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评论:杭州蚁族群租被指扰民 或可借鉴胶囊公寓

来源:青年时报
2010年09月17日01:14

  群租整治 堵而后通

  翟春阳

  9月11日,杭州朝晖现代城的业主们与小区物业“通力合作”,成功地将一家“群租户”堵在楼道。你很容易想像当时是怎样一片群情激愤,但另有一个场景则可能被忽略———那些被堵在门外的群租者,当晚在何处安身?

  群租之所以难治,难在“两难”———居民不被打扰的权利与群租者的居住权利,二者似乎难以兼得。这种“两难”,一方面是导致政府部门立法犹疑,担心如果禁止群租,将受到“不照顾弱势群体”的批评;另一方面是尽管不少小区对“群租”严防严控,依然挡不住“群租现象愈演愈烈”———“群租现象愈演愈烈”是杭州媒体8月中的一则报道标题中的字句,紧跟其后还有一句:“卫生间挤入高低铺”。在“百度新闻”中键入“杭州 群租”,跳入眼帘的是如下一串标题:“亲亲家园一出租房住30人”、“听听蚁族们在杭州打拼的不易”、“人大代表呼吁综合整治社区群租”、“城市蚁族租房寻找梦想”……最新的一则是“三里家园群租引发火灾”。

  但有一个关键问题很容易被忽略,那就是“权利”总是有“前提”的———以不妨碍他人的权利为前提。群租是否“必然”对他人的权利构成妨碍或损害?当然需要极其严谨的论证,但若论证的结果证明其中的“必然性”成立,那么“群租”就不应为法律允许。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如此总结“群租”的四大危害:“ 一是将一间房子切割成若干房间,有可能破坏房子的承重结构;二是一套房子住进十几个人,人多噪音增加,不管是聚众哄闹还是轮流洗澡,都会扰得四邻不安;三是人员数量多、流动性强难免鱼龙混杂,小区的治安状况会受到影响;四是即使群租房客均为遵纪守法高素质人员,人多必然增加小区公共资源的消耗,比如电梯的使用率会大为提高,由此增加的费用分摊到其他业主头上,物业公司收益没有增加,工作量大增。”

  年轻人以“群租”的方式解决居住问题应该得到充分的理解与尊重,但在“群租”将产生上述四大危害的情况下,孰轻孰重,亦不难甄别。

  当然,当“群租”被禁止之后,蚁族怎么办———这样一个问题无法回避。怎么办呢?如本文标题所示:“堵而后通”。通常,对于“群租”问题,人们喜欢说“堵不是办法”,要“堵疏结合”、“宜疏不宜堵”,旨在强调“疏”的重要性。但如何“疏”呢?人们又一时无计可施。其实“堵”,某种意义上就是一种“疏”———这边“堵”了,它就会另寻其他出口;也只有这边“堵”了,它才会另寻出口。方向在哪?在于市场,市场会自动提供一切。一个值得一举的例子,是北京老人黄日新在北京海淀区六郎庄建造了8间“胶囊公寓”,每间面积不到两平方米,却可躺、可坐、可看电视和上网;至今年黄老人已推出“第三代胶囊公寓”。尽管黄老人自称“不为赚钱”,但这种方式完全可以营利性经营。在这方面,政府显然有很大的发挥作用的空间,如优先给这种胶囊公寓提供场所(如旧厂房)与建设用地,对其设计提出要求与审核,帮助建立社区公社并完善社区各项服务———这是一个蚁族聚居之地,而又是一个活跃的、多彩的、时尚的、信息的部落,是值得年轻人向往的。

(责任编辑:曾安能)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