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回顾基础教育破冰十年:顽疾仍未实现突破(图)

来源:京华时报
2011年01月04日03:58
①为孩子入园而连夜排队等候的家长。(资料图片)
本报记者王苡萱摄②因获国际奥数冠军备受关注的学生。图/东方IC
③在新课改中新设置的中学生导师。(资料图片) 本报记者张斌摄 制图吴尚楠

  过去的 10年,是教育改革的十年。中国的基础教育在一个个问题中破冰前行。无论是义务教育全免费、还是实行高中课程改革、或是保障流动人口子女入读公办学校……10年历程,中国在促进教育公平问题上迈出一个个坚实的步伐。

  但困难和挑战同时并存:入园难、学生负担过重、应试教育等一些教育顽疾仍未实现有力突破。随着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发布,中国教改进入一个新的历史纪元。

  新课改VS新高考

  高考改革

  10年前,最受国人关注的高考开始了考试内容多元化的探索。1999年,广东省率先探索“3+X”高考科目改革方案。语文、数学、外语三门为必考科目,“X”是在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科目中选择1-2科。此后,各省陆续实施的“3+X”科目方案是“3+文科综合/理科综合”,少部分省市实施的是“3+大综合(或)+1”方案。

  “3+X”科目改革的实施,在客观上改变了以往全国一张试卷、一种高考模式的状态,多样化的高考模式初露端倪。这一改革对考试内容改革起到了前所未有的推动作用。

  2004年,随着山东、宁夏、广东、海南4省区作为首批试验区开始进入高中新课程试验,一场针对高中课改的高考改革大幕徐徐拉开。高中新课程将素质教育作为核心理念,既要求学生全面发展,又强调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空间。如设立选修课、综合实践课全新的教学模式;在对学生考核评价中,首次引入学分制、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此次课程改革被称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改革力度最大、影响最为深远的一次教育变革,其核心在于通过变革人才培养模式,发展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根本上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新课改也对高考改革提供了理论基础。

  2007年起,课改实验区陆续实行新高考,各试验区公布的新高考方案都突破了高考“一考定终身”的功能,如广东省第一年的新高考方案增加了选考,并将音乐、美术纳入选考科目;江苏省的新高考则增加了学业水平测试在高考录取中的比重。浙江省的新高考则给予学生更多的选择权,考试科目由过去的统一科目变成三种不同类型,考生可根据自己实际情况选考本科、一般本科,或专科。

  2010年,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全面进入高中新课程改革实验,一场更为壮阔的高考改革正在渐次展开。教育部考试中心主任戴家干曾表示,新课改对新高考提出了一个新的要求:砍掉“独木桥”,建设“立交桥”,使更多的人能接受高等教育。新高考应实现“对考试的内容和形式进行改革;今后的高考制度要有学业水平测试;要有综合测评;招生制度要多元化,体现选择性和多样性”的四大要求。

  不可回避的是,在当下中国,高考仍是进入高等学府的唯一途径。尽管各地的新高考做出很多改变,但要真正按照新课程理念开展素质教育,必须改变高考标准“惟一”的现象,改变录取考试内容和录取标准单一的做法,突破应试教育的藩篱。下一个十年,中国高考改革任重而道远。

  义务教育免费VS入园难

  义务教育

  尽管国家早在1986年颁布实施《义务教育法》,但在农村,义务教育却一直走不出贫困的阴影。由于政府没有加大教育投入,没有实行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学生因贫失学、学校乱收费现象严重。教育质量得不到保障,人口素质得不到迅速提高,也使得教育公平问题引起广泛关注。

  2005年,温家宝总理提出“两免一补”。当年,温总理在两会上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从当年起,免除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的书本费、杂费,并补助寄宿学生生活费,即“两免一补”。这意味着中国592个国家级贫困县约1400万农村贫困家庭的中小学生将可以享受国家提供的全免费义务教育,并到2007年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这一政策。

  2008年9月,享受义务教育免费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到城市,最终实现了全国1.6亿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杂费全部免除。一个有着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实现基本普及九年免费义务教育,标志着中华民族的文化素质和中国的综合国力获得全面提升,也标志着中国的教育事业发展已站上新的历史起点。

  儿童入园

  2009年起,随着“金猪宝宝”、“奥运宝宝”陆续到入托年龄,大大小小的幼儿园、托儿所却不能为他们提供足够的入学保障。一时间,入园难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2010年,破解“入园难”成了这一年政府的重要工作。11月初,温家宝总理到北京两所幼儿园进行调研。随后,国务院召开会议提出,把发展学前教育摆到重要位置,凝炼有力的“国五条”瞬时成为摆在各地各级教育部门的任务书。

  2010年11月21日,国务院在五点政策措施的基础上发布《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力推十招破解日益紧迫的“入园难”问题。短短十余天,“国五条”、“国十条”密集出台,显示了政府以最快速度促进学前教育长足发展的强大决心。

  全民奥数VS取消奥数加分

  奥数竞赛

  10年前,随着小升初免试入学的施行,奥数开始升温并逐渐脱离正常的发展轨道。数以万计的家长趋之若鹜地将孩子送进奥数班,“全民奥数”风生水起。教育专家杨东平认为,奥数泛滥成灾已成为一种社会公害。

  之后,各级地方政府开始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相继出台禁令封杀与升学相关的奥数竞赛。

  2009年10月25日,成都在全国率先发起史上最严厉的“禁奥风暴”,从“五个禁止”入手彻底封杀奥数,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措施出台后,社会各界叫好声一片,但令政府颇为尴尬的是,封杀令出台后当地报奥数班的学生只增不减。究其根本,还是在于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奥数竞赛的证书作为名校敲门砖的事实并未改变,板子最后还是落在名目繁多的升学加分政策上。

  2010年11月,教育部发文对高考加分政策进行清理整顿,其中规定“高中参加全国中学生奥林匹克竞赛获全国决赛一、二、三等奖的学生不再具备高校招生保送资格;获得全国中学生奥林匹克竞赛省级赛区一等奖的学生不再具备高校招生保送资格和高考加分资格。”这个旨在“确保高考录取更加公平公正”的新政在一定程度上让高考制度的公平性向前推进一步,也为疯狂、盲目的“全民奥数”泼一瓢冷水,降一点温。
(责任编辑:孟德华)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