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综合 > 法制日报

呼和浩特行政权力“自我瘦身”带来了什么

来源:法制日报
2011年01月01日13:12
  行政审批权分散在各个部门,部门什么都要管、都想管,最后导致审批效能不高,腐败现象频发,这是传统管理存在的问题。在这些背景下,各地纷纷出现集中审批的政务服务中心,但许多又流于形式,政务中心成了大收发室,收起来后还得回各单位去审批,换汤不换药。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提出提出了“不管、少管、严管”的理念,精简审批事项、简政放权,将政务服务中心设到社区,让各层级的事情在相应的服务中心得到解决,同时以“公开统一监督”的流程对权力进行规范

  

本报记者史万森

  不久前召开的“2010中国第五届全面小康论坛”,评出“2010中国全面小康最佳政务服务城市”。这一称号花落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

  在不少人看来,这个结果或许有些意外,但呼和浩特的市民却认为,这一称号实至名归,因为在“最佳政务服务城市”背后,是一场创新社会管理机制、重置行政权力的“变革”。

  近日,《法制日报》记者走访呼和浩特市相关部门,以期了解这场行政权力“变革”的前前后后。

  有张有弛

  行政审批不管少管严管

  行政审批权分散在各个部门,部门什么都要管、都想管,最后导致审批效能不高,腐败现象频发,这是传统管理存在的问题。在这些背景下,各地纷纷出现集中审批的政务服务中心,但许多又流于形式,政务中心成了大收发室,收起来后还得回各单位去审批,换汤不换药。

  针对这些行政管理中的弊端,呼和浩特市提出了“不管、少管、严管”的理念。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常委、呼和浩特市市委书记韩自然对这些改革理念作了如下归纳:

  “不管”,就是大幅度精简审批事项,解决政府管得过多、管得不好的问题。按照可批可不批的事项坚决不批、没有依据的审批坚决取消的原则,将市级部门审批事项由过去的708项减少到235项,减幅达66.8%。同时取消和停止征收108项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

  “少管”,就是大力简政放权,推进政府公共服务职能下沉。凡是能在区级办的事就不在市级办,能在社区办的事就不在区级办,尽可能方便群众就近办事。市区两级共下放审批服务事项107项。

  “严管”,就是将保留的审批事项100%集中到市政务服务中心办理,严格加以管理。按照“集中审批职能、集中审批事项、集中审批人员”的要求,在具有审批职能的市级部门设立“审批办”,将过去由不同领导分管、不同科室承担的审批职能,统一调整到“审批办”集中办理。目前呼和浩特市45个职能部门审批办、233名审批工作人员整建制进驻市政务服务中心开展审批业务。

  据介绍,呼和浩特市对公共资源交易实施严格管理,在全市成立了由市长牵头的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委员会,在市政务服务中心建立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对交易活动集中进行监管,实现了承办、管理、监督相互分开,促进了公共资源交易规范运行。

  规范权力

  “公开统一监督”三板斧

  《法制日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呼和浩特市除在行政审批上进行权力“变革”外,还在科学规范权力运行机制上有一番大动作。

  据了解,呼和浩特市规范权力运行的第一招就是推行公开,全面加大对政府信息特别是政府决策、财政预算、民生资金、专项资金、非税收入、政府投资项目和重大建设项目等群众关注信息的公开力度,通过政府门户网站、政务服务中心网站等渠道全面及时公开。

  如今,如果市民到呼和浩特市政务服务中心办事,会发现,所有审批工作人员统一着装上岗;不管办理什么项目,文件上盖的都是同一个“审批专用章”。

  据了解,呼和浩特市规范权力运行的第二记拳,就是在政务服务中心实行统一审批流程、统一审批公章、统一人员管理的“三统一”管理模式。为最大限度简化办事程序,缩短办事时限,将原来上百种办事程序简化为7种规范流程,明确每个流程的时限、责任,并固化到行政审批平台,审批时限平均缩短64.2%。规定各部门办理审批统一使用“审批专用章”,并在审批系统中使用统一的电子审批专用章,保证审批工作按固化的流程规范运行。对进驻市政务服务中心的各部门审批工作人员统一进行培训、统一日常管理、统一实施考评。

  如何保证“三统一”的模式真正有效运行?呼和浩特市对所有审批服务活动实施全覆盖、全过程监督。呼和浩特市纪委监察局每周安排一名班子成员在市政务服务中心值班,市政府行政效能投诉中心整建制进驻,通过行政效能电子监察系统和效能视频监控系统,对行政审批实施全程监督。

  三级协调

  政务服务下沉到社区

  据介绍,呼和浩特市创新管理机制变革的另一大亮点在于,推进三级政务服务体系。

  根据设想,呼和浩特市在市级按照“依法、公开、便民、高效”的理念,以推行集中审批服务为核心,重点办理涉及企业和社会法人的企业设立、固定资产投资、城市建设、社会事业发展等行政许可、非行政许可审批和行政服务事项。同时办理需市级统管的涉及个人的诸如出入境管理、车辆和驾驶员管理、房地产管理等有关审批服务业务。

  在区级,按照“政务公开、政社合作、政民互动”的理念,加强市民服务中心建设。市民服务中心除集中办理区级政府权限内审批服务事项外,主要是为市民提供社保、低保、计生、户籍、婚姻登记、劳动仲裁等行政服务;引进各类社会组织、群众团体、经济组织,根据市民需求提供就业培训、创业指导、文化交流等社会化服务;设立政府与市民沟通互动的服务热线,受理和协调解决市民投诉和反映。

  在社区,按照“政府推动、逐步自治”和“功能整合、职能下沉”的理念,加强社区建设。以3000户为标准,将市区内416个居委会整合为193个社区,并且全部设立“一站式”服务大厅。通过全面整合各部门在社区自建的工作平台,把政府的社会管理和便民服务职能直接下沉到社区,将民政、计生、劳动、社保、公安等部门的89个事项统一纳入社区公共服务站集中实行一站式服务。

  效果初显

  服务中心不是“收发室”

  权力的“变革”是痛苦的,将过去由不同领导分管、不同科室承担的审批职能,统一调整到“审批办”集中办理,再整建制进驻市政务服务中心开展审批业务,由政务服务中心按“三统一”管理模式进行管理,无疑削弱了原单位的行政权力。呼和浩特市市长助理、市政务服务中心主任张海生坦言,没有市委、政府的强有力支持,这些创新根本无法实现。

  据了解,为保证这场权力“变革”顺利进行,呼和浩特市从调整部门内设机构职能入手,将政务服务中心确定为政府工作部门,所需经费全部列入财政预算予以保障。

  在人才保障方面,呼和浩特市充实了政务服务中心领导班子,增加机构、编制和职数。同时,专门给市4个区的市民服务中心增加编制,并决定招考1000名全日制本科以上大学生充实到社区,在内蒙古大学建立“社区工作者培训基地”,定期培训社区干部。

  一连串的权力“变革”,效果如何?实践证明,政府“不管”、“少管”以后,市场不仅没有乱,反而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取得了较好成就,2009年,呼和浩特地区生产总值增速达到15.9%,地方财政收入增长26.8%。

  群众到政府部门办事,也从过去“办一事进百门”变为“办百事进一门”。2009年,市政务服务中心受理审批服务事项540611件,办结537300件,办结率99.39%。

  “全面推行政务公开和集中审批,实现了审批服务公开透明、阳光运行,从源头上预防了腐败。建设三级服务体系,使不同层面的需求在相应层级的公共服务中得到解决。特别是通过加强社区建设,群众的利益诉求在基层得到表达,服务需求在基层得到满足,矛盾纠纷在基层得到化解,有效促进了地方的和谐稳定。”呼和浩特市政府的工作人员对记者说。

来源法制网——法制日报)
(责任编辑:Newshoo)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