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最新要闻 > 世态万象

梁思成学生计划办养老院6年难如愿 称无钱打点

2011年01月21日09:38
张莹说:“这是我人生最后一件事,我82岁了,没多少时间了” 本报记者 王智 摄
张莹说:“这是我人生最后一件事,我82岁了,没多少时间了” 本报记者 王智 摄

  来源:西部网

    “陕西是科教大省,应给年老的知识分子创办一座老年公寓。”这是一位82岁老人此生最后的心愿。她叫张莹,生于1929年。虽然满头白发,但神采奕奕,思维敏捷,依然充满了创业者的热情。

  儿女不在身边 老人缺少照料

  张莹1954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是建筑学家梁思成的学生、我省著名建筑设计师张锦秋的师姐,西北光学仪器厂的高级工程师。因为儿女平时都不在身边,张莹对独居老人的生活深有体会,她说:“我和老伴、保姆在家,现在年龄大了,睡觉都不敢锁门,万一半夜有点什么事,方便打电话喊人帮忙,因为锁门别人进不来。”“我有很多已经退休的高级知识分子朋友,情况跟我一样,我就想给大家建一座老年公寓,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张莹说,“我是在马路边给你们报社打的热线电话,打完电话,发现身后站了两个老太太在听,她们问我是不是要办老年公寓,也想住进去。”

  “这是我一生最后要办的事”

  2005年,张莹开始和一些老年朋友操办起“西安老年人综合活动中心”的项目,项目刚启动时,张莹的女儿就跟她说,这事儿不好办,她一定办不成。张莹回答:“你别管我,这是我一生最后要办的事。”

  办老年公寓涉及很多部门,有人提醒老人,是否需要花点钱“打点”,张莹说:“我有钱投资,但没那种打点的钱,我是共产党员,我也相信政府。”

  开始还很顺利,张莹和合作伙伴在西安沣峪口找到一块200余亩的地;2006年,西安市政府也在当年的第80次专项问题会议上,将张莹她们的项目列为秦岭北麓生态环境综合整治中的“保留项目”。张莹操办的“西安老年人综合活动中心”项目,甚至已经将占地的437万元补偿款全部给了当地村民,但各种手续到了这里就“卡壳”了。

  历经6年 没摸清手续门道

  “我年龄这么大了,去有的部门办手续,有的干部很尊重我,对我嘘寒问暖;可有的却在办公室打游戏,把我晾在一边不搭理。”张莹介绍,虽然说自己跑的有关部门都很支持,但跑到镇上办手续,找不到人;再跑到区里办手续,还是找不到人。“我也曾是国家公务员,但这个项目搞了6年,就是摸不清办老年公寓的路径和程序,不知道该怎么走程序,如何才能让这个项目早点办成。”张莹表示自己年龄大了,想在有生之年再给老年人做点实事,也希望得到大家的支持。

  张莹称,自己和伙伴们办这个“西安老年人综合活动中心”,不缺少投资,甚至很多海外华侨中的老年知识分子都愿意回国住到“西安老年人综合活动中心”里。陕西是科教大省,高级知识分子很多,大家退休后集中在一起养老,不仅互相有个照应,还能给我省发展多贡献点余热。“现在想通过你们报社,跟正在召开的省两会呼吁一下,希望社会资本进入养老服务行业方便一些,真正推进养老服务社会化”。(本报记者 王晓亮)

  代表建议

  社会办养老机构政府应该开绿灯

  政府出资兴办社会养老机构的同时,很多民间资本也有加入兴办社会养老机构的热情。省人大代表杜培元建议,政府应拿出一些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鼓励和支持民间资本进入社会养老事业。如政府应对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给予融资方面的支持,或相应政策补贴。

  此外,建养老机构还需解决环境、土地、水、电、气、暖、交通等配套设施建设问题,政府也应在这些方面给予如工程费减免、手续简化等扶持。同时,也希望政府在税费方面实行减免政策。(本报记者郝蕾)

  现状调查

  西安“空巢老人”占老年人口近一半

  陕西省社科院社会学所副研究员刘玲琪在《陕西老龄人口社会保障需求调查报告》中指出,根据西安市统计局的统计,全市“空巢老人”占全市老年人口的49%以上,“独居老人”占老年人口的17.9%。

  去年10月,长安大学建筑学院助教王晓敏、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讲师李帆在公开发表的《西安老年人居住现状调查研究》中称,在养老方式与养老意愿方面,约有9%的老年人愿意在城市新兴的老年社区养老。(本报记者 王晓亮)

(责任编辑:周径偲)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