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车改革话题在两会会场升温,省政协委员罗必良强力支招——公车全贴标签 看谁还敢私用
■统筹:新快报记者 刘正旭 ■采写:新快报记者 刘正旭 吴璇 李文
“开着公务车去吃饭、去唱卡拉OK、去陪老婆买衣服,这是常有的事。”昨日,公务车改革话题依然在两会会场火爆,省政协委员、华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罗必良告诉新快报记者,这类行为绝对不算公务,而要整治公务车,必须打击公车私用现象,为此他强力提议,在公务车上装上黑匣子,甚至贴上“公务车标签”,让全社会监督。
公车贴标签随时接受监督
罗必良分析说,整治公务车,无非有两种办法,一种是一刀切,取消所有的公务车,但这样动作太大,阻力也太大,不好操作,很容易半途而废,此法目前还行不通。而若取消公务车,改成发补贴,这个办法也行不通,因为现在的财政预算都是按单位来做的,钱都要给,“单位拿着钱去买车,谁也不知道,老百姓也监督不到,也行不通”。
他认为,另一种办法,就是减少公务车的私用现象,减少其使用率。
如何减少公车私用现象?“在公务车上装上黑匣子。”罗必良解释说,西方国家的公务车上,都装着一个类似飞机上黑匣子的装置,一辆车的行驶路线、行驶距离以及从何处出发到何地停车等信息,都详细记录在案,没人敢公车私用。“在中国,这个办法可能还无法让老百姓监督,那就在车上贴标签,写明单位和监督电话。”罗必良说,不贴上标签,就无法拿到财政经费,强制执行,如此一来,看还有没有人敢开着公务车去吃饭,去唱卡拉OK,去商场买衣服,甚至去夜总会。
而这一说法,与有的网友的提议如出一辙。网友“大虫kk2010”建议,要像校车那样,把公车全部统一颜色和外观,并在车身写上明显的“公务用车”字样。
收拥堵费公务车不肉疼
“道路资源就那么多,车还在不停增加,根本满足不了需要。”罗必良表示,车和道路资源的矛盾,现在根本无法调和,而从满足百姓需求的角度,不宜限制上牌购车,因此,在此前提下出台任何措施,都解决不了堵车的问题。
“收拥堵费?有钱人会在乎这个么?”罗必良说,尤其是当前公务车数量如此大的情况下,花的钱又不是自己的,起不到减少中心城区车流问题。而采取单双号限行政策,肯定也讨不了好,“老百姓不会支持的”。罗必良进一步分析说,买了车就属于个人私有财产,如何使用是个人决定的,若政府强行限制,就要在税费方面给予减免,“各种费用都至少要减一半,否则谁会支持?”
委员声音
“股长”科长配专车才要严管
“副省级老干部就几百人,享不享专车是次要”
新快报讯 针对副省级干部退休后不享受专车待遇,省人大代表吴颖民表示,从车辆使用来看,配专车确实难管理,但副省级的老干部,也就几百人而已,以前之所以配专车,是考虑到老干部为大家服务了一辈子,退休下来,有时候去看病之类的,方便一点。
吴颖民认为,这项工作仍有改进的空间。而这个事情大家不要太过眼红。“老百姓关注这个问题,不如关注现在级别很低的干部(如“股长”科长),现在就享用专车待遇的问题,这个浪费更大,这些是数以万计,那些老干部是几百人,是小数。”
“副省级干部退休不配专车,这就是说说而已,纯粹是形式。”委员罗必良则表示,虽然不配专车,但总是要安排车辆,不配专车,不代表没有车用,“用来用去,最后又成了专车”。
“特权车”横着走要好好治理
新快报讯 省政协委员陈逸鲁提出,治堵,要限制小排量车。“小排量车占道、速度慢,有时跑不起来,对主干道车流的顺畅有不利影响。在一些快车道,尤其要限制它们。”陈逸鲁坦言,知道自己的提议会有很多人不赞成,但仍认为这个会有效。
陈逸鲁建议,要给车速设最低限制。市内干道一般设置在每小时50公里以上,而一些较为好走的路段,则要提高限速标准,“比如内环路,不限到每小时60公里以上怎么行?”
此外,还要减小一些“特权车”的权限。陈逸鲁说,这些“特权车”不遵守一般的交通规则,逆行、随意停车,还会带来假牌照等问题,应好好治理,“就像前段时间的河南天价过路费事件,不就是弄假牌照的吗?”他建议,广州应公布“特权车”的具体数目。
两会网情
老领导就不能挤公交地铁?
代表的一句话,引起网友微博炮轰,认为这是特权思想作怪
新快报讯 昨日,公务车改革和“治堵”成为省“两会”上的讨论热点。同时,两个话题也成为微博上网友议论的焦点。有人大代表提出,老领导不应去挤公交地铁,也不好站在街边打车。对此,不少网友认为,无论谁都不能有特权,如果领导干部不愿挤公交地铁,就应该自己买车,纳税人的钱不能用来养公务车。
代表为老领导“说情”遭批
老领导要不要配公务车?某人大代表的一句话让该话题成为昨日微博讨论的热点。
在前日的“两会”上,有人大代表提出:公布公务车数量,杜绝“公车私用”,比限制公务车出行要有效得多。
然而,网友们似乎都忽略了他的这个观点,却把关注的焦点集中在他的另一句话上:“广州市是省会城市,省、市、局领导比较多,不少单位老领导年龄接近60岁,让他们去坐公交、挤地铁?好像不太现实,不合适。让他们去打车?上下班时间打车难,让领导站街边打车,好像我们这个社会也没到这个地步。”
此言昨日经媒体报道后,引发了众网友的热议。
不少网友批评说,这是特权等级的思想。网友“Joe-Leung”说:“坐公交地铁有什么不合适?很多70多岁的退休老人都坐公交地铁。”网友“Viktor麦兜”说:“坐一号线60岁以上老人大把啦!”
真的多数公务员拥护公车改革?
省发改委主任李妙娟在“两会”新闻发布会上的话“公车改革绝大多数公务员拥护”,也引起了网友热议。有网友对李妙娟的话表示怀疑,认为按情理说,大多数公务员不会同意公务车改革。网友“锐燃”说,拥护公车改革的公务员都是目前还未开上公务车的人,“吃不到葡萄是酸的”。不过,也有不少网友对李妙娟的话表示赞赏,认为至少是一个非常正面的声音,对清除公车改革阻力有一定作用。
网友“背包仔”无奈地感叹说:公务车改革早就提出过了,就是没有人真正去重视过,不是没有办法,只是没有人去执行,事在人为,希望这次政府动真格。
网友评论
“为什么老领导就不能去坐公交挤地铁?其他老人也是这样做的,凭什么公务员就有职权以外的特权!?”
——网友“路实乃”
“纽约市长也搭地铁上班。有什么问题?悉尼市长、慕尼黑市长住在郊区,他们都无公务车,入市区工作有时自己开私家车,有时搭地铁/火车。”
——网友“伪藏书者”
“快60了就不能坐公交挤地铁了?是不是考虑一下降低领导干部的退休年龄?”
——网友“幸福路人”
“如果领导干部不愿挤公交地铁,就应该开自己家的车,而不是用纳税人的钱养公务车。”
——“lavender大磊”