以离开胶囊公寓,寻找更舒适的住所。

  本版采写/本报记者 姚瑶
(责任编辑:刘晓静)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