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综合 > 综合

北京上海汕头三地堵车调查:汽车社会有待成熟(图)

来源:中国广播网
2010年12月30日19:17
北京道路的拥堵已经严重影响城市的运转。


  大量上下班的人们选择拥挤的公交和地铁。

治堵,行得通吗?

  2010年12月23日下午,《北京交通改善措施》正式公布,算是给了长达两个星期的全民治堵大讨论一个结论。然而,现实生活中的实际情况无法以一纸文书的形式结束。

  事实上,世界上的超级大都会,都曾遇到过和北京一样的难题。因此,拥堵,并不是中国独有的现象,也不是无解之题。经验证明,只要用心,并且耐心,交通困局都能找到解决之道。

  从另一个角度来讲,当拥有一辆车在中国成为普通人可以实现的梦想,当中国的大部分城市都处在疾速前进的城市化进程中,北京的治堵方案的成效,也在为中国二三线城市的下一步行动指引方向它们正在迈进,或即将迈进堵车时代。

  玛丽莲·梦露说:如果你无法忍受我最坏的一面,你也无法得到我最好的一面。

  或许生活在北京这样的超级都市,这句话也同样适用:如果你无法正视它在交通问题上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可能也无法获得一个国际化都市可能带来的机遇、视野和丰富多彩的生活。

  回避永远解决不了问题。我们讨论如何解决目前的交通困局,正因为我们抱着可以解决的希望,和必定能够解决的信心。

  治堵,行得通吗?

  希望答案是行得通。

  北京交通积重待返

  当初疏忽的问题如今已成顽疾,精心推出的治堵药方是否能治愈这具患上“城市病”的肌体

  本刊记者/崔晓火

  拥挤,从地铁站的出口开始蔓延。

  每到达一个地铁班次,拖着箱子赶火车的人们便很快阻塞了狭窄的地铁闸口。在争先恐后出站后,他们还得拖着箱子再爬46级台阶才回到地面。

  这是北京地铁1号线军事博物馆站。

  这并不是北京城唯一拥堵的地方。从拥挤的地铁换乘通道,到堵塞的二三四环,在北京生活的人已经习惯了在一天中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遭遇拥堵。北京的交通状况并未因十年不断地治理而缓解,只是恶化的速度减缓了。

  2010年6月,由IBM公司对全球20座大都市进行的调查显示,北京和墨西哥一起被评为全球交通状况最糟糕的城市。

  一度以发展为首要目标的北京市政府正在与它难以治愈的交通顽疾进行新一轮较量。

  无处不在的堵

  在40年前建成军事博物馆站的地铁轨道上方,正是国家首都的绝对核心区域,布防严密的中央军委八一大楼和京西宾馆坐落在此。可现在这里也成了进出北京城的重要集散地,是距离每日可运送60万人次的北京西站最近的地铁站。

  如按科学的城市规划,北京西站所在的行政中心并不适宜修建大型交通枢纽;即便建成,也应提前配套可通向市内各区域的便捷设施。

  但自从1996年北京西站在争议声中启用,相关部门之间的制衡导致车站周边的交通设施严重匮乏,道路不堪重负,旅客常常怨声载道。

  从军博到西站的2公里路程中跋涉,可以看到打黑车的,坐摩的的,还有负重跑步前进的,就是少见乘坐公交摆渡车的。车站附近的拥堵让出入的公交车、出租车和私家车走走停停,即便成功抵达,旅客们还得穿越巨大的广场和拥挤的过街天桥。但结果仍可能不乐观,几乎每列火车都有乘客因交通问题错过列车。

  “就是为了少跑路才坐公交,哪想到路上又这么堵!”不幸被12月20日北京西开往陕西汉中的K261次列车甩下的王金胜一脸愤懑,他身后是不知所措的妻子罗慧。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责任编辑:李孟漪)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