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气候
气候谈判迎来“最后机会”
【时间】 11月28日
【地点】 南非德班
【关健词】 减排
2010年,酷暑引发的山火让莫斯科烟雾弥漫;特大洪水席卷巴基斯坦;高山冰川和北极冰层加速融化;11月30日结束的2010气象年是有记载以来最热的一年……极端天气增加,很多人寄希望于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但从哥本哈根到坎昆,两次气候大会各国都未能就《京都议定书》第二期减排承诺达成一致。2011年南非德班的气候会议,人们能够期待什么?
坎昆会议谈得不到位
2010年12月11日凌晨,联合国气候大会坎昆会议结束,人们报以长久的掌声这是12天紧张谈判后的一种解脱,也是为了庆祝坎昆协议“挽救”了联合国框架下的谈判机制。
但是,最难啃的骨头,留给了今年11月底开幕的南非德班气候大会。
坎昆决议对《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措辞模糊,只表示应“及时确保第一承诺期与第二承诺期之间不会出现空当”。这虽然认可存在第二承诺期,但并未给出落实第二承诺期的时间表。
《京都议定书》是目前唯一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减排条约,规定了发达国家有强制减排义务,而发展中国家不受强制约束。发达国家减排第一承诺期2012年到期,而后续的各国减排目标尚未确定。
从理论上说,德班会议,成为“最后一次机会”。
《京都议定书》岌岌可危?
第二承诺期的排放指标,为何久拖不决?
事实上,的确有些国家希望《京都议定书》“死亡”。在坎昆,日本“绝对不会在《京都议定书》第二阶段承诺减排目标”的论调遭到大部分国家和NGO的谴责,却得到了俄罗斯、加拿大等伞形国家支持。
同时,排放大国美国并没有签署《京都议定书》,不受减排约束,却指责其他国家减排指标少,要求新兴国家接受强制的减排,许多发展中国家则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不愿接受强制减排。
《经济学人》评论说,发达国家拒绝做出第二期承诺,如果没有有效的外交策略,这会成为德班会议的一个障碍。
气候会议的双轨制谈判,包括《联合国气候框架公约》谈判和《京都议定书》下发达国家第二承诺期工作组谈判。
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所长潘家华对记者表示,坎昆协议中《议定书》谈判决议全文不过2页,而《公约》谈判决议长达29页。未来《京都议定书》形式可能存在,但内容会被架空。为此,中国需要与国际社会一起,坚持《京都议定书》,维护双轨谈判。同时,也要顺势而为,借势而为。
60亿吨排放如何减?
除了《京都议定书》,坎昆协议还提到了建立绿色基金,也就是在2020年前筹措1000亿美元,支持发展中国家减排。但坎昆协议只规定了款项数目,没有阐述如何筹款、如何分配、如何监督,这些都需要今年继续讨论。
不管谈判结果如何,科学家已经明确表示,全球升温必须控制在2摄氏度以内,否则全球将会面临环境的极端退化。根据联合国环境项目(UNEP)的报告,哥本哈根协议所承诺的减排量,不足以将气温升幅控制在2摄氏度之内。要想达到目标,世界仍需减少约60亿吨温室气体排放。这60亿吨如何减?人们能寄望于德班吗? 本报记者 储信艳
VOICE
目前的双轨谈判机制,已经出现明显不对称:《公约》腿长,《京都议定书》腿短。重心已严重偏向《公约》轨道。如果《公约》下的谈判涵盖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减排承诺,并成为有法律约束力的国际协定,将有可能出现气候谈判实质上的“双轨合一”。
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所长潘家华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