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新年新愿景:教育为“向上流动”搭台阶(图)

来源:新华网
2011年01月02日19:32
  编者按:2011年来临,“十二五”徐徐打开首页。在“十二五”规划建议中,“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这一表述普遍被视为党中央、国务院对未来五年施政方针的郑重承诺。那么,人民群众对未来五年的“更好生活”究竟抱有哪些期待?

  显然,人们在生存条件继续改善的基础上,将奋力追求个人发展方面更多的空间和可能,这意味着人们不仅仅需要挣更多的钱,还需要为自己在社会阶层结构中争取“向上流动”的可能。岁末年初,半月谈记者奔赴辽宁、山西、广西、上海等省区市,广泛走访各界基层群众,了解他们对于未来五年个人发展的全新谋划和憧憬,力图勾勒出“十二五”民生发展愿景的轮廓。希望这些来自基层的民生愿望,能够为“十二五”规划的落实提供切实有益的参考。
努力让各个阶层拥有平等的“上升机会”

  教育,历来被视为个人发展的“第一通道”,在打破身份藩篱、创造社会阶层“向上流动”机会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未来五年,基层群众对通过教育实现个人发展抱有哪些希冀?

  残疾人大学生:希望通过教育实现个人价值

  柴金刚,辽宁沈阳人,40岁出头。他3岁患有小儿麻痹,胯骨以下全部瘫痪,没上过几天学,却自学了书法、乐器、维修电器、影像编辑,目前从事房产中介和儿童乐器教学等,“收入也就仅仅够一家三口"吃饭钱"”。未来五年,他希望能凭自己的能力让家庭脱困,同时去帮助更多人。

  2009年秋天,知道沈阳电大招收残疾人大学生的消息,柴金刚立刻报了名,“对于我们身体有缺陷的人,学习的机会特别宝贵”。虽然学校离家较远,但只要有课,他风雨无阻从未迟到,每次上课他还要开着残疾人代步车去接另一些家远的同学,为了车里能多坐几个人,他总会把轮椅放在家里,自己都是拄着拐杖费力地走来走去。

  2009年,知道残疾人可以考驾照的消息后,不能像正常人一样用双腿走路的柴金刚特别激动。“对我来说,要保持和正常人一样的速度,车就是我的腿。有生之年我也能开车了,这是我做梦也想不到的事啊!”2010年7月,他报名参加了残疾人驾校,目前机考、路考已基本结束,春节前就能拥有自己的驾照了。柴金刚说,有驾照后,自己想贷款买一辆5万元左右的汽车,希望有关部门能出台政策,自己能当一名出租车司机,这样收入可以高一些。

  他说,沈阳市现有残疾人38.4万人,其中相当一部分靠政府低保过活,既实现不了个人价值,生活也很困难。希望政府能像招收残疾人大学生一样,给残疾人群体更多学习和参与社会活动的机会,让残疾人也能通过自身努力改变命运。

  进城农民工: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

  繁华大上海的一隅,来自安徽的农民工张圣朝一家“疯狂地”工作着。除了他打两份工外,妻子也是早出晚归,早8点至晚10点的家政工作每月收入2500多元。虽然家庭的月收入可达5500多元,但他们仍然省吃俭用,租住在一间不到8平方米的阁楼。由于在外打工医疗全部自费,除了每个月700元的房租外,他们必须预留一笔医疗费用。

  但夫妻俩压力最大的还是女儿张秀荣的读书问题。2010年秋季开学时,上海已经实现100%外来务工人员同住子女接受免费义务教育。目前,张秀荣在上海普陀区一所农民工子弟小学就读,学费、书费全免,为家里节省不少开支。但孩子转眼初一,读高中、考大学成为夫妻俩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由于上海的高中还未对外来子女开放,读大学的唯一出路就是回老家念高中。但女儿平时放松的学习状态让张圣朝觉得,农民工子女的义务教育质量和本地学生相比毕竟有限。张圣朝瞄准了安徽合肥的一所寄宿制高中,经他打听,学校可接收上海毕业的学生,教育质量不错,管理到位,且最重要的是夫妻俩可安心在上海继续打工。唯一担忧的就是学费,吃住学每学期需在女儿身上花1万元左右,一年就是2万。

  当半月谈记者问他是否希望女儿初中毕业时上海放开外来子女高中教育,他谨慎地说,上海为农民工子女做了很多,如果全放开的话可能会很无序。

  农村家庭:尽快告别“读书无用论”

  广西凭祥市礼茶村那岭屯位于中越边境,对面几公里处即是越南谅山省,由于地处山区,人多地少是这个村子的典型特征。那岭屯有200多人,考上大学的人很少,年轻人基本上都是读完初中后出去打工。

  村民李丽梅现在最愁心的事情就是上初一的儿子感觉读书无用,对学习不感兴趣。每次她督促儿子去学习,儿子总是说:“读书有什么用?你没看电视说,现在大学生都难找工作,就是考上大学了,还不是出去打工?”

  上述值得警惕的“读书无用论”现象在各地都比较普遍。当前,教育资源分布严重不均衡,优势资源越来越向城市集中,农村教育越来越萎缩。在山西,记者发现,许多农村学校都被教育部门撤并,农民子弟进城读书成为主流,教育成本骤然加大。加上当前大学生就业出现困难,许多农村家庭对上大学这条“向上流动”的路望而却步。

  职教生:“向上流动”的另一种可能

  但是,上大学不受青睐,并不意味着农村孩子不需要教育。山西运城市新绛县支社村村民王江泽是众多放弃上大学这条“向上流动”的路的年轻人之一。在家人的鼓励下,他到北京一家职业技术学校学电脑,经过一年多的专业技能培训,现在北京一家商务公司工作,月薪三四千元,已经跻身城市“小白领”的行列。

  在民办高职院校山西八维研修学院,该学院相关招生负责人说,相比城里孩子,农村孩子的教育较为落后,能考上重点大学的人数非常少,而上三本院校不但学费高,就业还十分困难。相较之下,农村孩子更愿意选择学一门“时间短、见效快”的技术,职业技术教育近两年的升温、高考人数的明显减少就是一个很好的说明。未来五年,职业教育在帮助农村孩子“向上流动”方面仍大有作为。

  就业是民生之本,它和每个人实现发展的空间和可能性紧密相连。无疑,在人口众多的中国,就业永远是政府谋划民生的头等大事,严峻的就业形势几乎已成社会生活的常态。但是,与有限的就业岗位相比,当前更值得关注的是就业公平问题,它已经成为横亘在基层群众个人发展之路上的一大绊脚石。

  在就业中,不仅存在性别、学历等歧视问题,所谓的“背景”“关系”等是更大的不公,其结果是制造阶层摩擦、影响社会和谐。未来五年,人们期盼政府在着力扩大就业的同时,也能够在落实就业公平方面有新的突破。(记者 潘旭 南婷 王军伟 王莹) (来源:半月谈)
(责任编辑:renyue)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