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中国名刊精品 > 《环球》杂志 > 精彩报道

“新兴声音:2010十大环球新闻”揭晓

来源:《环球》杂志
2010年12月29日17:47

  朝鲜半岛危机持续发酵 复杂形势搅动大国关系

  3月26日晚,韩国“天安”号警戒舰在韩国西部海域值勤时因发生爆炸而沉没,舰上104名官兵中仅有58人生还。5月20日,韩国公布正式调查结果称,“天安”号是遭到朝鲜小型潜水艇发射的鱼雷攻击而沉没的。朝鲜国防委员会当天发表声明,拒绝接受韩方调查结果,并表示将派遣检查团前往韩国核实物证,但遭到韩国拒绝。

  “天安”号事件发生后,朝鲜半岛局势急剧激化。韩国、美国、日本、加拿大等均根据韩国调查结果对朝鲜实施了制裁。朝鲜也宣布了对韩国的反制裁措施。韩国单独以及与美国举行了一系列针对朝鲜的军事演习。

  11月23日,朝鲜和韩国在半岛西部海域有争议的“北方界线”附近发生交火,双方互射炮弹,造成一定数量的人员伤亡。事件发生后,韩美于11月28日再次举行联合军演,美国“乔治·华盛顿”号航母参加军演。

  朝鲜半岛国际政治生态发生深刻变化

  张琏瑰

  “天安”舰事件和延坪岛炮击事件已过去多日,人们原以为时间会让对峙双方激动的心冷静下来,不料事态却继续恶化。半岛局势千钧一发。中国呼吁朝韩双方冷静冷静,再冷静,克制克制再克制。2010年12月20日,联合国安理会也开始介入。也许,在各方努力下,这场危机在到达临界点之前会嘎然止步。但是,必须认识到朝鲜半岛国际政治生态发生的影响深远的变化。

  第一,上述事件动摇了“阳光政策”在韩国的社会基础,即使这次危机平安度过,对抗和冷战也将是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内南北关系的常态。延坪岛事件后,无论是在韩国国会,还是在街头,指责李明博政府对朝政策软弱、应对不力之声甚盛,迫使李明博撤换防长,修改作战原则,调兵遣将,严阵以待。据报道,事件后民调显示有70%以上的韩国民众认为韩国对朝政策应更为强硬。一些原来主张“阳光政策”的在野党人士也改变了主张。

  第二,战争边缘政策已由单向变为双向,迎面相撞的可能性骤增。在南北关系中,朝鲜一向坚持“以超强硬对强硬”政策。而长于享受发展成果的韩国则由对战争的恐惧演化为浓重的人质心态,其表现即为韩国政府“同级同量反击、不使冲突升级”的作战原则。上述事件发生后,韩国变了。新任防长明确表示要把北方五岛由防御基地变为进攻基地,韩方一旦受袭,将还以数倍报复,可动用飞机轰炸,直到“消灭威胁源”为止,前线指挥官可先打后报。种种迹象显示韩方也在执行“战争边缘政策”。两个战争边缘政策对阵,一旦走上对撞轨道,双方都将身不由己。

  第三,美日韩战略同盟巩固发展,东亚冷战时期集团政治有可能死灰复燃。面对严峻局面,韩国向美国寻求安全保障。2010年12月6日,美、日、韩三国外长在华盛顿举行会议的背后,是“三国同盟”的阴影。

  第四,有关各方准备摊牌,朝鲜半岛已成火药桶。美国尽速解决朝鲜核问题的紧迫感正在与日俱增。有美国专家认为,应该在朝鲜的导弹技术和核武器威胁到美国本土之前解决之。延坪岛事件后又有人说“长痛不如短痛”。美国军方高层人物公开谈论“第二次朝鲜战争”。俄罗斯总统近日公开宣称朝鲜核武和核试验对俄构成威胁,俄将在俄朝边界部署导弹防御系统。朝鲜早在2010年8月初便声称它已做好打常规战争、电子战、核战争的全盘准备,称在战争中朝鲜失去的是军事分界线,得到的是国家统一。看来,有关各方不仅在口头上,而且也在实际行动上在为摊牌做准备。

  来源:2011年1月1日出版的《环球》杂志 第1期

  《环球》杂志授权使用,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本刊联系。

  发展中国家建最大自贸区 中国东盟步入零关税时代

  2010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贸区正式启动,标志着这片由中国和东盟10国组成的,接近6万亿美元国民生产总值、4.5万亿美元贸易额的区域,开始步入零关税时代。

  中国-东盟自贸区是世界第三大自由贸易区、人口最多的自由贸易区,也是发展中国家之间最大的自由贸易区。其启动后,中国对东盟的平均关税从之前的9.8%降至0.1%;而东盟6个老成员国文莱、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对中国的平均关税从12.8%降低到0.6%,4个新成员国越南、老挝、柬埔寨和缅甸,90%的商品将于2015年实现零关税。

  中国-东盟自贸区构建亚洲新局面

  马燕冰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在筹建十年后于2010年元旦正式启动,其背景是中国与东盟经贸合作近年来的迅速发展和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需要。

  首先是贸易明显增长。根据中国商务部统计,2002年,中国和东盟的贸易额约为527.67亿美元,到2009年已经大幅跃升至2130.11亿美元,中国超过欧盟和日本,成为东盟最大的贸易伙伴。而2010年的1-9月份,双方贸易额达到2133亿美元,同比增长44%,其中从东盟进口1118亿美元,增长51%。

  其次是双向投资增加。从2003年至2009年,东盟对中国实际投资从29.3亿美元增加至46.8亿美元,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金额约为12亿美元,双方累计相互投资总额达694亿美元。其中东盟对华投资598亿美元,中国大陆对东盟投资96亿美元,尤其在基础设施、能源、电力等领域的投资迅速增长。

  第三是人员流动大增。东盟10国都是中国的旅游目的地,大陆居民旅游首站赴东盟国家人数从2003年的191万人次增长到2009年的450万人次,超过日本,成为东盟最大的游客来源地。

  未来随着市场开放和投资壁垒的逐渐消除,双方的投资将进一步增多。双方的经济合作内容也更加丰富,服务贸易的比重将进一步加大,投资合作方式也将更加多元化,尤其在金融、保险、电信、旅游、建筑等领域的合作将更大规模地展开。尤其是《中国-东盟互联互通战略规划》的实施,实现中国与东盟在交通、电信、能源等基础设施方面的对接和联通,将使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具有了重要保证。

  从更大的范围来观察,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启动,将促进包括日韩印等在内的亚洲更大范围的区域合作,并进而推进世界经济的发展。目前,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双方应进一步完善自贸区的模式和运行机制,加强区内产业、投资和贸易政策的协调,推进自贸区内的货币和金融战略合作。

  来源:2011年1月1日出版的《环球》杂志 第1期

  《环球》杂志授权使用,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本刊联系。

  欧美经济复苏乏力 汇率冲突硝烟四起

  相对于新兴国家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2010年的欧洲和美国经济则成为世界经济的最大拖累。高企的失业率让美国陷入新的失业危机,螺旋式上升的债务又让希腊、爱尔兰等多个欧盟国家陷入债务危机。欧美经济的千疮百孔让许多经济学家担心:这些国家有陷入“二次衰退”的可能。

  为摆脱自身困境,一些国家祸水外引,贸易保护主义甚嚣尘上。在欧洲,围绕着如何救助陷入债务危机的成员国,欧盟主要成员龃龉频生。在美国,美联储以刺激经济为名启动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QE2)。发达国家的举措,尤其是美国的宽松货币政策,加剧了美元的贬值,并使大量“热钱”涌向新兴国家。国际汇市的动荡和热钱的涌动,使一些人士警告世界面临“货币战”的危险。

  世界经济复苏的“后危机特征”

  陈凤英

  2010年的世界经济具有明显的“后危机”特征:复苏颠簸蹒跚,形势混沌不清,信心跌宕起伏,市场脆弱多变,金融乱象丛生,经济呈现高度不确定性。

  年初,突遇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爆发;年中,全球忧虑世界经济“二次探底”;年底,美国祭出第二轮量化宽松,扰乱并恶化全球发展环境。各国复苏步伐也参差不齐,北南呈“冰火两重天”,增长呈“东高西低”,力量呈“东兴西衰”,发展环境异常复杂。

  本轮世界经济复苏主要靠新兴市场拉动,所有发展中地区经济增速均好于预期,且南南合作如火如荼,未来发展势头看好。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估计,2010年世界经济将增长4.8%,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与发展中国家经济将分别增长2.7%和7.1%。“后危机”时期,新兴市场依然具诸多后发优势,驾驭和管理危机的能力增强,且发展方式加速转变,尤其是亚洲发展中经济体已经成为世界经济的重要引擎。

  发达国家经济复苏普遍乏力,普遍发展陷入“三高三低”困境,即高失业率、高赤字、高债务和低增长、低利率、低通胀甚至通缩。2010年初,欧洲主权债务因希腊债务危机而爆发,但根源在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是私人债务向主权债务蔓延的次生危机。金融危机使发达国家财政赤字与主权债务攀升至二战结束以来最高,已经处于不可持续状态,且呈现结构性与长期化趋势,欧洲债务危机只是西方债务的冰山一角。近期,爱尔兰债务危机爆发,葡萄牙和西班牙债务一触即发,昭示危机“后遗症”阴霾依然笼罩发达国家,任何可预见或不可预见事件均有可能发生。

  鉴于发达国家迄今尚未找到可支撑经济持续复苏的国内动力,拼出口、创就业、激消费、拉经济达到登峰造极,新兴市场紧银根、压通胀、堵热钱、抑泡沫空前紧张,全球贸易战和汇率战交织频起。尤其是,发达国家长期维持超低利率,美国年底再祭量化宽松政策,致使全球流动性空前过剩,新兴市场资产泡沫“被吹大”,通胀压力上升,美元则持续贬值,使其他货币尤其新兴市场货币连连升值。市场担心,美元续贬可能使新兴市场货币政策“脱轨”,引发新的危机。

  经济复苏乏力使发达国家国际合作意愿下降,由“同舟共济”转向“各自为政”,甚至相互拆台,这从G20多伦多峰会和首尔峰会中不和谐音符增加可见一斑。但作为全球治理的主平台,G20机制内合作仍是主流,且应对危机与驾驭风险的能力明显增强。尤其是在首尔峰会上,各方承诺汇率应反映各国经济基本面,避免竞争性货币贬值,通过强劲、可持续和均衡增长框架、加强宏观政策协调、建立全球金融安全网、改革国际金融机制和加强金融监管等,均有利于世界经济复苏与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危机后的世界经济发展很难一帆风顺,起伏震荡趋于常态化,发展进入表面强劲、实际脆弱、不确定性上升的混沌时期。

  来源:2011年1月1日出版的《环球》杂志 第1期

  《环球》杂志授权使用,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本刊联系。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责任编辑:高莹)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