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报驻京记者 杨春
《中国国家形象片 人物篇》17日在美国纽约时报广场大型电子显示屏上播出,昨日,南方日报记者就此对话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常务副会长郑砚农。
提升国家软实力的一个重要途径
南方日报:国家形象宣传片17日起第一次在美国纽约时报广场大型电子显示屏上播出,不少专家认为这是为了配合胡锦涛主席访问美国做的一次国家公关行动,您怎么看?
郑砚农:在全球化和信息化的今天,对于国家的宣传和过去那种“酒香不怕巷子深”的环境大不同了。制作国家形象宣传片是提升国家软实力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一种主动传播的方式。要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向世界更好地说明中国,是应该主动公关的。另外,领导人出访也是一种塑造国家形象的行为,再通过媒体从更多的角度介绍中国,两者是相得益彰、相辅相成又能互相配合的事情,没有主次地位。
南方日报:在一段新闻采访里,一位纽约市民在观看了宣传片后表示只认识姚明和一些国际名模,而不太认识袁隆平和我们的航天英雄,对此您怎么看?是否普通人比名人明星更能征服世界吗?
郑砚农:其实这是正常的,大部分时尚和体育明星们在传播中有无国界的特点。我认为,对于片子里的人,外国人不一定会记得住,不如从各个阶层各种人群中挖掘出他们对现代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做出的贡献,展现这些普通人的精神和故事,这样会很好。
去年美国的《时代周刊》就用封面文章记录了深圳四位打工女的故事,从文章中可以体现出打工女朴实的语言和丰富的人生内涵,对于这样的群体美国人就很容易接受。《时代周刊》评价说这正是全球金融危机以后,体现出中国在应对这场危机时做出的贡献,而这些工人们就是这份贡献的中流砥柱。
我想,若是能更多地记录中国老百姓在时代浪潮中发生的故事和所做的事,即使对方不认识这个具体的人,但只要对事情感同身受,就会有感动,并起到很好的宣传效果。
南方日报:这次的国家形象宣传片是一次首创吗?还有没有其他渠道可以向世界宣传中国?
郑砚农:此前对外宣传中国的还有《中国制造》,但对人物的宣传肯定比对产品的宣传更让人记忆深刻。毋庸置疑,这是一个传播国家形象,让世界了解中国的途径。但拍摄宣传片肯定不是唯一途径,我们可以把视角、渠道和方式放得更加开阔些,比如加强民间往来交往、加强企业合作、大力发展文化外交、体育外交等等,使得传播国家形象的路径变得立体起来,也能弥补很多单一传播形式的不足。
中国发展只会给世界带来好处
南方日报:中国的经济实力已逐步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在一些国际事务中也掌握了更多的“话语权”,在国外播出国家形象宣传片是否意味着我们要开始发展文化软实力了?
郑砚农:一个国家的软实力应该和它的硬实力相适应,现在大力提升文化软实力就是因为最近几年我国经济发展了。过去我们的影响力不够大,别人也不那么关注我们,现在情况不一样了。马来西亚前总理马哈蒂尔曾说过:中国是一头大象,是一头温和的大象,她虽然大,却不会伤害任何国家。现在我们的硬实力强了,会受到世界更多的关注,如何告诉世界我们是“一头温和的大象”,而且我们的发展只会给世界带来好处而不会是一个威胁,这就需要一个渠道去表达、传播。
另外,由于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使得国际之间的合作、碰撞越来越多,过去我们不重视软实力,碰撞就不可能给国家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现在提升软实力并改善我们在世界人民心中的认知,使之对中国抱有好感,也是在给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态。
(责任编辑:黄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